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申元

作品数:223 被引量:2,431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7篇糖尿
  • 146篇糖尿病
  • 45篇病患
  • 42篇2型糖尿
  • 41篇2型糖尿病
  • 40篇糖尿病患者
  • 27篇血管
  • 27篇病变
  • 20篇微循环
  • 19篇胰岛
  • 17篇代谢
  • 17篇胰岛素
  • 17篇肾病
  • 17篇溃疡
  • 12篇血压
  • 12篇视网膜
  • 12篇视网膜病
  • 12篇视网膜病变
  • 12篇网膜
  • 12篇黄腐酸

机构

  • 20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1篇北京同仁医院
  • 2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朝阳区...
  • 10篇中央民族大学
  • 9篇北京航天总医...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航天中心医院
  • 6篇北京医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北京市崇文区...
  • 3篇航空工业中心...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19篇袁申元
  • 72篇朱良湘
  • 38篇杨光燃
  • 37篇傅汉菁
  • 33篇潘素芳
  • 29篇王雁
  • 24篇万钢
  • 21篇付汉菁
  • 19篇万小平
  • 16篇张建忠
  • 16篇袁明霞
  • 14篇武宝玉
  • 11篇张建东
  • 11篇张雪莲
  • 11篇张彤彦
  • 11篇李红兵
  • 11篇谢荣荣
  • 11篇季宇
  • 10篇袁明霞
  • 10篇李月

