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术后
  • 3篇镇痛
  • 3篇吗啡
  • 2篇硬膜外注射
  • 2篇硬膜外注射吗...
  • 2篇剖腹
  • 2篇剖腹产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注射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荧光偏振
  • 1篇荧光偏振免疫
  • 1篇荧光偏振免疫...
  • 1篇硬膜外分娩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要小梅
  • 3篇吴庆庆
  • 3篇王瑛
  • 3篇辛勤
  • 2篇曹丰
  • 1篇张莉红
  • 1篇龙棣
  • 1篇赵志丹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3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吗啡含量的监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监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的吗啡含量 ,探讨微量吗啡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 10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选择 L1 ~ L3,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15~ 2 0 m l,在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将吗啡缓慢注入硬膜外管 2 mg然后拔管。于术后 1h取产妇的静脉血 3m l,采集产妇术后 3、6 h尿样及术毕 6~ 12 h采集新生儿尿样 3m l;在产后 4 8h内收集产妇的初乳 3~ 5 m l。 结果 观察组 96 % (48/ 5 0 )的镇痛效果较对照 16 % (8/ 5 0 )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观察组血吗啡浓度 <5~ 118μg/ m l,初乳吗啡浓度 <5~ 30 .4μg/ L ,产妇尿 92 %呈阳性 ,新生儿尿 13.3%呈阳性。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产妇哺乳对新生儿没有影响 ,是安全可行的。
王瑛要小梅龙棣吴庆庆辛勤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初乳吗啡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注射吗啡产妇哺乳对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及哺乳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 6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在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注入吗啡 2mg。采集新生儿和产妇的尿样 ,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测定尿液中吗啡及代谢产物。结果  96 6 %镇痛效果明显P <0 0 5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和产妇的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比较 P >0 0 5。测定产妇尿样 96 7%阳性 ,新生儿 86 7%阴性。结论 剖宫产术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对新生儿没有影响 。
王瑛要小梅吴庆庆曹丰辛勤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吗啡剖腹产哺乳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自然分娩给产妇带来了剧烈的疼痛,很多产妇因为害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可造成母体和胎儿内环境紊乱。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分娩镇痛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我院自2006年12月~2009年1月开展分娩镇痛,与同期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要小梅张莉红赵志丹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分娩镇痛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术后疼痛会造成患者不适,延长住院时间。超前镇痛是目前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一项有效技术,而在以超前镇痛为基础的镇痛模式中,具有抑制环氧化酶2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逐渐受到重视。氟比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中作用较强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术后镇痛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要小梅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视觉模拟评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剖腹产术后硬膜外注射吗啡对新生儿的影响
2000年
目的:探封剖宫产术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采集新生儿和产妇尿样,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尿液中吗啡及代谢产物。结果:96.6%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P
王瑛要小梅吴庆庆曹丰辛勤
关键词:剖腹产硬膜外注射吗啡荧光偏振免疫法
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尼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在静脉全麻下接受胃镜检查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3.0μg/ml)和舒芬尼(负荷剂量0.15μg/kg,维持剂量0.15μg/kg/h);氯胺酮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随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3.0μg/ml)和舒芬尼(负荷剂量0.1μg/kg,维持剂量0.1μg/kg/h)。患者意识消失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胃镜检查操作。操作完成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开始麻醉后1min、置入胃镜时、放入胃镜后10min及患者苏醒时的收缩压(SBP)和心率(HR);记录在麻醉过程中需要特殊呼吸管理(SRM)、操作过程中出现身体扭动(BM)以及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患者数;记录麻醉苏醒时间(RT)。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SBP、HR以及在BM、RT及NV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分别有8例和1例患者在置入胃镜前有一过性呼吸抑制,需要SRM(P<0.01)。结论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尼与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要小梅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无痛胃镜检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