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连海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部脊髓损伤的若干问题探讨
- 1998年
- 张威刘福臣李兴华贾连海宋晓明
- 关键词:颈部脊髓损伤CT颈椎管狭窄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昏迷指数(GC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实施治疗2周、3周、4周后,研究组昏迷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4,P=0.00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再辉田会宾贾连海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
- 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预防神经根损伤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预防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神经根损伤的意义。方法:对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术中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节段性神经根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在颈前路椎间孔开放术中,使用SEP监护预防神经根损伤,效果良好。
- 李兴华田会宾贾连海张国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神经根损伤
- 枕动脉枕肌小脑粘合术治疗小脑萎缩的探讨
- 1998年
-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鉴于颞浅动脉移植、颞肌贴合术治疗偏瘫的启示。我们1990年1月~1997年1月行枕动脉、枕肌小脑粘合术及后颅凹减压术37例。报告如下,并就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例中,男28例,女9...
- 张威贾连海张京硕
- 关键词:小脑萎缩
- 颅骨片回位术28例报告
- 1998年
- 颅骨片回位术28例报告张威1张京硕2贾连海1徐力东4张京雷3阎文杰1唐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1(063020)唐山市第六人民医院2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女保健中心3唐山马家沟耐火材料公司医院4重度颅脑伤去骨片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遗有颅骨缺损,...
- 张威张京硕贾连海徐力东张京雷阎文杰
- 关键词:颅骨缺损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6~72h手术)和超早期组(发病6h内手术),均在局麻状态下,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和再出血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而致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明显减少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许斌田会宾贾连海张国吴再辉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 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是近些年我国神经外科比较流行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我院采用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张国贾连海吴再辉
- 关键词:微创抽吸术颅内血肿手术方式神经外科微创手术
- 微创穿刺引流术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148例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脑出血的可靠方法,并为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07—2013-06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非尼莫地平组各148例,2组均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尼莫地平组同时配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前后的神经功能水平和血肿情况。结果治疗后7d、14d和21d,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血肿体积尼莫地平组显著优于非尼莫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配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脑出血患者有较好临床效果。
- 吴再辉田会宾贾连海张国唐晓军许斌
-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尼莫地平脑出血
- 听神经鞘瘤手术后硬膜下出血并发癫痫一例报告
- 2003年
- 田会宾李兴华贾连海
- 关键词:听神经鞘瘤硬膜下出血癫痫并发症
- 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外科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唐山市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9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切口感染患者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或API鉴定条对细菌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 1999年推荐的标准进行操作和结果判读。结果 91例外科手术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28例,共发生感染103例次;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68.93%,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53%、14.56%、10.68%;革兰阳性菌占23.30%,其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65%;真菌占7.77%,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为75.00%、93.75%、75.00%、93.7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为73.33%、100.00%、93.33%,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均>80.00%;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为100.00%,而真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均比较敏感。结论严格控制外科切口感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 张国贾连海李兴华吴再辉田会宾
- 关键词:外科切口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