传媒

  • 20篇中国全科医学
  • 18篇微循环学杂志
  • 18篇基础医学与临...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中华全科医师...
  • 10篇中国糖尿病杂...
  • 10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2006年中...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国医药导刊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眼科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消...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北京中医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13篇2003
  • 12篇2002
  • 24篇2001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胃肠道运动及胃肠激素的研究
1999年
对30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检测及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放免测定.结果显示:Du患者MMC正常者仅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1)且胃窦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胃窦、十二指肠近端MMCⅡ期的收缩频率、收缩波幅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01)。Du患者MMCⅡ、Ⅲ期的MT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S则高于对照组(P<0.05,P<0.55).结果提示:胃肠道运动异常和胃肠激素的释放与Du有着密切关系。
任继平钱冬梅王雁王瑶张建忠张彤彦袁申元万小平陈波丁燕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肠激素胃肠道运动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34
2001年
目的 观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的活性及其受体 (ATR)的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被分为 3个月对照组 (8只 )和糖尿病组 (8只 ) ;6个月对照组 (10只 )、糖尿病组 (10只 )和Losartan治疗组 (10只 ) ,分别于造模后 3个月、6个月检测心功能、ATⅡ及其受体的相关参数。结果 糖尿病组动物 3个月时首先出现 -dp/dtmax减低 ,血浆ATⅡ增高 ,6个月时 +dp/dtmax、-dp/dtmax均减低 ,心脏重量指数持续增加 ,心肌和血浆ATⅡ明显增高 ;心肌细胞膜ATⅡ受体亲和力明显增高 ;治疗组 +dp/dtmax、-dp/dtmax及心脏重量指数较糖尿病组均有所改善 ,心肌和血浆ATⅡ变化不明显。
王国宏袁申元边延涛
关键词: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疾病ATR
应用激光多普勒法观察烟酸对豚鼠耳蜗血流的作用
1992年
建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豚鼠耳蜗血流的方法,观察烟酸对耳蜗血流(CoBF)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法具有定量、不损伤耳蜗血管,能动态地连续观察、重复性好等优点。发现静脉注入烟酸后没有增加豚鼠的CoBF。
王娜亚王梅王忠植杨继生袁申元朱良湘初培芝贾晓佩
关键词:耳蜗血流烟酸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希望腐植酸医药健康的春天早日到来被引量:1
2017年
十分荣幸,让我代表全国腐植酸医药界,在庆祝“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60年”大会上发言,我感到十分幸福。
袁申元
关键词:腐植酸医药健康环境友好
茴三硫治疗慢性肝损害北京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茴三硫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瘀胆性肝病等的保肝、利胆和解毒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按病例选择标准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茴三硫组,70例)给予茴三硫25mg,tid;对照组(硫普罗宁组,36例)给予凯西来1片,tid;两组疗程均为8周。根据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的判定标准,来评估两组药物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茴三硫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27.1%和80%,硫普罗宁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6%、27.8%和83.3%,治疗前后两组的各症状及肝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茴三硫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慢性肝损害,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其疗效与硫普罗宁效果相近,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
胡伏莲徐小元纪开宇成虹钱家鸣程凤岐程留芳王惠吉彭晓君李世荣王雁袁申元
关键词:慢性肝损害茴三硫疗效硫普罗宁
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
薛桂凤傅汉菁周海英张淑萍袁申元
关键词:强化血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18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及其诊断阈值。设计 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中2642例20-80岁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007例(76.0%)受试者(1199例女性)参与研究,平均年龄(64.1±9.0)岁。方法 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照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HbA1c用美国伯乐公司高压液相仪测定,并对所有患者用45°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机留取后极部眼底照片一张。DR的严重程度参照Airlie House分级法。采用 ROC 曲线分析HbA1c诊断DR的最佳阈值。主要指标 HbA1c在DR中的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AUC)。结果 本人群中DR患病率为(24.7±1.0)%(95%CI,22.8-26.6)。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DR的出现与较高的HbA1c浓度(OR=1.23;95%CI,1.14-1.33)有关,随着HbA1c增高,DR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当HbA1c≥6.5%时,诊断D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59.2%),且敏感性(75.1%)和特异性(43.4%)高。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DR还与其他方面有关:较轻的年龄(OR=0.97;95%CI,0.95-0.98)、较长的糖尿病病程(OR=1.10;95%CI,1.08-1.12)、较高的收缩压(OR=1.01;95%CI,1.01-1.02)、较低的体重指数(OR=0.95;95%CI,0.92-0.98)和升高的血尿素氮浓度(OR=1.01;95%CI,1.00-1.01)。结论 当糖化血红蛋白≥6.5%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相关,提示糖化血红蛋白为6.5%或许可以作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阈值。(眼科,2016,25:321-325)
徐捷袁申元傅汉菁万钢朱良湘袁明霞杨光燃潘素芳卜祥雷张建东杜雪平李玉玲季宇谷晓宁李月崔学利白薇陈玉洁王自明程淑艳高迎柳德元王益品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
无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新发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基于10年多中心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无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对新发大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队列,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来自北京市5个城区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受试者,选择其中完成10年随访的2988例基线无高尿酸血症的T_(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新发大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周围血管事件)由专家诊断评估小组进行审核。总人群和不同性别受试者分别根据基线SUA水平三分位数进行分组(T_(1)、T_(2)和T_(3)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应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基线SUA水平与新发大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T_(1)组(SUA≤252.00μmol/L)1005例,T_(2)组(252.00μmol/L315.07μmol/L)995例。男性中,T_(1)组(SUA≤266.33μmol/L)404例,T_(2)组(266.33μmol/L332.22μmol/L)404例。女性中,T_(1)组(SUA≤242.00μmol/L)594例,T_(2)组(242.00μmol/L305.00μmol/L)589例。在总体及男女人群中,随着SUA水平的增加,新发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周围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总人群T_(3)组最高(P=0.04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糖方案、家庭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吸烟状态后,与T_(1)组相比,T_(3)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HR=1.998,95%CI 1.380~2.893,P<0.001);进一步按性别分组,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与T_(1)组相比,T_(2)和T_(3)组�
马池发张雪莲万钢傅汉菁杨光燃李玉玲吕玉洁李永锦朱良湘袁申元袁明霞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课题组
关键词:尿酸心血管事件大血管并发症
活血泄浊汤抑制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电镜图像分析
1998年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药活血泄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面密度及体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数密度则明显增大。上述研究表明,活血泄浊汤显著地抑制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形成。
武宝玉魏民魏民张振声袁申元
关键词:膜性肾小球肾炎
2型糖尿病管理八年联合达标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管理八年联合达标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在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课题内,以劲松社区44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08年8—12月,随访至2016年9月,无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强化管理组(n=220)和标准管理组(n=221)。两组患者均由全科医师在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管理,定期随访及监测各项指标,及早发现并发症并进行干预。两组患者的管理差异主要为随访周期及重要指标的检测频率不同:强化管理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每3个月检测1次、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每6个月检测1次;标准管理组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Hb A1c每6个月检测1次、UAER每年检测1次。比较两组患者2008—2016年各代谢指标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终点事件发生率,分析联合达标次数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强化管理组患者2012年空腹血糖(FPG)达标率低于标准管理组,2015—2016年FPG、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高于标准管理组,2015年血压达标率高于标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008—2016年全因死亡、脑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事件、肿瘤发生率及总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39例(31.5%)患者联合达标次数≥3次,余302例(68.5%)联合达标次数<3次。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总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累积风险低于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第6年,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联合�
庄宁张建东万钢高丽娟边川陈怀宁池清贾秋香苏艳丽刘海青张丽娟李桂英闫军生邢佳冯云飞许国庆崔亚丽张帆徐保真杨光燃袁申元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