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地

作品数:52 被引量:536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儿童
  • 16篇川崎
  • 16篇川崎病
  • 15篇患儿
  • 13篇血压
  • 11篇早搏
  • 8篇心脏
  • 7篇蛋白
  • 7篇球蛋白
  • 7篇综合征
  • 7篇高血压
  • 7篇丙种球蛋白
  • 6篇动脉
  • 6篇心肌
  • 6篇室性
  • 6篇室性早搏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病患
  • 6篇川崎病患儿

机构

  • 38篇首都儿科研究...
  • 18篇首都儿科研究...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52篇赵地
  • 25篇石琳
  • 22篇汪芸
  • 13篇张明明
  • 12篇郑彤
  • 11篇梁璐
  • 11篇任军
  • 11篇米杰
  • 9篇王琍
  • 8篇马官福
  • 8篇丛晓辉
  • 8篇林瑶
  • 7篇侯冬青
  • 7篇杜军保
  • 7篇吴铁吉
  • 7篇王天有
  • 6篇杜忠东
  • 6篇周忠蜀
  • 6篇伏瑾
  • 6篇刘艳

传媒

  • 5篇2012北京...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北京医学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频发室性早搏患儿心肺运动试验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利用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研究频发室性早搏(VPC)对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和活动平板分别对71例频发VPC患儿和79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两组测试者运动心肺指标,包括:最大千克摄氧量(VO_2max/kg)、最大每搏摄氧量(VO_2max/HR)、HR(不同时段)、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_2AT)、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AT/VO_2max pred)等。结果频发VPC患儿组VO_2max/kg、VO_2max/HR、VO_2AT分别为(25.1±7.47)ml/(kg·min)、(8.3±1.75)ml、(15.7±3.21)ml/(kg·min),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7.9±5.21)ml/(kg·min)、(10.1±3.37)ml、(19.2±3.73)ml/(kg·min);频发VPC患儿组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VO_2max/kg(t=2.67,P<0.01),VO_2max/HR(t=4.02,P<0.01),VO_2AT(t=10.2,P<0.01)。结论频发VPC患儿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郑彤汪芸刘艳任军赵地石琳
关键词:频发室性早搏心肺运动试验心脏储备功能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肾脏损害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肾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在确诊的23例IE患儿中,伴肾损害6例(26%).肾损害表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1例、无症状蛋白尿1例、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其中急性肾损伤3例,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急性心力衰竭.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合并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损害组血清C3下降率显著高于不伴肾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好转出院,肾损害组与不伴肾损害组的住院时间分别是(39.2±15.2)d、(34.9±19.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IE合并肾损害较为常见;在有效控制感染后,多数患儿肾损害恢复正常,伴急性肾损伤患儿预后较差.
陈朝英刘景诚曹力季丽娜王琍石琳赵地
关键词:心内膜炎肾疾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受累61例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受累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住院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80),心脏受累患儿6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1例患儿心脏受累占同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9.5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心脏受累临床表现应引起重视防止漏、误诊。
李明花纪荣赵地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心脏受累
川崎病合并休克综合征3例总结
目的 总结川崎病合并休克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川崎病合并休克综合征患儿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病情转归及诊治经过,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面分析川崎病合并休克综合征患儿的特点,总结成功救治的经验,为...
张明明石琳李晓惠赵地林瑶丛晓辉刘杨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休克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检测的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川崎痫(KD)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叮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0d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的KD患儿83例,比较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血清TNF-α、sTNFR1水平的差异。同时选取健康对照儿童33例,比较其与KD患儿间的差异。结果1.IVIG无反应组[45.4%(5/11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CALs)高于敏感组[33.3%(24/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11例IVIG无反应组KD患儿血清TNF—α水平[(190.7±125.4)ng/L]高于72例敏感组患儿[(104.2±95.5)ng/L]及健康对照儿童[(19.0±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IG无反应组TNF—α水平[(68.8±49.5)ng/L]仍高于敏感组[(36.8±2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IVIG后,IVIG无反应组血清TNF—α水平接近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TNFR1为(5.4±1.9)μg/L,IVIG无反应组和敏感组治疗前sTNFR1分别为(4.6±1.9)μg/L和(4.7±2.9)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IVIG无反应组5例CALs患儿TNF—α水平[(266.8±117.3)ng/L]高于同组6例无CALs患儿[(126.2±93.7)ng/L],亦高于敏感组24例CALs患儿[(118.8±96.1)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WIG无反应组患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敏感组,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低于敏感组,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D患儿体内不仅存在TNF-α水平异常升高,还伴发sTNFR1水平异常,IVIG无反应组更明显;IVIG可使TNF-α水平降低,但在无反应组中需要更�
汪芸石琳马官福赵地任军苏英姿孙春荣伏瑾崔晓岱
关键词:川崎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83例川崎病患儿血清TNF-a、TNF可溶性受体1水平变化及临床特征分析
汪芸赵地李竞任军潘燕孙春荣伏瑾崔晓岱马官福苏英姿石琳
关键词:川崎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冠状动脉损害
