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丽云

作品数:31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隆升
  • 5篇第四纪
  • 5篇新构造
  • 4篇阶地
  • 4篇构造隆升
  • 4篇河流阶地
  • 4篇测年
  • 3篇地貌
  • 3篇地质
  • 3篇地质公园
  • 3篇新构造运动
  • 3篇填图
  • 3篇盆地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晚更新世
  • 3篇黄河
  • 3篇更新世
  • 2篇地面沉降
  • 2篇地面沉降监测
  • 2篇地震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江西有色地质...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实物...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1篇贾丽云
  • 16篇胡道功
  • 13篇张绪教
  • 11篇王超群
  • 8篇何泽新
  • 7篇张耀玲
  • 6篇叶培盛
  • 6篇赵希涛
  • 3篇吕同艳
  • 3篇张磊
  • 3篇吴泽群
  • 3篇刘晓彤
  • 2篇韩建恩
  • 2篇周轶群
  • 2篇杨东潮
  • 2篇张晋喆
  • 2篇马秀敏
  • 2篇杜建军
  • 2篇宫程
  • 2篇杨艳

传媒

  • 7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学报
  • 4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华南地质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OT-6与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第四纪地质及活动构造填图中的应用——以内蒙古1∶50000呼勒斯太苏木等四幅填图试点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选择SPOT-6数据,对内蒙古呼勒斯太苏木等四幅图的SPOT-6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配准及信息的数字增强处理后,根据不同地质体影像特征、野外实地调查,初步建立了填图区第四纪地层及新构造活动的解译标志,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分区、活动构造运动等进行了调查验证;利用2015年飞行的无人机航测数据,对区内新构造、活动构造进行了识别及活动性质的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遥感技术及无人机技术在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填图中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快速识别第四纪沉积成因类型与相对时序及准确厘定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空间位置与活动特征,从而有效提升填图工作效率,并弥补地表调查的局限。
叶梦旎张绪教叶培盛傅连珍吴泽群贾丽云何祥丽
关键词:无人机第四纪地质河套盆地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海口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应用SBAS-InSAR技术,基于2015-2017年Sentinel-1A卫星IW影像模式数据,计算海口地区平均地表形变速率,并利用同期水准数据及PS-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同时探讨该区域地面沉降机理。结果表明:海口地区平均地表形变速率集中分布在-31.41~22.15 mm/a之间;海口市城区地面沉降呈漏斗状分布,与海府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郊区地面沉降呈斑点状分布;特殊的地质条件是导致地面沉降的内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及工程建设扰动为诱发和加剧地面沉降的外因。
袁悦贾丽云张绪教张绪教蔺文杰王超群王超群
关键词:地面沉降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索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模式与路径,201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通过采用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1)初步形成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和路径(;2)构建了服务典型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机制;(3)探索建立了不同层级双评价、自然资源空间区划和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创新海岸带“地层-气候-构造”三位一体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方法;(4)以服务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为切入点,支撑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与协调发展;(5)大力挖掘区域优质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水资源、地质遗迹和地质文化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学路径;(6)助力红树林、珊瑚礁和沙滩退化等典型滨海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提出基于地质演化和地质过程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科学方案;(7)编制了服务海岸带、重要城市和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相关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图集和对策建议。成果提升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地质科技支撑,为未来地质调查工作向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经验模式借鉴。
黎清华张彦鹏齐信胡道功马生明崔振昂涂兵柯贤忠陈双喜彭康唐世新杨博贾丽云刘文涛
琼州海峡西口早—中全新世海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古海平面重建意义
2023年
笔者在琼州海峡西口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新发现碳酸盐胶结岩,通过生物碎屑AMS14C同位素定年、全岩X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胶结岩的成岩时代为早—中全新世,具有等厚纤柱状环边胶结、重力悬挂胶结、马牙状胶结、(似)共轴增生胶结、非等轴胶结等5种胶结物特征;阴极发光环带具有广泛发育、环带密集,可见淡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咸淡水混合带,说明其成岩环境包括淡水渗流带、咸淡水混合带、海水渗流带、海水潜流带;结合其沉积主微量元素特征,其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为海岸沉积环境,滨岸沉积相障壁岛亚相,属于海滩岩。综合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珊瑚礁的海平面记录,重建了全新世琼州海峡西口地区海平面演化历史:9.9~6.7 ka BP海侵期、6.7~6.2 ka BP海退期、6.2~4.2 ka BP海侵期和4.2 ka BP至今的稳定期等四个阶段。
许国强梁定勇贾丽云肖瑶文玲王明珠李孙雄陈波符彩花杜鹃马波高芳蕾陈婕林亚分邢忠林义华
