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香鱼背部脂肪腔的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内容物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香鱼背部有一较为特殊的脂肪腔,但迄今尚未对脂肪腔形态、结构和成分进行研究。本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了形态解剖、显微结构观察及内容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腔开始于头部上枕骨,止于脂鳍下方,呈长梭形,横切面倒三角形;脂肪腔质量[(1.95±0.86)g]占鱼体总质量[(39.31±5.12)g]的4.96%,长度[(9.17±0.82)cm]占鱼体全长[(17.23±0.72)cm]的53.22%;脂肪腔内有上下腺体、肌肉组织、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分布其中的微血管;内容物的主要成分为粗脂肪(49.10%)、水(42.4%)、粗蛋白(6.8%)和灰分(1.13%);脂肪酸占内容物总量的34.266%,包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11.800%),最低的为月桂酸(0.022%);氨基酸在脂肪腔中总含量为7.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1.18%),最低的是蛋氨酸(0.10%)。
- 郭晓飞苗亮李明云陈莹莹潘娜张浩刘连亮陈炯
- 关键词:香鱼内容物
-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IL-10和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IL-17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 为了解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
- 郭晓飞
- 关键词:大黄鱼香鱼IL-10基因基因克隆
- 文献传递
- 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CO Ⅱ和D-loop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扩增COⅡ、D-loop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的系统分类和种类鉴定。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新昌光唇鱼具有光唇鱼属鱼类的基本特征;扩增得到COⅡ序列全长691bp,D-loop序列全长931—944bp,A+T含量两基因序列都高于G+C(A+T的含量分别为57.30%—57.80%和65.30%—65.90%),G的含量在四种碱基中最低;COⅡ序列有6个碱基位点存在转换,而D-loop则存在多个碱基的转换、颠换、缺失或插入位点。浙江新昌光唇鱼群体内COⅡ、D-loop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05;基于COⅡ和D-loop序列构建的NJ法系统树均显示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A.wenchowensis)形成一个紧密的簇,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4%和99.36%,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11,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遗传距离大于0.05),表明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为同一种,且根据形态特征可以断定为二个不同的地理群体,而D-loop序列因进化速度较快更适于光唇鱼属种内及近缘物种的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新昌光唇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可为研究光唇鱼类的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 潘娜苗亮李明云郭晓飞赵亮陈炯张玉明吕益龙
- 关键词:光唇鱼系统发育分析
- 香鱼白细胞介素17C基因克隆及鳗利斯顿氏菌侵染后的时空表达
- 2018年
- 为了解香鱼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及其与鳗利斯顿氏菌侵染的相关性,实验采用RACE-PCR方法扩增出香鱼IL-17C基因c 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了鳗利斯顿氏菌侵染后香鱼各组织中IL-17C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香鱼IL-17C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087 bp,含534 bp的开放阅读框,在3′端非编码区存在7个m RNA不稳定信号(ATTTA)。预测该基因编码177个氨基酸,N端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成熟蛋白中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不同物种的相同IL-17亚型聚为一支,香鱼IL-17C与其他脊椎动物IL-17C聚为一支;同源比对结果显示香鱼IL-17C与虹鳟的IL-17C1和IL-17C2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分别为40.72%和33.51%。q RT-PCR检测显示IL-17C基因在健康香鱼的心、肝、脾、头肾、鳃、脑、肌肉和肠等组织中均有表达,鳃和头肾中表达量较高。经鳗利斯顿氏菌侵染后,香鱼肝脏中IL-17C基因表达变化最大,菌侵染8 h时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9.17倍;其次为脾,菌侵染4 h时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6.69倍。研究表明,香鱼IL-17C基因的表达与病原菌侵染密切相关,可能在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 李明云苗亮郭晓飞聂力侯红红陈炯
- 关键词:香鱼基因克隆鳗利斯顿氏菌
- 基于18S rRNA、COⅡ基因的?鱼(Miichthys miiuy)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解鮸鱼的系统发育地位,探索18S rRNA、COⅡ分子标记对石首鱼科系统分类的适用性,对鮸鱼的18S rRNA基因、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鮸鱼18S rRNA基因1305 bp,A+T含量为46.2%;COⅡ基因序列为854 bp,A+T含量为53.5%,有明显的反G偏倚(15.2%),含一个699 bp的ORF,编码233个氨基酸;基于18S 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鲈形目鱼类聚为一个紧密的簇,该目中各科鱼类间18S rRNA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7.8%,无法反映鮸鱼在石首鱼科中的系统发育情况。基于COⅡ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鲈形目鱼类分为2簇:包括鮸鱼在内的所有石首科鱼类聚为一个大簇,其他各科聚为另一个大簇;其中鮸鱼与黄唇鱼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序列相似性为97.4%。虽然石首科鱼类聚成的簇中有些分支的自展支持率较低(<50%),个别种类的聚类与传统分类有所差异,但大部分聚类是一致的。结果既能丰富鮸鱼的分子系统学资料,又可为研究鮸鱼的系统发育地位及石首鱼科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 陈莹莹苗亮李明云张晓丽郭晓飞潘娜陈炯
- 关键词:鮸鱼RRNA系统发育
- 香鱼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克隆及鳗利斯顿氏菌协迫后的时空表达
- 李明云苗亮郭晓飞聂力侯红红陈炯
- 浙江沿海大弹涂鱼、弹涂鱼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发育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探讨浙江沿海大弹涂鱼和弹涂鱼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号(COI)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发育,对两者进行了COI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大弹涂鱼、弹涂鱼COI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554 bp和1 556 bp;大弹涂鱼和弹涂鱼COI基因序列中,A?T所占比例(分别为55.8%和56.0%)均高于G?C所占比例(分别为44.2%和44.0%);大弹涂鱼和弹涂鱼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3,两者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183.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大弹涂鱼与红狼牙虾虎鱼、孔虾虎鱼、犬齿背眼虾虎鱼聚为一簇(大弹涂鱼COI序列与三者的同源性分别为91.0%、92.0%和88.0%),弹涂鱼与青弹涂鱼聚为一簇(两者COI序列同源性为99.0%)后与大弹涂鱼所在的簇相聚.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大弹涂鱼、弹涂鱼的系统发育及建立基于COI序列的弹涂鱼类鉴定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 赵亮苗亮李明云张浩郭晓飞陈莹莹潘娜
- 关键词:大弹涂鱼弹涂鱼COI基因系统发育
- 大黄鱼IL-10基因序列的克隆、表达及与溶藻弧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鱼类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细菌和病毒入侵时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
- 侯红红苗亮李明云郭晓飞聂力
- 关键词:大黄鱼IL-10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