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荣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基于水热迁移分析的中国传统青砖劣化机理研究
- 我国现存大量优秀的砖构传统历史建筑,大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传统建筑墙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劣化,有的甚至破坏整个建筑的结构,威胁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建筑寿命,直接导致其价值的损...
- 谢华荣
- 关键词:建筑遗产劣化机理
- 文献传递
- 温州谯楼遗址不同年代青砖等温吸湿特性比较被引量:1
- 2020年
- 为研究不同年代青砖的等温吸湿特性差异对历史建筑中冻融、酥碱及微生物繁殖等与水分相关劣化现象的影响,使用恒温条件下配置的饱和盐水溶液控制相对湿度恒定,测定了温州谯楼遗址中分别于唐末五代、元末明初、20世纪70年代和现代生产的4类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不同年代青砖的等温吸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11%~97%的条件下,4类青砖平衡吸湿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2~10.5、8.3~77.5、2.3~19.3和1.0~3.7 g/kg,其中元末明初青砖的等温吸湿能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0世纪70年代、唐末五代,现代青砖最小.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动下,元末明初青砖的含湿量波动也远大于其他3类青砖.实验结果为历史建筑砖体的热湿耦合及劣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中国砖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 李永辉蔡宜可谢华荣张杰
- 关键词:建筑物理热湿耦合青砖
- 基于环境监测的南京上坊孙吴墓环境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半地下砖石建筑遗产在发掘后,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的波动关联了包括干缩开裂、盐析、微生物生长等在内的诸多病害,使得半地下砖石建筑遗产加速劣化的风险上升,不利于文物价值的有效保护。为明确半地下砖石建筑遗址的依存环境与本体病害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以南京上坊孙吴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调研测绘与病害勘察,并对上坊孙吴墓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室内外环境监测,获取了室外气候、保护大棚内及各墓室内的温湿度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病害与依存环境的关联性,并基于环境监测数据评估了墓室内不同区域对应的本体材料劣化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相比于前墓室,覆顶不存的后墓室会表现出更复杂的病害特征,即砖石类遗址在长期的环境波动状态下可能会比在较稳定的高湿环境中面临更高的保存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上坊孙吴墓以及同类型半地下砖石建筑遗址保护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周鹏周晓晗夏畅畅谢华荣李永辉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基于热湿传递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古墓葬原位环境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基于热湿传递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古墓葬原位环境预测方法,该方法涉及遗产保护领域。本发明首先对古墓葬建造形式与依存环境进行现场实测与监测,获取基本数据;其次构建古墓葬原位环境的热湿耦合模型,通过更改与组合环境因子的取...
- 李永辉谈雪夏畅畅谢华荣穆保岗
- 青砖含水量和孔隙结构对冻融劣化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冻融破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历史建筑青砖墙体所面临的主要劣化之一,冻融破坏的程度与青砖墙体的温度和含水量波动有关,也与不同类型青砖孔隙结构相关。针对地下水丰富的江淮地区的历史建筑,在温和条件(-10~20℃)下开展不同含水状态和不同孔隙结构的青砖的冻融循环实验,通过青砖的外观及相对超声脉冲传输时间变化,探究青砖的冻融破坏与含水量和孔隙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分饱和度越低的青砖出现损坏时经历的冻融循环次数越多,饱和度100%的青砖在经历5次的冻融循环后即出现明显的损坏,而饱和度80%的青砖出现冻融损坏时经历的循环次数是饱和度100%的青砖的4倍及以上;在孔隙率相近的情况下,大孔径孔隙占比越多的青砖更容易受到冻融破坏。
- 李亚楠谢华荣夏畅畅李永辉鉾井修一
- 关键词:青砖饱和度孔隙结构
- 当前文物建筑保护的难题与对策
- 2024年
- 长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建筑资源,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标准规范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区域性的日常保养制度不完善、保护工程规范性不足等。加强文物建筑保护,应从综合管理制度、保护技术、人才培养、公众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化文物材料劣化基础研究,完善文物建筑专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护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提升安全风险管理全周期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文物建筑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
- 李永辉谢华荣
- 关键词:文物建筑文物安全
- 苏州吴江近现代青砖等温吸湿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根据恒温条件下饱和盐水溶液控制的恒定相对湿度,测试了苏州吴江地区近现代2种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不同样砖、不同年代青砖等温吸湿曲线的差异性,给出了平衡含湿量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在7%~92%的相对湿度环境中,苏州清末青砖的平衡含湿量在2.84~27.65 g/kg之间,20世纪80年代青砖的平衡含湿量在1.45~10.14 g/kg 之间,苏州清末青砖的吸湿量是苏州20世纪80年代青砖的3倍以上.得到的公式及数据可应用于历史建筑砖墙“酥碱”程度的量化确定,并为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性能劣化机理及砖构建筑热湿耦合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 李永辉谢华荣王建国李新建吴锦绣
- 关键词:建筑物理青砖平衡含水率
- 历史建筑中传统青砖等温吸湿性能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太原与福州两地历史建筑中青砖的劣化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研究青砖自身吸湿性能对这种劣化差异现象的影响,依据GB/T 20312—2006/ISO 12571:2000《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吸湿性能的测定》,在恒温条件下配制了不同种类的饱和盐溶液并控制其相对湿度,测试了太原与福州地区历史建筑中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两地青砖等温吸湿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环境相对湿度为7%~92%时,太原地区青砖的平衡含水率为0.002 9~0.029 1kg/kg,而福州地区青砖仅为0.001 3~0.002 4kg/kg;当环境湿度在较高状态下波动时,太原地区青砖的进出水分量是福州地区青砖进出水分量的6~12倍.可以说,太原地区青砖较大的吸湿特性是加速其性能劣化的“催化剂”,是该地区青砖劣化程度大于福州地区青砖劣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永辉谢华荣王建国石邢
- 关键词:建筑技术历史建筑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