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若雷

作品数:73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1篇病毒
  • 22篇HIV-1
  • 21篇艾滋病
  • 14篇缺陷病
  • 14篇免疫缺陷
  • 14篇免疫缺陷病
  • 14篇免疫缺陷病毒
  • 14篇艾滋病病毒
  • 13篇基因
  • 13篇感染者
  • 11篇性行为
  • 11篇男男性行为
  • 10篇耐药
  • 10篇抗体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HIV-1感...
  • 8篇HIV-1感...
  • 7篇流行病

机构

  • 56篇北京市疾病预...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重庆市公共卫...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石家庄市第五...
  • 2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73篇辛若雷
  • 40篇卢红艳
  • 20篇孙伟东
  • 16篇李佳
  • 14篇张琴
  • 12篇邢辉
  • 11篇李洁
  • 10篇叶景荣
  • 10篇孙丽君
  • 8篇张霆
  • 8篇曾毅
  • 8篇苏雪丽
  • 7篇郝明强
  • 7篇刘安
  • 7篇包怡华
  • 7篇黄春
  • 6篇冯毅
  • 6篇阮玉华
  • 6篇白立石
  • 5篇何翔

传媒

  • 14篇中国艾滋病性...
  • 14篇国际病毒学杂...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北京医学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1 CRF10301B近全长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描述一株新鉴定的流行重组型HIV-1 CRF103_01B在北京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近全长基因组(near full-length genome,NFLG)遗传特征。方法对2017—2020年北京新诊断或初始抗病毒治疗病例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监测,发现5例疑似感染CRF103_01B毒株。通过逆转录、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巢式PCR扩增HIV-1 NFLG。获得的序列与分型参考序列进行基因比对,使用MEGA11软件构建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用SimPlot 3.5软件分析确定基因重组断点,绘制基因组结构图。基于亲本毒株同源NFLG序列比对,挑选较长的重组片段构建NJ进化树,判断可能的亲本毒株来源。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解析基因型耐药特征。结果共获得5条CRF103_01B NFLG序列,其中4例经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感染,1例为女性。与从河北检出的4条CRF103_01B NFLG序列合并分析其重组特征:在CRF01_AE骨架上,gag、pol和nef-3'-LTR基因片段被B亚型重组替换[HXB2 nt 1111±19-1539±16,2531-4478±16(片段Ⅴ),9008±23-9615]。亲本来源分析显示,CRF103_01B的片段Ⅳ与Ⅴ分别与北京B亚型(BJMP3294B)和g5簇CRF01_AE序列(JX112804)聚集成大单系进化簇(bootstrap值分别为97%和100%)。9个CRF103_01B病例均携带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V106I突变。结论CRF103_01B毒株最可能起源于北京MSM人群,并在北京和河北等地的MSM人群中低水平持续流行,并经异性性途径向一般人群播散。需加强该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监测,关注疾病进展。
代漫李佳吕诗韵黄辉煌刘安孙丽君韩梅李洁卢红艳黄春辛若雷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
抗病毒治疗后低病毒血症患者HIV-1 DNA和RNA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北京佑安医院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HIV/AIDS患者HIV-1 DNA和RNA基因型耐药特征。方法募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诊疗门诊接受ART≥6个月且发生LLV的HIV/AIDS患者,并随访采集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和超速离心浓缩血浆中分别提取HIV-1 DNA和RNA,经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扩增pol基因区,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经系统进化分析进行RNA和DNA序列来源一致性分析。结果共招募LLV患者150名,其中男性142名(142/150,94.7%),年龄37(32,46)岁。从122名患者中获得154份LLV样本,经DNA PCR扩增成功率为76.0%(117/154),经RNA RT-PCR扩增成功率为56.5%(87/154)(P<0.01)。105名经DNA PCR扩增成功的患者中,17.1%(18/105)的患者存在低度及以上耐药;70名RNA RT-PCR扩增成功的患者中,31.4%(22/70)的患者出现低度及以上耐药。共有57名患者同时获得了DNA和RNA序列,其中75.4%(43/57)的患者耐药结果一致。3名患者的DNA耐药突变位点多于RNA,11名患者RNA耐药突变位点多于DNA。结论LLV患者耐药检测中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test,GRT)的扩增成功率高于RNA,但是RNA GRT更能反映感染者毒株的耐药特性。
