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宗琪

作品数:40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螺旋体
  • 22篇钩端螺旋体
  • 8篇螺旋体病
  • 8篇钩端螺旋体病
  • 7篇传染
  • 7篇传染源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血清
  • 5篇猪链球菌
  • 5篇链球菌
  • 4篇问号钩端螺旋...
  • 4篇PCR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聚合酶
  • 3篇抗体
  • 3篇抗原
  • 3篇监测分析
  • 3篇合酶
  • 2篇带菌率

机构

  • 25篇四川省疾病预...
  • 13篇四川省卫生防...
  • 5篇浙江大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资阳市疾病预...
  • 2篇江油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作者

  • 38篇郭宗琪
  • 17篇蔺鸿
  • 17篇黄自英
  • 17篇魏敏
  • 14篇欧阳兵
  • 13篇刘伦光
  • 12篇刘骊生
  • 11篇罗隆泽
  • 10篇徐竹清
  • 9篇张林
  • 8篇祝小平
  • 7篇冯泽惠
  • 6篇刘红露
  • 5篇杜娟
  • 5篇李燕春
  • 5篇杨小蓉
  • 5篇严杰
  • 4篇孙百莉
  • 4篇袁珩
  • 4篇何树森

传媒

  • 24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传染源调查 ,人、动物血清抗体测定 ,分析与发病率关系。结果 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黑线姬鼠带菌率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r =0 76 49、P <0 0 0 0 5 ;r=0 782 2、P <0 0 0 0 5 ) ;黑线姬鼠构成、带菌率由第 1位降为 0。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 (r =- 0 16 39、P >0 0 5 ) ;自然人群抗体滴度、患者和动物中分离钩体 ,3者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最高 (GMT倒数平均值 =2 1 74、5 9 19%、 87 81% )。结论 黑线姬鼠是温江县钩体病主要传染源 ,其构成和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皆降为 0 ,是该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
欧阳兵郭宗琪祝小平黄自英蔺鸿魏敏袁珩敖睿刘伦光张林刘骊生徐竹清庹晓金孟丽王志勇杨红钟明明蒋丽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原因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江油市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高发原因 ,为该地提供科学防治钩体病依据。方法 对钩体病传染源—田间小动物密度、构成 ,和猪、牛带菌状况调查 ;自然人群、牛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田间小动物 (啮齿目、食虫目 )平均密度 6 6 9% ;黑线姬鼠平均构成 80 2 4 % ,平均带菌率 16 2 4 %。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 2 0 0 0年为 19 88% ,2 0 0 1年为 10 14 %。结论 黑线姬鼠构成及其带菌率高 ,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人群抗体水平低 ;二者是江油市钩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欧阳兵郭宗琪祝小平黄自英刘伦光刘骊生蔺鸿魏敏张林袁珩徐竹清黄开龙杨德均严志雄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1993~2000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分析、研究四川省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菌群分布 ,掌握菌群动态 ,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为钩体菌苗生产提供流行菌株。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 ,从病人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 ,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结果  32 4株钩体分属 8个血清群。即黄疸出血、七日热、秋季、澳州、流感伤寒、波摩那、犬、爪哇群。另从水牛尿中首次检出七日热群钩体 2株。结论 黄疸出血群钩体仍为四川省人间钩体病流行和啮齿食虫目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 ,占 81 48%。啮齿食虫目仍为主要宿主动物 ,尤以黑线姬鼠为四川稻田型钩体病主要传染源。
黄自英赵慕愚郭宗琪魏敏蔺鸿刘伦光徐竹清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菌群
四川省耕牛钩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01年
刘伦光郭宗琪黄自英刘骊生蔺鸿魏敏欧阳兵
关键词:耕牛钩端螺旋体血清流行病学
问号钩端螺旋体病人血清中LipL21抗体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寻找钩体属特异性保护抗原,对于研制通用型钩体疫苗及实验室诊断试剂盒均有重要价值。Cullen等首先报告了致病性问号钩体均具有属特异性lipL21脂蛋白基因。我们也曾证实我国15群15型问号钩体参考标准株均含有序列保守的lipL21基因。已知钩体病免疫保护作用主要依赖血清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我们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了156份钩体病人血清的凝集效价,并建立rLipL21-IgM/IgG-ELISAs对血清标本中LipL21的IgG和IgM型抗体进行了检测。
罗冬娇郭宗琪孙百莉蒋晓崎周金成严杰
关键词:抗体检测病人血清问号钩端螺旋体免疫保护作用
脑膜炎奈瑟菌ABC血清群的PCR快速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检测方法。[方法]分别以Nm保守ctrA基因、荚膜表达基因orf-2和siaD基因设计引物,根据PCR扩增的特异性产物对Nm进行鉴定与分群。[结果]PCR扩增NmctrA基因得到111bp的特异性产物,非Nm菌株结果为阴性;再以PCR扩增orf-2和siaD基因,分别得到大小400bp(A群)、450bp(B群)、250bp(C群)的特异性片断。对60株Nm试验菌进行PCR鉴定,其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方法可用于Nm的快速诊断。
徐亚军郭宗琪罗隆泽刘衡川
关键词:脑膜炎PCR脑膜炎奈瑟菌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四川省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点,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生物信息学资料,选择7个钩体致病相关基因与群特异性G1、G2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四川省1970-2010年分离保存的问号钩体90株和对照用双曲钩体4株,共94株进行了检测。结果 90株问号钩体中7个毒力相关基因,除sphA基因检出率较低外(6.67%),其余6个毒力相关基因检出率在81.1%~98.9%之间,G1、G2基因检出率为100%,双曲钩体中未检测出7个毒力相关基因和G1、G2基因。结论四川省问号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检出率高,患者分离株与黑线姬鼠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布高度一致。
曾林子郭宗琪曾义学祁腾刘谊刘莉莉罗隆泽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
PCR扩增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钩体病患者血清中钩体DNA ,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 ,测定患者血清钩体DNA和MAT法测血清中钩体抗体。结果  4 0份患者早期血清中PCR法检出阳性8份 ,5 3份血清中MAT法检出阳性 11份。结论 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钩体病早期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
郭宗琪祝小平魏敏刘骊生黄自英蔺鸿欧阳兵刘伦光徐竹清杜娟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四川省1997~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欧阳兵郭宗琪刘骊生黄自英刘伦光魏敏张林蔺鸿徐竹青
关键词:疾病监测疾病控制钩端螺旋体病
四川省成都市433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了解导致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获得成都市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5岁婴幼儿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样本,并对样本进行10种细菌、7种病毒和3种寄生虫检测。结果共采集43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337株,总检出率为77.83%。其中肠道致病细菌30株,检出率6.93%,腹泻病毒305份,检出率70.44%,寄生虫2份,检出率0.46%。肠道致病细菌中沙门菌最多(25株,6.89%)。腹泻病毒中A组轮状病毒130份,占38.58%;其次为杯状病毒最多(109份),占32.34%,结论成都市<5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腹泻病毒和肠道致病菌为主,其中杯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和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
杨小蓉谢晓英任敏赵晋廖雪春徐耀方李莉曹昌志马晓珍雷高鹏黄玉兰郭宗琪罗隆泽何树森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