文献传递
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其在K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03年10月~2005年12月住院9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分析二者间差异;分析病程不同时期、有无感染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下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1.急性期74例、亚急性期14例KD患儿血清PCT为0.55(0.30~2.09)μg/L和0.49(0.19~0.50)μg/L,33例健康对照PCT为0.16(0.14~0.24)μg/L。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儿与健康对照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原学阳性30例KD患儿PCT水平0.53(0.28~0.88)μg/L,61例病原学阴性KD患儿PCT水平0.50(0.30~1.93)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扩张患儿33例PCT为0.50(0.32~0.60)μg/L,58例冠脉无扩张患儿PCT为0.52(0.30~2.17)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无其他系统并发症65例PCT为0.47(0.27~0.80)μg/L,其他系统并发症26例PCT为0.83(0.48~4.41)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清PCT水平增高,尤以急性期明显,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监测KD病程发展;有无并冠脉扩张KD患儿中PCT水平变化不大;并其他系统并发症KD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增高,随PCT增高,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
汪芸孙丽萍刘敏刘春燕赵地马官福王俐李尔珍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降钙素原并发症
283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5
2004年
目的 总结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为尽早、正确判断川崎病的病情与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2—2002年住院川崎病患儿283例,分析:(1)川崎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2)合并冠状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83例中男186例,女97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包括3岁)占71%;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55例(19.4%);就诊前平均发热天数6.1 d,除发热外,其他症状出现频率的次序是:口腔黏膜改变(97.5%),淋巴结肿大(95.4%),球结膜充血(91.2%),指、趾端脱皮(89.8%),皮疹(81.5%)。(2)心血管改变情况:治疗前合并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扩张共103例(36.9%),住院2周后新发生冠脉扩张28例(13.3%);有13例形成动脉瘤(4.7%),在冠状动脉病变人群中占9.9%。分析动脉瘤的形成是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8.9 d)有关(P<0.05)。治疗前合并心房、室腔扩大40例(14.3%);心包积液11例(3.9%);合并心电图改变有57例(20.8%)。结论 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出现较早,经治疗后有13.3%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瘤的形成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有关。
王琍林毅苏英姿汪芸赵地吴铁吉
关键词:川崎病小儿预后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瘤
基于北京市儿童川崎病6年流行病学资料的实验室指标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川崎病(KD)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部分患儿为不完全性KD临床表现,本文拟对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ESR、CRP、PLT、血浆白蛋白(ALB)、ALT、Hb和WBC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及与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KD的诊断标准,对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45家医院2000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的实验室资料进行汇总,将各指标同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行Pearson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KD患儿1 745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1 335例进入分析,其中男868例,女467例。本组患儿ESR、CRP、PLT和WBC增高,ALB减低和H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96.0%、90.0%、92.2%和80.4%,45.7%和48.8%。Hb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存在明显差异,ALB和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P(0.05),CRP、ALB、ALT、Hb和WBC计数与IVIG抵抗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ALB、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CRP升高、Hb降低、ALT和WBC升高与IVIG抵抗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KD急性期ESR增快、CRP升高、外周血PLT、WBC计数增高的发生率均>90%,可协助KD急性期临床诊断。对于ALB和Hb降低的KD患儿应注意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对于CRP、ALT、WBC升高和Hb降低的患儿应注意出现IVIG抵抗的可能。
鲁炜慧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阎宗荣衣京梅候安存周忠蜀丁国芳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状况与血压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调查6~18岁中小学生血压和青春期发育情况,探讨性发育成熟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6个区的中小学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测量血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及性征发育等相关指标。高血压定义为反复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或两者的结果≥第95百分位值,在第90~94百分位值之间为高血压前期,在第90百分位值以下者为正常血压。青春期性发育参照Tanner分期标准。对资料进行Partial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参加人数19591名,有效人数18990名(96.93%),男9374名(49.4%),女9616名(50.6%),平均年龄(12.59±3.29)岁。检出高血压1690名(8.9%),高血压前期1659名(8.7%)。②Tanner分期血压百分位值显示男女血压均随着性发育成熟而增高。③总体样本中SBP及DBP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等呈正相关,性发育成熟与SBP呈正相关。④高血压中TannerⅤ期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各期(掊2=62.45,P﹤0.001)。结论青春期发育过程中除身高﹑体重﹑BMI﹑腰围等指标对血压有影响外,性成熟亦会对血压产生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性发育成熟有关,但还需进一步在激素水平研究证实。
汪芸王天有王俐米杰候冬青程红赵地梁路李竞
关键词:青春期高血压性成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