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亚鹏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3篇调控区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醛糖
  • 3篇醛糖还原酶
  • 3篇醛糖还原酶基...
  • 3篇网膜
  • 3篇基因
  • 3篇基因3
  • 3篇非翻译区
  • 3篇病变
  • 2篇亚基
  • 2篇胰岛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谷亚鹏
  • 7篇宋惠萍
  • 6篇谢平
  • 4篇曾卫民
  • 3篇李清解
  • 3篇刘美莲
  • 3篇黄建军
  • 1篇卢瑾
  • 1篇陈淑华
  • 1篇徐霞

传媒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Chines...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成年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胰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溶液消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胰岛,显微镜下手挑法捡出全部胰岛。分离后胰岛置胶原中培养,利用RT-PCR检测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分离的胰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双硫腙染色呈猩红色,在胶原中培养能保持形态完整,表达胰岛细胞特异性基因PDX-1和insulin。结论:本胰岛分离技术已趋于完善,获得的胰岛纯度高,培养效果好。
徐霞卢瑾刘美莲谢平谷亚鹏宋惠萍
关键词:胰岛细胞培养
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检测AR基因 5调控区可能引起启动子功能及蛋白表达的基因改变。方法 应用PCR SSCP对AR基因 5’调控区进行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 (pCAT) ,然后转染Hela细胞 ,检测CAT活性求出启动子相对活性。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结果 在 1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发现两种多态性C( 10 6 )T和C( 12 )G。在正常对照和 2型糖尿病患者中 ,基因型WT/WT ,WT/C( 12 )G和WT/C( 10 6 )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病变和无视网膜病变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C( 10 6 )T的发生率分别为 31 5 %和17 5 %(P <0 0 5 ) ,WT/C( 12 )G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5 %和 2 5 %(P >0 0 5 )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C( 12 )G和WT/C( 10 6 )T的总发生率为 4 1 8%,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发生率 2 0 0 %(P <0 0 2 5 ) ,野生型 ,C( 12 )G和C( 10 6 )T的相对转录活性分别为 15 7%,31 0 %和 32 2 %,DNA 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这些变异未改变DNA与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位点。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 ,AR基因 5调控区C( 10 6 )T和C( 12 )G多态与
李清解谢平黄建军谷亚鹏曾卫民宋惠萍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多态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文增补中
骨胳肌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2002年
谷亚鹏谢平刘美莲宋惠萍
关键词:骨胳肌调节亚基2型糖尿病
蛋白磷酸酶1糖原目标亚基基因3'非翻译区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最近在别马印地安人中发现骨骼肌蛋白磷酶酶1糖原特异性亚基基因(PPP1R3)3'非翻译译区存在一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因此该实验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中国人群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对照...
谷亚鹏
关键词:多态性2型糖尿病
文献传递
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
2002年
目的 检测AR基因5调控区可能引起启动子功能及蛋白表达的基因改变。 方法 应用PCR-SSCP对AR基因5'调控区进行筛选,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然后转染Hela细胞,检测CAT活性求出启动子相对活性。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结果 在145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12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发现两种多态性C(-106)T 和 C(-12)G。在正常对照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基因型WT/WT, WT/C(-12)G 和 WT/C(-10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有视网膜病变和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C(-106)T 的发生率分别为 31.5%和17.5% (P<0.05), WT/C(-12)G的发生率分别为 10.5%和2.5%(P>0.05),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C(-12)G 和 WT/C(-106)T的总发生率为41.8%,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发生率20.0%(P<0.025),野生型, C(-12)G和C(-106)T 的相对转录活性分别为15.7%, 31.0% 和 32.2%,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些变异未改变DNA与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位点。 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AR基因5调控区C(-106)T 和 C(-12)G多态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李清解谢平黄建军谷亚鹏曾卫民宋惠萍
关键词:中国人醛糖还原酶视网膜病变
高胰岛素水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NO生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检测高胰岛素 (HI)对VSMC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 ;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I加或不加PKC抑制剂 -H7对脂多糖 (LPS) +γ -干扰素 (γ -IFN)诱导NO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HI预处理的VSMC ,膜PKC活性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5 ) ;LPS +γ -IFN诱导NO生成显著低于对照 (P <0 .0 1) ,加H7培育 ,NO的生成量较HI处理组明显提高 ,但低于对照 (P <0 .0 1)。免疫印迹示HI处理的VSMC ,iNOS表达下降。提示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激活VSMC膜PKC ,部分抑制iNOS表达 ,减少NO产生。
谢平刘美莲谷亚鹏宋惠萍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蛋白激酶C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基因 3′非翻译区的突变与中国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SSCP技术扫描 12 0例中国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 0例正常对照的IRS 1基因 3′非翻译区序列 ,所有SSCP变异的样品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SSCP分析存在假阳性结果。测序未发现有基因突变。结论 :IRS 1基因 3′非翻译区的突变不是引起中国人
陈淑华谷亚鹏曾卫民宋惠萍
关键词:基因突变胰岛素受体底物-1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被引量:4
2001年
为了探讨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存在的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异及这些变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PCR SSCP分析对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 - 60 9~ + 4 0的DNA片段进行了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reportervector)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通过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求出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核蛋白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 1 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共发现 2种多态性 [C( - 1 0 6)T、C( - 1 2 )G].在正常对照与患者中 ,基因型WT WT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并发症与无视网膜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 C( -1 0 6)T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5%和 1 7 9% ( χ2 =4 0 0 ,P <0 0 5) ,WT C( - 1 2 )G的发生率分别为1 5 5%和 3 3% ( χ2 =3 43,P >0 0 5)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两者的总发生率为 42 3%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 2 0 0 % ) ( χ2 =6 2 3,P <0 0 2 5) .野生型 ,C( - 1 2 )G和C( - 1 0 6)T等
李清解谢平谷亚鹏黄建军曾卫民宋惠萍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