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蓉

作品数:22 被引量:1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脊髓灰质炎
  • 12篇病毒
  • 11篇脊髓灰质炎病...
  • 9篇疫苗
  • 6篇急性弛缓性麻...
  • 6篇弛缓性
  • 6篇弛缓性麻痹
  • 5篇疫苗衍生脊髓...
  • 5篇基因
  • 4篇实验室网络
  • 4篇网络
  • 3篇数据统计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免疫吸附
  • 2篇癣菌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力

机构

  • 22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赵蓉
  • 18篇王东艳
  • 18篇许文波
  • 18篇张勇
  • 17篇祝双利
  • 15篇李杰
  • 14篇严冬梅
  • 12篇安洪秋
  • 10篇朱晖
  • 6篇陈立
  • 5篇温宁
  • 5篇刘桂艳
  • 4篇侯晓辉
  • 4篇叶绪芳
  • 3篇任刚
  • 3篇刘铭
  • 3篇张礼璧
  • 3篇梁晓峰
  • 3篇苏飞
  • 3篇张大勇

传媒

  • 13篇中国计划免疫
  • 6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4年
从 2 0 0 1年 10月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增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别。 2 0 0 2年6 0 7株单型脊灰病毒的ELISA试验结果是 :5 73株为疫苗相似株 (SL) ,3株为非疫苗相似株 (NSL) ,2 9株为双反应株 (DRV) ,2株为阴性反应株 (NRV)。将ELISA试验结果与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仅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的脊灰病毒 ,PCR结果为变异株。同样 ,在 33株PCR结果为变异株的脊灰病毒中 ,仅有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它们得出的结论并无很高的一致性。将ELISA试验结果为NSL和DRV、PCR结果为变异株的毒株进行了脊灰病毒全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ELISA试验结果为DRV和NSL的脊灰病毒的全VP1区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中 ,仅有Ⅰ型脊灰病毒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在已知的SabinⅠ型抗原决定簇位点 1(site 1)内 ,Ⅱ型和Ⅲ型的变异位点均不在其中 ,这一矛盾的结果说明 ,可能在VP1区以外其它编码区的抗原决定簇起到主要作用 ,或者试剂盒本身的检测系统存在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ELISA试验过程中 。
祝双利张勇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脊髓灰质炎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
氟胞嘧啶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表达谱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人类浅部真菌病病原体之一,可引起皮肤和指甲慢性感染.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用cDNA芯片技术分析了5-氟胞嘧啶作用下的红色毛癣菌表达谱.从红色毛癣菌表达序列标签文库中挑选基因制备cDNA芯片,测定5-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芯片杂交和数据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7个基因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reverser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RT-PCR)进行验证.数据分析表明,有474个基因发生了差异性表达,196个基因表达上调,278个基因表达下调.核酸代谢途径中的CDC21,核酸转录因子E2F1,RNA代谢途径中的SGN1,RIM4和NOP1等基因出现明显下调表达.其他参与了信号转导、分子伴侣活性、离子转运、次级代谢途径、氨基酸转运、脂质转运和潜在耐药机制等作用途径的基因表达也发生相应改变.所选基因的Real-timeRT-PCR结果验证了芯片结果的可信性.本研究得到了第1个5-氟胞嘧啶作用下的红色毛癣菌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5-氟胞嘧啶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耐药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赵蓉宾文刁有江杨剑刘涛彭俊平金奇
关键词:5-氟胞嘧啶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许文波张勇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叶绪芳祝双利李杰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左树岩温宁刘铭苏飞刘桂艳朱晖唐牛良明梁晓峰
关键词:VP1编码区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张勇李杰祝双利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刘铭苏飞朱晖叶绪芳刘桂艳唐牛良明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急性弛缓性麻痹聚集病例病原毒力和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为探索脊灰病毒型内重组、位点突变等分子特征与神经毒力的关系,对200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聚集病例的分离病毒株进行了转基因小鼠(PVR-Tg21 mice)神经毒力实验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测4株分离病毒(均为Ⅱ型脊灰病毒)神经毒力没有明显升高。4株病毒基因全长都是7 439bp,编码区翻译的氨基酸全长2 207aa。4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6208和6235c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Ⅲ型脊灰病毒在3A区重组而来,6209和6236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Ⅰ型脊灰病毒在2C区重组而来。4株病毒在5'非编码区nt481和VP1区的nt2 909两个强减毒位点都发生回复突变,6209和6236两株病毒重组的SabinⅠ的重要减毒位点nt6 203亦发生回复突变。结合神经毒力实验和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脊灰病毒的型别间的重组与神经毒力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可以推论SabinⅢ的nt5 832,SabinⅡ的nt1 450和nt2 386这3个位点可能是毒力相关位点。
陈立张礼璧赵蓉张勇祝双利王东艳安洪秋朱晖侯晓辉严冬梅秦明晖清水博之许文波
关键词:神经毒力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氟胞嘧啶、环孢霉素A和FK506作用红色毛癣菌后的基因转录谱研究
