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晓岚
- 作品数:45 被引量:5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肿瘤医院青年基金天普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9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3),采用含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进行鼻粘膜下多点浸润注射。Ⅰ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20μg);Ⅱ组:含1:1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40μg);Ⅲ组:1%利多卡因4 ml (不含肾上腺素)。采用阻抗心动图(ICG)测量并记录浸润麻醉开始前(基础值)、浸润麻醉开始后 0.75、1.5、2.25、3、3.75、4.5、5.25、6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同时评价术中出血状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Ⅰ组和Ⅱ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1.5 min时MAP下降,HR增快(P<0.01);从浸润麻醉开始后1.5 min SVRI下降,CI、ACI 上升,到浸润麻醉开始后6 min时仍未恢复(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Ⅰ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 2.25、3、3.75 min MAP下降,从2.25 min起CI下降(P<0.01或<0.05)。与Ⅲ组比较,Ⅰ组、Ⅱ组出血较少(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肾上腺素的吸收会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推荐在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含有5μg/ ml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 杨建军刘红军苏中宏吴春霞李炜嵇晴辜晓岚徐建国
- 关键词: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内窥镜血液动力学现象
- 术毕静注舒更葡糖钠的全凭静脉麻醉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术毕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的全凭静脉麻醉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接受全凭静脉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035例,术毕将患者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术后使用肌松拮抗药物的不同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351例)、新斯的明组(N组,339例)、空白对照组(C组,345例)。S组术毕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待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C组不使用任何肌松拮抗剂。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患者拔管时间、给药后拔管时间、回病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24 h静态及动态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肠梗阻、切口相关并发症、ALT升高、AST升高、白蛋白降低、血肌酐升高]。结果S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回病房时间均少于C组和N组,且S组给药后拔管时间少于N组(P均<0.05)。S组和N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且N组总住院时间少于S组(P均<0.05)。S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者及PPCs发生率均低于C组和N组,且S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不张者低于N组(P均<0.05)。S组和N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者均低于C组,且S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者低于C组和N组(P均<0.05)。结论与术毕使用新斯的明进行肌松拮抗和不使用肌松拮抗剂的胃癌患者相比,术毕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可缩短胃癌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回病房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并降低PPCs等并发症发生率。
- 黄茜夏肇敏辜晓岚邢令熙宋田皓高蓉顾连兵
-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术后恢复术后肺部并发症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及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于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两组PCIA配方均为氟比洛芬酯150 mg加芬太尼0.5~0.6 mg;C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PCIA配方为芬太尼0.8~1.0 mg.记录术后0、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少于C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辜晓岚鲁振万梅方王丽君顾连兵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术后镇痛
- 不同时间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5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毕3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0.6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3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A组手术结束后2,8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但手术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效果好。
- 万梅方辜晓岚鲁振顾连兵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术后镇痛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部肿瘤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舒芬太尼10μg,术后48 h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2 mg·kg-1加舒芬太尼1μg·kg-1,B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2mg·kg-1加舒芬太尼2μg·kg-1,C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1,3组PCIA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持续剂量2 mL.h-1,PCA量每次0.5 mL。记录术后1(T1)、4(T2)、8(T3)、12(T4)、24(T5)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毒副反应,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安静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少于B、C组。结论地佐辛0.2 mg·kg-1加舒芬太尼1μg·kg-1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 辜晓岚高蓉王丽君顾连兵
- 关键词:地佐辛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 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新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新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39例气管肿瘤(原发性气管肿瘤30例,继发性气管肿瘤9例)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8~75岁。气管上段肿瘤19例,气管中段肿瘤12例,气管下段肿瘤8例。术前综合病史、症状、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气道评估,探讨气管肿瘤的部位、阻塞的程度、肿瘤的大小与性质等重要因素。根据气道评估分别选用经口气管插管、经颈气管切开插管、喉罩、经胸腔镜切口,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口(VATS)或传统开胸切口术野内远端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方法对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呼吸道管理。在术中通常需要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39例气管肿瘤中有30例在手术中采用2种呼吸道管理方法。本组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手术行气管肿瘤切除重建。另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患者,其气管极度狭窄,在无法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有效气道通气的情况下,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气管肿瘤切除VATS与重建。本研究使用了卡方检验来比较气管肿瘤患者在手术中的通气情况。结果 39例均顺利完成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其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经右侧胸"四孔"胸腔镜切口、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采用ECMO、18例气管上段肿瘤采用颈部领式切口、11例气管中段肿瘤和8例气管下段肿瘤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行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气管下段肿瘤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更易出现氧合不足的情况,4例在术中出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90%(χ^(2)=9.140,P<0.05),经吸痰、加压张肺等对症处理后,SpO2恢复到95%以上。其余35例通气良好,SpO2均>95%。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的患者带气管导管入重症监护室观察,于术后24 h内拔出
- 高蓉辜晓岚李明张帅马曙亮顾连兵
- 关键词:气管肿瘤呼吸道管理体外循环胸腔镜
- 塞莱昔布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的研究
- 背景: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在动物实验证明,超前镇痛可避免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使术后镇痛药使用减少,抑制神经可塑性的形成。阿片类、...
- 辜晓岚
- 关键词:超前镇痛术后疼痛塞莱昔布骨科手术止痛药物
- 文献传递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部肿瘤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舒芬太尼10μg,术后48 h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PCI...
- 辜晓岚高蓉王丽君顾连兵
- 关键词:腹部肿瘤术后镇痛地佐辛舒芬太尼
-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麻醉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区域阻滞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超声可视化技术为实施精准麻醉、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并发症提供了现实基础与依据,但同样也是麻醉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传统的区域阻滞教学方法和神经刺激仪辅助教学的模式存在解剖结构抽象,操作过程不能实时了解,学员之间个体差异较大等诸多缺点。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麻醉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直观、动态,既增加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介绍以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实践培训为体系的教学方案,结合PBL教学法,使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可以掌握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满足临床麻醉需求。
- 辜晓岚高蓉
- 关键词:教育超声教学麻醉PBL教学法
- 全麻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不同流量吸氧对氧合和通气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经鼻导管不同流量吸氧对氧合和通气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全身麻醉后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内复苏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拔除气管导管后经鼻导管吸氧流量随机分为三组:2 L/min O_(2)组(L组)、4 L/min O_(2)组(M组)和6 L/min O_(2)组(H组)。分别在术前、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由微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测得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后低氧血症和高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L组、M组和H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9%、10.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0,P=0.819);高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8.3%、79.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1,P<0.001),L组高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M组和H组(P均<0.001)。拔管后30 min时L组、M组和H组PaO_(2)分别为(130.1±34.7)、(150.9±37.9)、(158.0±39.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4,P<0.001);SpO_(2)分别为(98.6±1.3)%、(99.3±1.2)%、(9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6,P=0.006);OI分别为(448.5±119.7)、(408.0±102.4)、(351.1±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2,P<0.001);L组PaO_(2)和SpO_(2)低于M组和H组,OI高于M组和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组OI高于H组(P<0.05)。L、M和H组P_(ET)CO_(2)与PaC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453、0.283(P均<0.001)。结论全麻患者PACU内拔除气管导管后经鼻导管2 L/min O_(2)吸氧不会增加低氧血症发生率且OI高,可降低高氧血症的发生率,同时P_(ET)CO_(2)更能准确反映PaCO_(2)。
- 李彭欣辜晓岚王玥蒋玥怡王丽君顾连兵
- 关键词:全身麻醉氧合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