关键词:全新世
祁连山夷平面形成时代的ESR年龄证据被引量:1
2018年
青藏高原夷平面形成年代是确定高原起始隆升时代和抬升幅度的重要证据.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4100~4300 m的海拔高度上保留有大片平坦地形面构成的夷平面,地质与地貌调查表明,夷平面切削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及晚古生代-古近纪地层,被夷平的最新地层为始新世-渐新世火烧沟组.祁连山抬升导致河流下切与断陷作用并形成深切河谷及断陷盆地,充填于古河谷及断陷盆地中的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开始沉积时代,代表了夷平作用过程的终止年代及导致夷平面解体的构造隆升时代.29个ESR测年数据表明,白杨河组沉积时代为34.4~11.89 Ma.由此推论,祁连山夷平面形成于始新世末(34 Ma之前),形成时其高度在1000 m左右,34Ma左右祁连山夷平面开始解体并快速抬升.
贾丽云王超群王超群胡道功胡道功戚帮申赵希涛陶涛
关键词:夷平面高原隆升
基于DEM的内蒙古狼山地貌参数提取及其构造抬升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30 m分辨率DEM数据,利用Arc GIS10.0对内蒙古狼山东南坡河流流域地貌参数进行提取,精确计算了其中15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南东向河流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并据此对河流发育阶段以及构造运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8条河流的HI值处于0.3~0.6之间,属于河流发展的壮年阶段;7条河流的HI值大于0.6,为幼年期,未出现老年期河流。狼山西南部河流河谷V1—V14的HI值变化平缓,波动幅度不大,构造运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中北部河流V14—V22的HI值变化较剧烈,尤其是V14—V19,呈明显上升趋势,河流受侵蚀后残存体积增多,构造运动活跃性下降;V19以北HI值持续下降,其构造运动的活跃性增加。由此认为狼山从西南到东北总体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差异性运动状态,该结论与前人所做山前构造地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刘晓彤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傅连珍贾丽云何祥丽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DEM
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阴山位于河套断陷带北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非常活跃,阴山持续不断隆起,河套随之不断下陷,作为地貌响应之一,阴山河谷中发育了一系列河流阶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貌学、沉积学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厘定了阴山西段河谷普遍发育的4~5级河流阶地;并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恢复了其堆积-下切历史,建立了河流阶地年代框架:T4、T3、T2、T1级阶地大致形成时间分别为58.00ka BP、46.25ka BP、32.19ka BP、15.79ka BP之后;分析了本区河流阶地的成因:阴山的构造隆升为本区河流下切提供动力基础,是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水流流量与沉积物通量的比率影响阶地的堆积-下切行为的转换,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河流侵蚀速率差异性讨论了晚更新世以来阴山西段的构造隆升模式:51.61~41.28ka BP之间,阴山西段隆升以中部高于东西部的穹窿式差异性隆升为主,23.22ka BP之后,阴山西段的隆升区段差异性减小,趋向于整体隆升。
贾丽云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孟静何祥丽叶梦旎周青硕李杰王振
关键词:构造隆升河流阶地年代学新构造
琼东北八所组ES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三江河一带的八所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64.36 ka~18.40 ka BP);沉积时代对应末次冰期MIS4~MIS2阶段;河流的下切与T2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琼东北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及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此外,分布于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地带的老红砂与八所组属同期异相的风成堆积,应与八所组地层加以区分。
夏蒙蒙王超群胡道功赵希涛赵希涛贾丽云吕同艳
关键词:ESR沉积环境晚更新世
黄河共和—贵德段河流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期隆升的指示被引量:6
2019年
实测黄河共和-贵德段4个河流阶地剖面,并对采自4个剖面的20个砂样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测年(ESR)。结果显示,T3~T9的形成时代分别为:0.134Ma B.P.、 0.176Ma B.P.、 0.228.1Ma B.P.、 0.41Ma B.P.、 0.82Ma B.P.、 0.93Ma B.P.、 1.32 Ma B.P., T11~T20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71Ma B.P.、 1.75Ma B.P.、 1.88Ma B.P.、 1.94Ma B.P.、 2.01Ma B.P.、 2.12Ma B.P.、 2.23Ma B.P.、 2.31Ma B.P.、 2.36Ma B.P.、 2.47 Ma B.P.。结合各级阶地拔河,综合分析共和-贵德河流阶地下蚀速率,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以来隆升过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2.47Ma以来以阶段性隆升的模式隆升至现今高度,总隆升量为647m,平均隆升速率为0.26 mm/a,其中2.47~1.71 Ma期间,隆升速率约为0.51mm/a;1.71~0.41 Ma期间,构造隆升活动减缓,速率下降至约0.09mm/a;而0.41Ma之后隆升又开始加速至0.35mm/a。推断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在中新世中期之前海拔较低(小于2000m),中新世中晚期以来快速隆升了2000多米。
吴环环吴学文李玥胡道功贾丽云颜建东王超群夏蒙蒙
关键词:黄河河流阶地青藏高原隆升
河流沉积分析在浅覆盖第四纪填图中的应用——以内蒙古河套地区1∶50000填图试点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国家大比例尺地质调查(1∶50000)向特殊地质地貌区的开展,已有第四纪填图方法已不能满足覆盖区填图的实际需求,地质工作者面临着第四纪大比例尺填图"填什么、如何填"的问题。选取典型覆盖区——河套平原为研究区,以河流沉积理论为指导,通过钻孔揭露方法,建立了全新世以来的河流沉积体系,并以此作为区域地质图骨架,提出了河道亚相、堤坝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填图单元,应用"逐步逼近原则"确定地质界线,划分出区内三期河道及其相应的沉积体系,解决了覆盖区第四纪地质调查中填图单元稀少,地质图表达单调的问题,为覆盖区第四纪地质调查提供了一套可行方案。
刘晓彤张绪教叶培盛贾丽云蔡茂堂何泽新李成路吴泽群周青硕
关键词:填图方法河流系统沉积相分析河套平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