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小玲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多形
  • 3篇多形性
  • 3篇多形性腺瘤
  • 3篇涎腺
  • 3篇腺瘤
  • 3篇基因
  • 2篇口腔
  • 2篇甲基化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P16
  • 2篇RAS基因
  • 1篇牙源性
  • 1篇牙源性钙化上...
  • 1篇牙源性肿瘤
  • 1篇原发恶性
  • 1篇原发恶性肿瘤
  • 1篇源性
  • 1篇源性肿瘤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烟草职工...

作者

  • 9篇郭小玲
  • 8篇魏奉才
  • 6篇孙善珍
  • 1篇吕艾芹
  • 1篇张凤河
  • 1篇王克涛
  • 1篇于洪波
  • 1篇张兆莲
  • 1篇曲伟栋
  • 1篇马伯龙
  • 1篇刘云生
  • 1篇宋晖
  • 1篇李国菊
  • 1篇赵华强
  • 1篇王建华
  • 1篇李海燕

传媒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口腔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个位于涎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其他10个发生于头皮、耳前区皮肤、甲状腺、膀胱及血液系统。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共25个,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其次是腮腺、颌下腺、颊黏膜及牙龈。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舌及涎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消化道、呼吸道密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认真的随访;对于女性患者,乳腺及生殖系统应是检查的重点。定期随访、早发现、早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郭小玲魏奉才孙善珍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ras基因表达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研究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ras gene and the prognosis of 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 Materi...
魏奉才郭小玲孙善珍
文献传递
钙化上皮瘤及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及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13例钙化上皮瘤和4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钙化上皮瘤患者平均年龄11.2岁,小于10岁者占69.2%(10例);位于头颈部8例(61.5%),四肢4例(30.8%),躯干1例(7.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患者平均年龄38.75岁,均位于颌骨。两种肿瘤无明显性别差异,均有复发、恶变的报道。结论:钙化上皮瘤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在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上具有明显差别,是两种不同的肿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必须彻底。
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于洪波
关键词: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肿瘤临床病理
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43.7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37: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腭部小涎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降低,腺样囊性癌位居病理类型的首位,腮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两位。
郭小玲魏奉才张兆莲刘云生
关键词:涎腺构成比
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p16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改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XPA)p16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改变,并评价其在该肿瘤癌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腮腺CXPA标本及10例正常腮腺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p16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改变。结果正常腺体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21例(21/40,52.5%)CXPA标本表现为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腺体p16基因启动子未见高甲基化,16例(16/40,40%)CXPA出现启动子高甲基化,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启动子高甲基化对于腮腺CXPA的癌变具有重要意义,后者可能是p16基因在CXPA中的重要失活机制。
李海燕郭小玲王建华曲伟栋赵华强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DNA甲基化
ras、c-erbB-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ras及c erbB 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观察ras、c erbB 2在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织的阳性率为 0 ;ras在良性多形性腺瘤 (BPA)的阳性率为 5 0 0 % ,在恶性多形性腺瘤 (MPA)为 6 1 5 % ,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增加 (P <0 0 0 0 5 ) ;c erbB 2在BPA阳性率为 19 2 % ,在MPA为 5 3 9% ,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升高 (P <0 0 0 0 5 ) ,且MPA阳性率较BPA显著升高 (P <0 0 0 5 ) ,复发组阳性率也明显升高。结论 :ras过表达对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起始动作用 ,c erbB 2过表达则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及恶性转化 ,并可能是其复发的潜在因素。
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
关键词:RAS基因C-ERBB-2基因涎腺肿瘤涎腺多形性腺瘤
6例口腔粘膜疣状黄瘤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疣状黄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例口腔粘膜疣状黄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者5例术前误诊,术中快速病理及术后病理确诊为疣状黄瘤,局部切除即可治愈,随访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疣状黄瘤临床上易误诊,怀疑恶性肿瘤者术中需作快速病理确诊,以避免过度治疗,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
郭小玲魏奉才孙善珍马伯龙吕艾芹
关键词:疣状黄瘤口腔粘膜
牙槽嵴植骨术后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研究牙槽嵴植骨术对Wistar大白鼠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选用 40只Wistar大白鼠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第 4、6、8周龄手术组。应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技术 ,在术前和术后每隔两周对所有实验动物进行一次上颌骨长、宽、高三个方向生长发育状况的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 :(1) 4周龄和 6周龄手术组 ,上颌骨长度及前部垂直高度均小于对照组。 (2 ) 8周龄手术组 ,上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其前部高度发育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随手术时间的提前 ,上颌长度和前部高度的发育障碍更加严重。 (4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4周龄、6周龄和 8周龄手术组 ,上颌的宽度发育没有受到影响。结论 :牙槽嵴植骨术会严重影响上颌骨长度和高度的发育 。
宋晖魏奉才张凤河李国菊王克涛郭小玲
关键词:上颌骨
涎腺腺样囊性癌p16基因失活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腺样囊性癌新鲜标本53例,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_SSC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突变及甲基化。结果53个病例中16例(30.2%)纯合性缺失,4例(7.5%)突变,26例(49.1%)高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主要失活机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和纯合性缺失,而基因突变比较少见。
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P16突变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