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红
- 作品数:25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颞叶内侧硬化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硬化组织学特点和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海马4个亚区神经元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初次发作癫痫的年龄、有无突发脑损伤、潜伏期、癫痫病程、术后半年及1年癫痫疗效Engel评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另选取8例无神经系统病变的尸检患者的海马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1)海马神经元丢失表现为5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a型(21/51,41.18%):CA1区神经元重度丢失同时伴有CA3、CA4区神经元轻度丢失,CA2区神经元无明确丢失;1b型(18/51,35.29%):所有亚区神经元均严重丢失;2型(9/51,17.65%):仅有CA1区神经元重度丢失;3型(1/51,1.96%):仅CA4区神经元重度丢失;无海马硬化型(2/51,3.92%):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各亚区神经元无明显丢失。(2)1型(1a、1b)海马硬化患者首次发作癫痫的年龄更小,潜伏期及病程更长,有突发脑损伤病史的比例更高,其中有热性惊厥病史的1a型:10/19,1b型:7/16,2型:4/7,3型:0(χ2=11.790,P=0.019)。(3)海马硬化严重程度与手术预后呈正相关。结论1型海马硬化为颞叶内侧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与早期突发脑损伤尤其是热性惊厥密切相关,术后癫痫的控制率高于其他三型。
- 阮清源倪海春朴月善卢德宏遇涛肖东升隗立峰赵莉红
- 关键词:癫痫颞叶海马病理学
- 具有间变特征的节细胞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具有间变特征的节细胞胶质瘤(anaplastic ganglioglioma,AGG)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特征,以确定AGG是否为一种独特的肿瘤类型。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确诊的667例节细胞胶质瘤病例中筛选出9例AGG,回顾性收集临床、影像学、治疗和预后资料,并对其进行二代测序检测及甲基化聚类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8岁。癫痫发作(5/9)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示3种表现形式,4例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异常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可有轻度强化;2例MRI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伴瘤周水肿,病灶多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占位效应明显;1例MRI表现为囊腔形成伴附壁结节,结节部分明显强化。所有病例中均存在能激活MAPK信号通路的突变,包括7例出现BRAF p.V600E突变,2例出现NF1突变。5例AGG同时存在其他突变,包括3例CDKN2A纯合性缺失,1例TERT启动子突变,1例H3F3A突变,还有1例携带PTEN突变。结论组织学诊断为AGG的肿瘤具有不同于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表型、基因突变谱及生物学行为。这些特征提示AGG可能是一种独特的肿瘤类型,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数来验证。应全面结合临床、组织学及分子检测结果综合作出AGG的诊断,以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 郭林霭王雷明付永娟罗韬樊晓彤赵莉红赵莉红朴月善
- 关键词:DNA甲基化癫痫
- 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共12例脊索样胶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岁)。患者多以视力下降或头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均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区,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均显示有异常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12例均表现为脊索样胶质瘤的形态学特点,其中2例存在乳头样结构。全部12例(12/12)肿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此外10例(10/10)肿瘤细胞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11例(11/12)肿瘤细胞弥漫或灶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及CD34,9例(9/12)上皮细胞膜抗原呈现核旁点状阳性或/和细胞膜着色。9例脊索样胶质瘤采用Sanger测序检测,发现8例存在PRKCA基因D463H突变,IDH1 R132及IDH2 R172位点均未检测到突变。12例患者中,除4例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至2021年1月均未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脊索样胶质瘤在临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且绝大多数病例伴有特征性的PRKCA基因D463H突变,可考虑将其作为脊索样胶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并为以后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
- 王雷明邵立伟程波赵焕英赵莉红姚盈盈桂秋萍卢德宏滕梁红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DNA突变分析第三脑室
- Sox-10在神经鞘瘤和纤维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Sox-10在神经鞘瘤和纤维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ox-10在50例肿瘤(30例神经鞘瘤和20例纤维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S-100蛋白的表达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29例(97%)Sox-10(+),阳性定位于细胞核;20例纤维型脑膜瘤中Sox-10均为(-)(100%)。30例神经鞘瘤中22例(73%)S-100(+),阳性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突起;20例纤维型脑膜瘤中15例(75%)S-100(+),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突起。Sox-10诊断神经鞘瘤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100%;S-100的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25%。结论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纤维型脑膜瘤,Sox-10是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优于S-100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 马晓丽朴月善卢德宏倪海春张晓娟赵莉红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鞘瘤
- TERT启动子突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预后中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基因启动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SFT)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61例CNS SFT和20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中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1例样本中有8例样本检测到TERT突变,其中7例突变位点均为C228T,1例检测到少见位点突变C216T。生存分析显示,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关(P=0.469)。CNS SFT比胸膜SFT更易复发(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及有无坏死是SFT独立预后因素(HR=4.294,95%CI=1.163~15.845,P=0.029;HR=5.887,95%CI=1.322~26.255,P=0.020)。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对CNS SFT及胸膜SFT缺乏明确的预后价值,组织学特征是判断其预后的最佳指标。
