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凤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胸痛
  • 1篇胸痛患者
  • 1篇时间点
  • 1篇通气
  • 1篇气囊
  • 1篇疗效
  • 1篇螺旋型鼻肠管
  • 1篇护理
  • 1篇机械通气
  • 1篇急诊
  • 1篇急诊PCI
  • 1篇急诊分诊
  • 1篇分诊
  • 1篇鼻肠管
  • 1篇D-T
  • 1篇并发
  • 1篇并发症
  • 1篇肠管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篇邓凤娟
  • 1篇黎春常
  • 1篇刘群燕
  • 1篇张秀浓
  • 1篇李冬欣
  • 1篇蓝惠兰
  • 1篇何春秋

传媒

  • 2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螺旋型鼻肠管不同冲管方式的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选择一种更有利于患者的螺旋型鼻肠管(简称鼻肠管)冲管方法,以确保患者顺利进行鼻肠管营养。方法2005年8月~2007年6月对60例留置鼻肠管予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1周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温开水按照卜献磊等提供的方法进行冲管,冲管时、冲管后将管末端提高,将管腔内的鼻饲液排空,每8 h冲洗管道1次和在鼻饲营养液完毕后冲洗管道1次,每次30 ml;实验组只在鼻饲营养液完毕后,先用10 ml注射器予10 ml温开水以脉冲式注入后再向管腔内注入20 ml并夹管,将冲洗液保留于鼻肠管腔内。比较两组堵管率、冲管例次数、冲管所导致的非治疗性摄入量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发生堵管情况,冲管次数实验组仅是对照组的1/3,冲管所致的非治疗性摄入量实验组仅是对照组的1/9。结论实验组采用的冲管手法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非治疗性摄入量,对配合医生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有积极性意义,更适用于鼻肠管冲管。
刘群燕蓝惠兰何春秋邓凤娟
关键词:鼻肠管护理
胸痛患者行急诊PCI通道时间点的管理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流程改变在缩短胸痛患者行PCI绿色通道的时间点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6月(对照组)与2016年1月—12月(观察组)诊断AMI患者112例,对照组(56例)护士采用旧急诊分诊接诊流程,观察组(56例)采用优化后急诊分诊接诊流程,比较两组就诊时间、发病时间、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抽血和报告时间、通知心内科住院总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开始谈话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通知导管团队和到位时间、通知转运和到达导管室时间,分析D-to-B平均时间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通知心内科住院总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开始谈话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通知导管团队和到位时间、通知转运和到达导管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to-B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可显著缩短胸痛患者行PCI绿色通道的多个时间点,提高D-to-B合格率。
邓凤娟李冬欣
关键词:急诊分诊胸痛
气囊不同管理方法对机械通气疗效、并发症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机械通气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将2002-2007年在我院ICU住院的146例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对照组予每4小时放气后充气。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等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维持动脉血气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效力相当;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管粘膜糜烂发生率不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在保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更有利病患康复。
黎春常张秀浓邓凤娟
关键词:气囊机械通气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