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昆文

作品数:55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抑郁
  • 4篇症状
  • 4篇综合征
  • 4篇窦血栓形成
  • 4篇脑静脉
  • 4篇脑静脉窦
  • 4篇脑静脉窦血栓
  • 4篇脑静脉窦血栓...
  • 4篇静脉
  • 4篇静脉窦
  • 4篇静脉窦血栓
  • 4篇静脉窦血栓形...
  • 3篇抑郁症
  • 3篇染色
  • 3篇误诊
  • 3篇脑梗
  • 3篇脑膜
  • 3篇基因
  • 3篇发病

机构

  • 52篇云南省第一人...
  • 4篇复旦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3篇郑昆文
  • 23篇马莎
  • 16篇武绍远
  • 15篇钟静玫
  • 14篇张金章
  • 10篇丁里
  • 5篇刘江
  • 4篇赵重波
  • 4篇张昆林
  • 3篇朱之庄
  • 3篇沈涛
  • 3篇陈辉
  • 3篇翟明
  • 3篇孟强
  • 3篇李伟
  • 2篇刘达
  • 2篇葛丽
  • 2篇李媛
  • 2篇赵乃伟
  • 2篇陈中丽

传媒

  • 5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云南医药
  • 3篇河南实用神经...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新医药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价值工程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帕金森药物精神病性症状出现率的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临床上常用的抗帕金森药物出现精神症状的可能性。 方法:对38例使用多巴丝肼,29例使用吡贝地尔,10例使用苯海索,8例使用卡左双多巴,4例使用金刚烷胺的,病程小于1年的帕金森氏病患者,随访观察3月...
钟静玫武绍远马莎郑昆文
关键词:多巴丝肼吡贝地尔苯海索
文献传递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静脉窦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予以左右颈动脉交替注射尿激酶 2 5万IU ,1日 1次 ,共 7次。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治疗后 7天 ,每日服用华法林钠片 2 5mg~ 5 0mg ,1日 1次 ,服用半年。结果 :7天后 ,8例患者头痛消失 ,视乳头水肿消失 ,脑脊液压力 0 97kPa~ 1 5 6kPa,3例DSA造影复查静脉窦再通 ,临床治愈 ,1例好转 ,8例DSA循环时间缩短为 1 5s~ 3 0s,无 1例出现局部血肿或全身出血。结论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效果显著 ,经济安全。
郑昆文董曼丽孟强刘江马莎
关键词: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和门诊病例共 6 0例。随机抽取其中 30例为给西比灵治疗的治疗组 ,另 30例为给眩晕停治疗的双盲对照组。治疗后 3~ 6周复查经颅多普勒 (TCD) ,比较用药前后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 (Vm)和收缩峰值 (Vs)的变化程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3~ 6周复查TCD ,双椎、基底动脉的Vm ,Vs值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对照组各血管的Vm ,Vs值变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陈文利翟明陈中丽郑昆文朱之庄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药物治疗西比灵
局部亚低温治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21例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对21例患者采用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对全头颅及颈项部进行有效降温,30~60min后测脑温可降到35℃以下,1.0~2.0h更换致冷物,维持颞肌温度在33~35℃,肛温保持在37℃左右,连续应用48h。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亚低温能减轻脑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郑昆文丁里马莎钟静玫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
东菱克栓酶治疗40例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1998年
东菱克栓酶治疗40例脑梗塞的疗效观察翟明陈辉刘江丁里武绍远朱之庄郑昆文张昆林东菱克栓酶(DF—521)是用于脑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药物。本组应用DF—521治疗脑梗塞4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住入我院...
翟明陈辉刘江丁里武绍远朱之庄郑昆文张昆林
关键词:脑梗塞东菱克栓酶药物疗法疗效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024年
卒中后血压升高与患者死亡和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相关,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对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早期降压治疗的时机、目标和用药措施进行了推荐;考虑到临床实际中多病共存的现状,还对合并心力衰竭、颈部大血管狭窄、主动脉夹层、肾功能衰竭、心房颤动、肺部感染等特殊病情卒中患者的降压时机、目标和用药措施进行了推荐;同时就卒中一级、二级预防中的血压管理进行了介绍。《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有利于临床实践中卒中患者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王增武王圣冯彩霞郑昆文黄荣杰郭宏任明边波段丽琴鲍慧慧廖晓阳韩英唐艳红俞蔚李亮梁静静吴忧田甜朱余友
关键词:卒中高血压降压
隐球菌性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 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5例 ,好转 6例 ,死亡 2例 ,病情无变化 3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 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和隐球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使阳性率达 90 %以上。治疗原则 :多种抗霉菌药物联合治疗 ,多途径给药。
郑昆文武绍远闻艳葛丽马莎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
一种基于课堂的缺血性卒中教育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卒中教育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基于课堂的缺血性卒中教育模型,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医院模型,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镶嵌有储液套管,所述储液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活塞,所述活动活塞远离储液...
郑昆文戴璟江瑶朱翔宇王鑫张雪
文献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04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6~6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癇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感染性或癌性CVT除外);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病因治疗等,16例病人中,7例症状好转,6例基本痊愈,1例无变化,2例死亡.结论CV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癇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联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
郑昆文马莎张金章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3例报告
2005年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发病年龄62岁,男多于女(约2∶1),早期起病症状走步不稳,易跌跤,视物困难,视力模糊,复视,吞咽和发音困难,以单声音发音,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中晚期有典型表现(运动障碍和眼部症状),CT和MRI无特异性表现。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可呈现脑萎缩表现,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变宽,侧脑室变大。1986-01/2003-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3例提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不容易,诊断错误是普遍存在现象,由于有少动强直易误诊为帕金森病。目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仍是一个临床特征性的描述,尽管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遗传因素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还没有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郑昆文张金章马莎
关键词:进行性病例报告康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