- 姚盈盈王雷明赵莉红张雪微段焕利高敏滕梁红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TERT预后
- 胶质母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MGMT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MGMT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5年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61例幕上胶质母细胞瘤,运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和EGFRvⅢ突变,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GFR扩增;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EGFR和MGMT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患者中,男性85例(52.8%),女性76例(47.2%)。患者平均年龄53岁,中位生存期13个月。胶质母细胞瘤整合分型为IDH突变型16例,IDH野生型134例,非特指型11例。EGFR蛋白高表达率为32.9%(53/161),EGFR扩增阳性率为37.5%(18/48),两者一致率高达85.4%(Kappa=0.475,P<0.01),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EGFR扩增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EGFRvⅢ突变型病例中12/12存在EGFR蛋白高表达,EGFRvⅢ野生型病例中27.5%(41/149)EGFR蛋白高表达,两者无相关性。70.2%(106/151)的病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EGFR和MGMT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无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EGFR扩增情况、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无关;EGFRvⅢ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短于野生型患者(P=0.014)。MGMT启动子甲基化病例比未甲基化病例的预后好(无进展生存期P=0.002,总生存期P=0.006),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69,95% CI:0.124~0.583,P=0.001)。结论在胶质母细胞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蛋白表达水平可以反映EGFR基因扩增情况,EGFRvⅢ突变型患者比野生型的预后差,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预后有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 张立彦葛海静王雷明赵莉红刘莉张德江蔡彦宁卢德宏朴月善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预后
- 细胞染色制片架
-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细胞染色制片架,包括导流管和载玻台;载玻台的内部设有腔体,腔体的一端开口,用于供载玻片的插取;导流管的一端用于滴入染色剂,另一端与载玻片连接且与腔体连通;腔体的内部设有转动辊,转动辊的...
- 胡泽良滕梁红赵莉红
- 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手术切除的难治性癫痫病例共计3000例中5例经病理确诊为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6岁。5例患者均以发作性意识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7-21年,平均病程15.4年。影像学提示颞叶单独受累者2例,顶叶单独受累者1例.颞叶及枕叶同时受累者1例,颞叶及顶叶同时受累者1例。病理检查均可见病变区域脑回结构异常,大脑皮质及白质构筑紊乱,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可见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灰质结构,其间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在异位的灰质团块中,可见不同成熟阶段的神经元。1例患者同时伴有软脑膜下、脑室旁灰质异位及多小脑回形成,另有3例患者分别伴有多小脑回形成(2例)或海马硬化(1例)的病理表现。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未见癫痫发作。结论灰质异位是一组神经元迁移障碍导致的皮质发育畸形,这一组疾病中神经元可以沉积在脑室至软脑膜之间的任何区域。广泛异常神经元迁移所导致的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特别是同时伴有多小脑回形成等其他皮质发育畸形者十分罕见。尽管如此,其临床表现仍相对单一,经由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 王玮连芳付永娟卢德宏赵莉红隗立峰朴月善
- 关键词:皮质发育畸形部分性
- BRAF V600E与CTNNB1基因突变在颅咽管瘤病理分型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BRAF V600E与CTNNB1基因突变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和乳头型颅咽管瘤(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PCP)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76例颅咽管瘤确诊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nger测序及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荧光定量PCR检测颅咽管瘤两个亚型中BRAF V600E基因及β-catenin编码基因CTNNB1的突变情况;分析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因素。结果67例患者中,ACP 53例,PCP 14例,4例出现多次复发,1例恶变为鳞状细胞癌。镜下观察:ACP出现特征性结构:栅栏状上皮、旋涡状细胞团、星网状结构、指状突起,鬼影细胞、湿性角化物等;PCP镜下被覆形态较单一的成熟鳞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生长。β-catenin蛋白核阳性均出现于ACP中,常位于旋涡状细胞簇或鬼影细胞周围,阳性率为73.6%(39/53),在PCP中没有表达(0/14)。Sanger检测β-catenin编码基因CTNNB1成功者46例,只在42.1%(16/38)的ACP中检测到CTNNB1基因突变,而PCP中未检出(0/8)。BRAF V600E突变型蛋白胞质阳性均出现于PCP中(14/14),而ACP中均为阴性(0/53)。ARMS-PCR结果显示,14例PCP中,BRAF V600E突变比例达13/14,而ACP中均未检出(0/53)。共35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120个月(平均35个月),10例患者首次术后出现复发。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手术未全切与肿瘤复发相关(P=0.032),而病理类型、术后放疗及CTNNB1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之间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BRAF V600E与CTNNB1在ACP和PCP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可很好地帮助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许素素王雷明赵莉红贺志立宫丽平卢德宏滕梁红
- 关键词:颅咽管瘤Β连环素预后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与焦磷酸测序检测350例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比分析
- 王雷明李卓刘翠翠陈莉刘莉胡泽良赵莉红卢德宏滕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