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毅
-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神农架 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 2012年
- 神农架地区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的山区.地貌区划属秦岭一大巴山系.这里群峰巍峨.山峦重叠.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河流深切.峡谷纵横。区内山脉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上.主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是大巴山的最高峰.号称华中第一峰。
- 郭克毅
-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海拔高度新构造运动
- 四川彭州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1
- 1999年
-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距四川盆地边缘地带约3~4km,规模巨大(约6km×25km×03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罕见巨型冰川漂砾。现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葛仙山巨型漂砾是早更新世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是青藏大冰盖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全球泛大冰盖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对众多相关边缘学科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韩同林劳雄陈尚平郭克毅郭克毅彭德林
- 关键词:飞来峰第四纪
-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被引量:21
- 2001年
-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 ,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 ,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 ,有天渊之别 ,不应混为一谈 ;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 ,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 ;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 ,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 ,不该阴错阳差 ;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 ,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 ,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 ,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 ,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 ,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
- 关键词:南国冰臼群第四纪冰川遗迹
-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景观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历史被引量:12
- 2007年
- 三清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岩体侵位定位后又经历了大约50Ma的侵蚀和剥蚀,将上覆5000m的地层搬到南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地层,花岗岩体便出露地表。又经过大约50~60Ma的构造演化和地貌演变形成了目前海拔1000~1800m的玉京峰期壮年地面和1200~1300m的怀玉山期壮年地面。至距今2.4Ma以前的上新世,在这两期古地面上曾先后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红色风化壳的底部形成了众多的石蛋。进入更新世,随着地壳的强列抬升和气候变冷,冰冻风化、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古地面上的沟谷迅速向下侵蚀,古地面受到切割、破坏,风化壳也被侵蚀掉,形成深切峡谷、悬崖峭壁和柱、峰林立的景观,在柱、峰顶部残存着一些花岗岩石蛋。这种海拔超过15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高山地貌巍为壮观,石柱、尖峰显得十分秀丽,这就是三清山式地貌——高山尖峰地貌的特色,是提供旅人欣赏的主要花岗岩景观地貌,也是需要人们切实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
- 浦庆余郭克毅
- 河北及内蒙古中低山区罕见的冰臼群被引量:16
- 1998年
- 冰臼,是地球上曾存在过冰川的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中国的黄山、庐山、湖北、西藏和德国、波兰、挪威、芬兰、瑞士及北美等地都有发现,但均分布于冰谷和冰床上。
- 韩同林郭克毅
- 关键词:冰臼群古气候冰川地貌
- 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罕见的冰臼群被引量:37
- 1999年
- 冰臼是冰川流行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已有的资料表明,冰臼大多数发育于冰谷底部及冰床之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而在我国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的冰臼群,绝大多数分布于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脊和山峰上。目前发现并经过实地调查过的6处冰臼群,冰臼总计有400~500个以上,分布在海拔650~1500m左右。冰臼大小一般为0.5~2m,深0.2~1m左右。最大冰臼口宽约10m,深约3.5m;最小冰臼口宽及深度均在数厘米左右;最深冰臼约5m,而口宽仅0.12m。冰臼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甚规则形,呈口小、肚大和底平为主要特征。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大量冰臼群的发现,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在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这一发现对该区和全球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对开发旅游资源也有着重要意义。
-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
- 关键词:冰臼第四纪冰川冰川遗迹冰臼群
-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景观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历史
- 三清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岩体侵位定位后又经历了大约50Ma的侵蚀和剥蚀,将上覆5000m的地层搬到南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地层,花岗岩体便出露地表。又经过大约50~60Ma的构造演化和地貌演...
- 浦庆余郭克毅
- 关键词:花岗岩地质遗迹
- 文献传递
-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被引量:29
- 2000年
-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 ,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冰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 ,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 2~ 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 2~ 2 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 ,冰臼群历经 2~ 3百万年的沧桑 ,完全可以保存至今。以南国孓遗植物、更新世动植物群化石 ,和试图在冰臼中及砾石表面发现“钉头鼠尾”状擦痕的存在 ,来佐证“广东第四纪没有冰川发育的条件”、“广东没有古冰川发育的条件和证据” ,是子虚乌有的条件和证据。以“急流漩涡”和“滴水穿石”作为“壶穴”形成的原动力 ,是“阴错阳差” ,是“风牛马不相及” ,是世纪的大误会和失误。
-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
- 关键词:冰臼群壶穴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层
- 河北省丰宁县喇嘛山冰臼群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2
- 1998年
- 河北省丰宁县喇嘛山冰臼群的发现及意义韩同林劳雄(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郭克毅(地矿部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喇嘛山位于河北省丰宁县城之北约28km处,是北京市至河北省大滩镇的京北第一草原风景区必经之地。山体全部由燕山期中粗粒花岗岩...
-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
- 关键词:冰川地貌冰臼群
- 地质博物馆与环境意识
- 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与低速低效的环境治理的不协调,使环境问题久治不愈,日趋恶化,引起了严重自然灾害。一起起恶性事件,引起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并没有有效地建立起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我行我素,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酿制...
- 袁润广郭克毅张锋
-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地球日地质环境治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