吕诗韵孙丽君叶江竹刘安画伟卢红艳代漫王冉翟元一辛若雷代丽丽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型耐药超速离心
血站HIV核酸检测反应性作为HIV补充试验的可行性验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 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王卓妍辛若雷陈立宋美兰任芙蓉
关键词:HIV核酸检测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献血者
北京市HIV-1 B’/C重组型分子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HIV-1B’/C重组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北京市2006-2010年新发现B’/C重组型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和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成功扩增了159例标本,CRF07-BC147例,CRF08-BC12例,CRF07-BC系统进化树中存在3个主要的亚簇,IDU-Max亚簇包含89例样本,静脉吸毒传播占71.9%,同参考株97CN001组间离散率为2.8%;IDU-Min亚簇包含22例样本,静脉吸毒传播占77.3%,组间离散率为2.8%;MSM亚簇包含34例样本,男男同性传播占67.6%,组间离散率为3.1%;3个亚簇内均无其他国家的序列,只有IDU—Max亚簇包含1条来自中国台湾的序列;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以IDU.Max亚簇为参照,IDU.Min和MSM亚簇分别有32和41个位点的核苷酸组成存在著性差异。结论首次观察到北京市流行的CRF07-BC病毒株中存在3个独立的亚簇,异性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序列混杂分布,而男同传播病例则聚集成1个亚簇,应当继续对B’/C重组型分子流行特征进行监测。
叶景荣董晓根卢红艳郝明强苏雪丽辛若雷余双庆冯霞闫红贺雄曾毅
关键词:HIV分子流行病学
浙江省HIV-1 CRF01_AE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CRF01AE重组毒株在浙江省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提取234例HIV-1感染者基因组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扩增gag部分基因片段,测定序列以后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在扩增阳性并成功测序的192个序列中HIV-1CRF01AE有81个,占42%,是浙江省HIV主要的流行毒株之一。系统进化树中存在3个bootstrap值〉60的分支簇,其中MIX组包括47个序列,内部基因离散率为2.4%±0.7%,与参考株CM240的基因离散率为3.4%±0.5%;SEX组包括7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3.0%±1.2%,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3.9%±1.0%;MSM组包括12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2.8%±1.1%,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4.9%±0.6%,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特征性氨基酸分析表明MIX组、SEX组、MSN组共享序列与国际参考株共享序列之间分别存在2个、4个和8个位点的差异。结论浙江省内HIV-1CRF01AE流行株中主要存在三个进化簇,其中两个簇与广西来源株密切相关。CRF01AE毒株在浙江省内主要以异性性途径和注射吸毒形式传播。
姚亚萍辛若雷何翔孟哲峰潘晓红郭志宏杨介者徐云邢辉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子特征
北京市HIV抗体快速检测为阳性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后续确认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经HIV抗体快速检测为阳性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后续确认检测行为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至12月31Et在北京市参加中国卫生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延期项目的MSM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以上,自报既往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经口腔黏膜渗出液HIV抗体快速检测为阳性,且非既往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HIV抗体阳性者。共调查1003例。根据项目策略,由MSM草根组织将调查对象转介到指定的CDC或医院进行后续确认检测,包括HIV抗体指尖血快速检测、静脉血ELISA法HIV抗体检测、静脉血Western blot HIV抗体检测。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后续确认检测情况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后续确认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1003例调查对象的年龄为(30.9±9.1)岁,87.8%(881例)接受了HIV抗体指尖血快速检测,阳性率为85.4%(752/881),其中98.0%(737,752)接受了静脉血ELISA和Westernblot确认检测,阳性率为94.4%(696/737)。与前往CDC进行后续确认检测的MSM相比,前往医院者接受后续确认检测的OR(95%CI)值为5.10(1.69—15.36);与近6个月无肛交行为/或有肛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MSM相比,有时使用安全套和从未使用安全套者接受后续确认检测的OR(95%CI)值分别为5.81(2.14~15.77)和3.45(2.00—5.97);与通过网络被干预动员的MSM相比,浴池、公园,公厕和酒吧被干预动员者后续确认检测的0R(95%CI)值分别为0.17(0.05~0.53)、0.10(0.04~0.29)和0.22(0.06~0.79);随着MSM近3个月男性性伴数的增加,接受后续确认检测的可能性降低,0R(95%CI)值为0.92(0.86~0.99)。结论在浴池、公�
夏冬艳刘国武曾吉李洋苏雪丽孙伟东李佳张琴郝明强叶景荣辛若雷赵月娟王娟卢红艳
关键词:同性恋HIV抗体影响因素
重组人甲3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人甲3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以及该蛋白的生产方法及应用领域。本发明通过对人甲3型流感病毒M1蛋白抗原性的分析,选取抗原性较高的区域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抗原基因片段...
包怡华辛若雷钱渊王芳张霆
文献传递
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研发3型副流感病毒新型诊断试剂提供基础。方法利用重组克隆表达技术,获得可溶性的重组核衣壳蛋白;采用纯化的重组核衣壳蛋白免疫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并鉴定可识别天然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9株分泌抗重组核衣壳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中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天然的3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结论利用重组核衣壳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出了识别天然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性。
杨圣海包怡华辛若雷徐婧瑶王芳张霆
关键词:重组克隆核衣壳蛋白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北京地区MSM人群感染的HIV-1 CRF01_AE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北京市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中流行的HIV-1 CRF01_AE的耐药情况和基因进化特征。方法对2020—2022年在北京市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进行HIV初筛有反应的MSM人群进行HIV抗体免疫印迹检测和pol基因扩增检测。依据pol基因经COMET HIV-1进行分型,把分型为CRF01_AE的序列提交斯坦福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并用BEAST 1.10.4开展CRF01_AE基因进化特征研究。结果共招募到322例HIV初筛检测有反应人员,其中有243例(75.5%)感染者pol基因扩增检测阳性,对其进行Sanger法测序,剔除12条测序结果不佳的序列后,共获得231条序列,共有15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34.2%,79/231)和CRF07_BC(42.4%,98/231)是最主要亚型。CRF01_AE的传播性耐药发生率为6.3%,以PIs类药物最为常见(3.8%,3/7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北京地区MSM人群主要流行CRF01_AE的第四簇和第五簇,CRF01_AE的种群进化速率为2.09×10^(-3)(95%HPD,1.67~2.54),CRF01_AE种群规模持续增长。结论2020至2022年CRF01_AE亚型是北京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的主要亚型之一。CRF01_AE传播性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传播性耐药的监测和防控。CRF01_AE种群规模较大,应关注CRF01_AE种群流行趋势,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李思飞辛若雷肖明凤庞灿邓煜川叶景荣卢红艳李洁
关键词:耐药系统进化分析CRF01_AE
北京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B亚型分子的流行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HIV-1B亚型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北京市2006年至2010年新发现的HIV—1B亚型感染者抗凝血,反转录套式PCR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和Entropy核苷酸多态性差异分析。结果成功扩增167份标本,其中欧美B亚型10份,B’亚型14份,中国B亚型101份。B’亚型进化簇内存存多条来自泰国和印度的序列,中国B亚型独立成簇,进化簇内无其他围家的序列。中国B亚型存在4个业簇,71.1%的病例为男男性传播。以欧美B进化簇为参照,B’亚型和中国B亚型进化簇分别存在55和94个有明显差异的核苷酸位点。结论北京市存在3种类型的HIV-1B亚型,其中1种为本土株。
叶景荣苏雪丽郝明强辛若雷卢红艳白立石余双庆冯霞闫红贺雄曾毅
关键词:HIV-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