真菌是在细菌,病毒之外能引起人类慢性传染病的一类重要病原体,可以引起浅部和深部真菌病,传染性高,迁延难愈。红色毛癣菌是皮肤癣菌中重要的病原之一,可以引起人类的头癣,甲癣,足癣等浅部感染,同时可以引起免疫抑制患者的深部真菌...
赵蓉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药物靶标
文献传递
中国2004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和运转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并提供2004年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实验室资料,总结2004年脊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经计算机联网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库。结果2004年31个省CDC,从5 229例AFP病例中收集10 399份粪便标本,所有粪便标本在L20B、RD细胞上同时进行病毒分离。从360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分离率为6.9%;从4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为9.4%。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送检的486株PV标本;其中360株分离于AFP病例,其余分离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人群。对486株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型内鉴定,其中PVⅠ型疫苗株83株,Ⅱ型疫苗株160株,Ⅲ型疫苗株117株,混合型疫苗株92株,PV+NPEV10株,Ⅰ、Ⅱ、Ⅲ型疫苗变异株分别为3、13、8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型内鉴定,共鉴定单型毒株607株,其中疫苗类似株576株,占94.9%;非疫苗类似株11株,占1.8%;双反应毒株为17株,占2.8%;阴性2株,无效1株。所有型内鉴定异常的毒株和部分从零剂次服苗者分离的毒株共70株,做了VP1编码区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在贵州省贞丰县有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循环(cVDPVs),毕节市有单株Ⅱ型VDPV。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5份盲样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职能考核,除3个省CDC脊灰实验室外,其余省CDC脊灰实验室均为满分。对18个省CDC脊灰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全部通过认证。结论2004年中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实验室监测资料准确,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
李杰张勇王东艳赵蓉朱晖严冬梅安洪秋祝双利刘桂艳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数据统计
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系敏感性实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制备国家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株(China Sabin Master Reference,CSMR)和用于脊灰实验室网络的中国Sabin参考株(China Sabin Test Reference Strain;CSTRS),提供给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用于其对所使用的RD-A、L20B细胞系的敏感性评价。方法96孔微量培养板滴定法。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CSMR 3次独立的细胞敏感性实验结果的滴度波动在±0.5log10,同时用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品与控制样品研究所(NIBSC)提供的已知滴度Sabin脊灰病毒参考株(NIBSC原始株)作平行对照,NIBSC原始株3次滴度结果与其本身提供的参考值相比较,其滴度波动也均在±0.5log10。结论通过NIBSC原始株3次滴度结果作平行对照,证实中国CSMS结果符合实验要求,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内部CSMR结果有效;从而制定了国家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参考株的滴度参考值,表明国家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敏感性未下降,实验程序无误。CSTRS可作为标准株分发到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用于进行细胞系敏感性实验。
王东艳赵蓉安洪秋祝双利张勇严冬梅朱晖李杰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叶绪芳任刚严冬梅苏飞刘铭张勇童亦兵喻浩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脊髓灰质炎病毒
中国2003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被引量:10
2004年
2 0 0 3年 ,中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从 5 0 1 4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收集了 9987份粪便标本 ,所有粪便标本用L2 0B、RD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从 37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 (PV) ,分离率为 7 4%。然后对所有病毒做了血清定型 ,其中Ⅰ型5 5例 ,Ⅱ型 1 32例 ,Ⅲ型 70例 ,混合型 74例 ,PV与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混合 1 6例。从 4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 ,分离率为 9 6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送检的 4 75株PV标本 ,其中 373株来源于AFP病例 ,1 0 2株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非AFP病例、健康人群等分离到。对送检的 4 75株进行了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 ,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和PCR RFLP鉴定结果显示 :4 75株中 ,PVⅠ型疫苗株 80株 ,Ⅱ型疫苗株 1 4 6株 ,Ⅲ型疫苗株 1 0 5株 ,混合型疫苗株 98株 ,PV +NPEV1 7株 ,疫苗Ⅰ、Ⅱ、Ⅲ型变异株分别为 1 0、1 0、9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 ,所有单型毒株共 5 96株 ,经ELISA试验鉴定 ,其中疫苗类似株 (SL) 5 73株 。
许文波李杰王东艳张勇严冬梅祝双利朱晖侯晓辉赵蓉安洪秋温宁陈立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