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青玉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护理
  • 2篇穴位
  • 2篇医疗失效模式...
  • 2篇躁动
  • 2篇失效模式与效...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2篇术后
  • 2篇苏醒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全麻
  • 2篇连接管
  • 2篇敷贴
  • 2篇插管
  • 1篇动脉
  • 1篇胸科
  • 1篇胸科手术
  • 1篇胸科手术患者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9篇郑青玉
  • 9篇方亮
  • 8篇涂萍
  • 6篇王钰琦
  • 3篇熊晓云
  • 3篇邓雁
  • 3篇裴梦婷
  • 2篇李娜
  • 1篇喻蓉艳
  • 1篇张华虹
  • 1篇李冬英
  • 1篇张莉华
  • 1篇赵红
  • 1篇李宁
  • 1篇邓娜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淮海医药
  • 1篇护理研究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循证护理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桡动脉加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桡动脉加压器,包括支撑板、固定组件及加压组件,支撑板相对的两端设置固定组件,以将桡动脉加压器固定于手腕处,加压组件包括加压杆、调节管及加压块,支撑板上开设加压孔,支撑板的顶面连接调节管,调节管与加压孔连...
柴佩郑青玉 赵乔姝 黄玉婷 朱玲王钰琦
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及术后躁动程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及术后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行全麻胸科手术并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知晓情况、苏醒期相关指标及拔管后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术中知晓,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5、10、30 min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全麻胸科手术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知晓发生,减轻术后躁动,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郑青玉方亮程鹃邹陈王小建裴梦婷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手术室优质护理术中知晓躁动
探索麻醉护士参加麻醉前评估对提升麻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参加麻醉前评估对提升麻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研究组采用麻醉护士参与麻醉医生主导的麻醉前评估,对照组由麻醉医生单独进行麻醉前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日清晨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麻醉相关指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日清晨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前准备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前准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士参加麻醉前评估能显著改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升麻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青玉程鹃涂萍陈莉娟邹蕾艾文倩刘得承王钰琦
关键词:麻醉护士满意度
一种儿童麻醉面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及若干个卡通面具,面罩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凸面及凹面,凹面与面部位置对应,凸面上连接识别器及插接柱,插接柱背向凸面的一面内凹形成与凸面连通的插接槽,识别器位于插接槽内,卡通面具的...
郑青玉方亮邓雁李娜涂萍
基于HFMEA模式的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干预优化流程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通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干预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麻醉苏醒室的616例全身麻醉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7月我院麻醉苏醒室的616例全身麻醉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干预优化流程。比较两组病人去氧饱和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风险优先数值(RPN)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结果: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干预优化流程后病人RPN由高风险降为低风险,试验组去氧饱和发生率为5.36%,二次插管率为0.49%,均低于对照组(去氧饱和发生率为23.38%,二次插管率为2.27%);试验组PaO2为(88.11±6.91)mmHg,高于对照组[(84.62±11.5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麻醉苏醒室内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去氧饱和干预优化流程可以降低去氧饱和的发生。
李娜李娜熊晓云郑青玉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麻醉苏醒室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76例行CRRT的SA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选择普通肝素抗凝,试验组选择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TT、PT、APTT均长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滤器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行CRRT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郑青玉游春凤李宁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
一种便携式供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供氧装置,包括承载盘及供氧包,承载盘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供氧包可拆卸的连接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设置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位于供氧包相对的两端,承载盘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
郑青玉 李娜 朱玲 黄玉婷 柴佩王钰琦 程昱星 李文星
老年日间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多元回归分析
2023年
目的调查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现状.方法选取151名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状态焦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焦虑总得分平均为(46.78±6.67)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月收入,主观支持的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人员应对女性、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提供较多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为家庭月平均收入低者提供帮扶,提高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主观支持.
王钰琦陈添红涂萍郑青玉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术前焦虑
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择期手术的80例全麻妇科腹腔镜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1 h后、手术结束后的中心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吴茱萸等药材贴敷于穴位上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郑青玉裴梦婷方亮邓雁陈圩圩邹蕾彭樟宁郑超
关键词:围术期穴位贴敷妇科腹腔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6
2023年
目的综述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应用进展,为其在其他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发展背景、实施步骤及其在规范化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利于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构建,但在应用时会面临研究小组组建不规范、风险优先值评分主观化等问题。结论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理论框架构建的规范化护理工作流程,是一种可降低风险因素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未来应加强对其深入研究,制定精简、规范的研究步骤,开展多学科、多理论的联合应用,以加速推动其在复杂临床环境中构建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进展。
李娜李娜熊晓云郑青玉涂萍
关键词:失效模式风险管理护理流程护理不良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