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刚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2篇肥胖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代谢疾病
  • 1篇电视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症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赵志刚
  • 6篇祝之明
  • 5篇闫振成
  • 4篇倪银星
  • 3篇陈静
  • 2篇周方明
  • 2篇钟健
  • 2篇何洪波
  • 2篇罗志丹
  • 1篇谭建聪
  • 1篇聂海
  • 1篇沈成义
  • 1篇潘婕
  • 1篇李彦社
  • 1篇祝善俊
  • 1篇童卫东
  • 1篇高东
  • 1篇曾祥义
  • 1篇王彦
  • 1篇刘宝华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4 6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降糖治疗组 (降糖组 )和降糖治疗加血脂康组 (血脂康组 ) ,并以 2 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 (对照组 )观察各组血糖、血脂、循环内皮细胞 (CEC)、内皮素 (ET 1 )、一氧化氮 (NO)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脂康组和降糖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血脂康组CEC、ET 1、TC、TG、LDL C明显降低 ,NO、HDL C明显升高 ,与降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血脂康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节脂代谢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曾祥义潘婕赵志刚
关键词:血管内皮高脂血症
血脂紊乱对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早期肾功损害的影响。方法将357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糖尿病组(DM)和MS组,将3组依血脂水平变化分为血脂正常和异常2个亚组,亚组间的血压、血糖和病程无显著差别,分别比较每组血脂正常和血脂异常组的肾功能变化,并分析血脂和肾功能的关系。结果MS组中,血脂异常组24h微量蛋白尿(MA,mg/24h)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犤(66±3)/(45±4),t=-3.904,P<0.01犦,内生肌酐清除率(Ccr,mL/min)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犤(57±3)/(72±4),t=-3.838,P<0.01犦;而EH和DM组的MA和Ccr水平在血脂正常和异常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表明,MS组中TC,LDL,ApoB与MA和Ccr有显著相关,其中TC对MA和Ccr影响最大(MA:r=0.3807,P<0.01;Ccr:r=0.3807,P<0.05);而EH和DM组中TC,LDL,ApoB与MA和Ccr无显著相关。结论与EH和DM相比,在血压和血糖相似的情况下,血脂异常是致MS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早期介入康复方法进行积极的调脂治疗对保护MS的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金玉华祝之明李彦社闫振成周方明赵志刚
关键词: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PPARγ C-16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损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明确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C 16 1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4 8例MS、16 3例高血压病 (EH)、115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和 12 1名正常对照的体重指数 (BMI)、腰围、血脂、空腹血糖 (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尿酸 (UA)、游离脂肪酸 (FFA)和颈动脉超声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C16 1 T基因多态性。结果 MS组腰围和BMI明显高于对照组、EH组和DM组。MS和EH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组。MS组PPARγCC型 (74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1 1% ) ,T等位基因携带者 (CT +TT) (2 5 4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8 8% )和DM组 (34 8% )。MS组CC型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 +TT型 (内膜 :0 84mm± 0 3mm比 0 6 6mm± 0 19mm ;斑块指数 :2 19± 1 2 1比 1 6 6± 1 36 ,P <0 0 5 ) ,EH组和DM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CT +TT型(EH :1 5 5± 1 2 3比 1 2 9± 0 92 ;DM :1 5 7± 1 2比 1 18± 0 85 ,P <0 0 5 ) ,MS组CC型斑块指数明显高于EH和DM组 (P <0 0 1) ,MS组CC型内膜较DM和EH组明显增厚 (P <0 0 5或P <0 0 1)。MS组CC型收缩压和脉压明显高于CT +TT型 [收缩压
闫振成祝之明沈成义赵志刚倪银星钟健聂海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PPARΓ基因多态性颈动脉硬化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在糖尿病并高血压病人肾脏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脉压 (PP)与尿微量白蛋白 (UmAlb)的关系 ,为早期防治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 2 71例患者 1,2型糖尿病患者 (DM) 87例、高血压病患者 (EH) 85例和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DM +EH) 9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UmAlb测定。结果 DM组UmAlb与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相关性不显著 (P >0 0 5 ) ;而与PP显著正相关 (P <0 0 5 )。EH组UmAlb与SBP和PP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DBP相关性则不显著 (P >0 0 5 ) ;EH +DM组UmAlb与SBP、DBP、PP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及 0 0 5 )。UmAlb与PP相关的显著性在EH +DM组中最大 ,r=0 2 82 ,P =0 0 0 2 ,三组患者中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则与SBP、DBP和PP无相关性。结论 在上述 3种病人中只有PP总是与早期肾损害相关。因此 ,为防止DM和EH患者肾脏损害加重 ,降低PP甚为重要。
王彦祝之明谭建聪祝善俊赵志刚周方明于军
关键词:收缩压舒张压肾脏损害高血压病脉压尿微量白蛋白
以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路径探索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索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化临床路径。方法由内分泌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营养科及心理医生、护理人员和个案管理师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对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胃肠转流手术,术式为胃转流术;按照一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术前评估、手术治疗、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结果术后1个月主要代谢指标(包括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尿酸)、炎性标志(h-CRP)及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腹部脂肪分布)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10例,9例获得临床缓解。结论由代谢内分泌科为主导,胃肠外科为骨干,按较优化的临床路径、多学科合作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陈静孙芳童卫东何洪波闫振成倪银星赵志刚刘宝华杨建江兰春慧刘玉娟毕玉田高东程晓斌祝之明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内科
腰围变化对代谢综合征综合干预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后腰围的变化对代谢综合征(MS)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对490例糖尿病、高血压、MS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后,根据干预前后腰围的变化,排除64例腰围无变化者,将有变化的患者分为腰围下降组(212例)和腰围上升组(214例),对2组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腰围下降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MS各组分达标率升高,危险因素显著减少;而腰围上升组各项代谢指标改善不显著。hs-CRP、HOMA-IR、舒张压、甘油三酯的变化值与腰围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综合干预后腰围的下降,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减轻,MS各组分得到改善,危险因素减少。
罗志丹闫振成陈静倪银星赵志刚刘道燕祝之明
关键词:代谢疾病肥胖症干预性研究
电视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看电视时间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调查社区人群看电视时间并检测其主要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非代谢综合征(NMS)组相比,看电视的时间更长。与每日看电视时间少于60min的亚组相比,其余各组血压及各项主要代谢指标显著升高;每日看电视时间120~180 min及超过180 min的亚组均显著增高MS的风险[OR:1.16(1.10,1.23);1.35(1.22,1.50);P<0.01]。结论:看电视时间超过120 min/d显著增加MS风险。
何洪波倪银星赵志刚罗志丹钟健陈静闫振成祝之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电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