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一种医学教育用紧急救护装置
- 一种医学教育用紧急救护装置,涉及一种紧急救护装置,在所述下箱体内分别设有氧气瓶卡槽、数个药液瓶插槽和数个分类槽,在所述氧气瓶卡槽的两侧壁上部间隔有序设有数组相互粘接的粘带,在所述的数个药液瓶插槽的上端设有卡框,在所述数个...
- 郭强
- 文献传递
- 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2021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其中,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是医学领域热门的专业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高职高专的教学方向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护理基础知识,对满足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需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护理和服务使新生儿患病的概率减小,体质有所增强,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在医学教育和临床护理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并锻炼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随着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儿童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儿科护理临床的需要,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不断的探索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新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学习作用,开放实验室完善考核体系,有效的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出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教学的教学方式。
- 张玉婷郭强
- 关键词: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 项目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课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为了突出高职高专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加强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分析了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和护理教学现状,对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尝试实施自行拟定的"项目教学法"(即临床病案简单介绍、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和教师课堂讨论、教师答疑和讲解、课间临床见习、教师总结),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 郭强王秀丽孙维维
- 关键词:临床护理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循证护理
- 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简单关节内骨折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简单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IOFIX"(芬兰产)可吸收螺钉用于90例简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骨折解剖对位,愈合率100%,患者感觉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简单关节内骨折效果可靠。
- 郭强王秀丽王大正
-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
- PEG6000和PVPK30对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PEG6000和PVPK30对溶剂蒸发法制备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以PEG6000和PVPK30为分散材料制备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并对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的粒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行考查。结果IMC与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粒径(1∶1、1∶2、1∶3、1∶4)均小于IMC与PVPK30固体分散体的粒径。IMC与PEG6000固体分散体以及IMC与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受pH影响,在不同的pH介质中,随着分散材料(PEG6000、PVPK30)质量的增加,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随着分散材料(PEG6000、PVPK30)比例的增加,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也逐渐增大。结论PEG6000与PVPK30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均能够提高吲哚美辛的溶出速率。
- 孟磊郭强
- 关键词: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PEG6000
- 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护理课程改革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
- 2020年
-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护理专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巨大,对护理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因此,院校务必重视对护理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基于实践教学模式,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更好的投身于护理行业中,发挥自身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护理课程改革应用及效果评价进行分析探讨。
- 郭强王莹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一种医学教育实训用静脉注射训练装置
- 一种医学教育实训用静脉注射训练装置,涉及一种医学教具,在所述模拟手臂内部设有模拟人体手臂及手掌静脉血管的模拟血管,所述的模拟血管为绝缘橡胶管,在所述模拟血管内部设有导电铜丝,在所述模拟手臂后部设有亮灯警示台,在所述亮灯警...
- 郭强
- 文献传递
- “微课”视频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2021年
- 在高职院校中急救护理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此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在护理专业中属于重要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将微课视频的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选择2018届教学中没有通过微课方式学习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9届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学习的10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比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教育下对急救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后,对比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果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优秀(P<0.05),对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知识点的记忆,可明确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学生相比于对照组更加满意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模式。结论:在高职院校中,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急救护理知识教学时,将微课视频的方式应用其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的知识点更容易记忆,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利。
- 才艳红郭强罗聪
- 关键词:教学方式急救护理教学效果
-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 2020年
- 探究高职院校《急救护理学》中应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某高职院校2019级86例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学生开展《急救护理学》教学,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学生均等分为43例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43例实验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教学后学习成绩、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学生教学后学习成绩、对教学方式教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职院校《急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且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更高。
- 郭强才艳红张路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