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诊治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40年中,随着诊疗手段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近40%,人们越来越关注乳腺癌患者早期治疗的心脏毒性及长期的预后水平。与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且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早期筛查和管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对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李佳名刘俊兰陈侠秦秀娇赵慧颖
- 关键词:乳腺癌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脏毒性心脏保护肠道菌群
- 纳米NaYb_(1-x)F_(4)∶Er^(3+)_(x)中Er^(3+)/Yb^(3+)掺杂浓度变化引起的相变和发光增强被引量:1
- 2021年
- 在Yb^(3+)和Er^(3+)共掺杂氟化物纳米体系中,2%Er^(3+)掺杂浓度为上转换发光的最佳浓度,高于这个浓度,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将发生严重上转换发光浓度猝灭,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和接受。本文合成了不同Er^(3+)/Yb^(3+)掺杂浓度比的NaYb_(1-x)F_(4)∶Er^(3+)_(x)系列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XRD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这些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Er^(3+)/Yb^(3+)掺杂浓度比在0.02/0.98~0.2/0.8和0.6/0.4~0.8/0.2范围时,合成的NaYb_(1-x)F_(4)∶Er^(3+)_(x)纳米粒子分别为α相和β相结构;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掺杂浓度比在0.3/0.7~0.4/0.6范围时,合成的纳米粒子为从α相向β相过渡的α相和β相共存相结构。Er^(3+)/Yb^(3+)最佳掺杂浓度比分别为0.02/0.98和0.4/0.6的两种α相和β相共存相结构的纳米粒子都展现了非常好的上转换发光增强。这些结果对于理解稀土离子浓度发光猝灭机制,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促进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在新型光源、生物医学和激光等领域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启发作用。
- 李晓丹张俐赵慧颖常钰磊涂浪平张友林孔祥贵李齐清
- 关键词:相变上转换发光
- 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引起心肌坏死,其中90%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时可见冠状动脉狭窄(>50%)或阻塞,但仍有10%的患者未见明显狭窄,即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MINOCA发病率为6%左右,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5岁,其中女性占40%.其病因复杂,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很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3.5%,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诊治方案.本文就近几年MINOCA的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李佳名刘俊兰陈侠侯慧敏崔海英赵慧颖
- 关键词:病因肠道微生物
-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变程度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变程度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439例老年患者,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372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n=174)、2支病变组(n=89)和多支病变组(n=109),并将67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且血流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RDW。结果 CHD组较对照组RDW值显著升高(P<0.05),血管病变支数不同的亚组中,RDW值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RDW与Gensini积分呈线性正相关(r=0.184,P=0.000 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00 1),中性粒细胞比值(NPG)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43,P<0.001),RDW与hs-CRP及NGP均呈正相关(r=0.178,P<0.000 1;r=0.199,P=0.03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RDW是老年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可反映冠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可能与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是老年CHD的独立预测因子。
- 崔志韬赵慧颖侯慧敏李佳明
-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 Kounis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Kounis综合征是指严重过敏反应所诱发的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引起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炎性递质,诱发冠脉痉挛、粥样斑块破裂或支架内血栓形成,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其在临床工作中鲜有报道,由于不具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常被忽视。一般可为3种类型:Ⅰ型;冠脉正常型;Ⅱ型:冠脉粥样硬化型;Ⅲ型:冠脉支架内血栓型(Ⅲa型、Ⅲb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诊治方案,建议遵循急性过敏反应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指南做出针对性治疗,尽早明确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现就Kounis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佳名刘俊兰陈侠秦秀娇侯慧敏崔志韬赵慧颖
- 关键词:过敏反应心肌梗死肠道微生物
- 20-羟二十烷四烯酸在血压及血管舒缩功能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是由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ω-羟基所生成的产物之一。随着研究进展,人们发现20-HETE在调节机体血压、脑血流量、心肌收缩力、肾功能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它与肿瘤、炎症反应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现主要就20-HETE在机体血压及血管舒缩功能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韩冰赵慧颖
-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血压血管舒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