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海
- 作品数:108 被引量:9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盐碱地微域改良播种装置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盐碱地微域改良播种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自左至右依次设有开沟器、注水机构、破土机构、配基质机构和播种机构,在进行播种时,开沟器首先进行开沟,注水机构在沟内注水,破土机构将土块破碎,之后配基质机构将土和...
- 贾曦郭洪海王璐刘振林
- 一种利用双向硅胶环密封的农田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双向硅胶环密封的农田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及其应用。该气体采集装置包括插接设置的静态箱和基座,静态箱为顶部密封的圆筒结构,基座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静态箱下端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凹槽硅胶环,凹槽硅胶环环绕静态箱的...
- 田慎重郭洪海郑东峰董晓霞董亮孙泽强王学君刘盛林
- 盐碱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的改良效果被引量:28
- 2017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以糠醛渣、腐植酸尿素等为主成分研制的盐碱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效肥料处理相比,盐碱土壤调理剂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增加1.86%~48.56%,叶绿素含量增加2.60%~4.77%,植株的氮、磷、钾吸收量增加3.51%~64.2%,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2.77%~14.28%,土壤氮、磷、钾增加0.70%~9.46%,土壤含水量增加11.29%~11.36%,土壤pH值下降0.03,土壤EC_(25)降低15.8%~20.10%。说明施用盐碱土壤调理剂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强玉米叶片光合能力。
- 张玉凤林海涛王江涛郭洪海沈玉文杨力张昌爱田叶罗加法
-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腐植酸尿素糠醛渣玉米
-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玉米秸秆不还田(CK)、玉米秸秆直接还田(CS)、玉米秸秆过腹还田(CGS)和玉米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菇后菌渣还田(CMS)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排放量不同。在小麦生长季,CO_2和N_2O均表现为排放,其排放量为CK>CGS>CS>CMS;甲烷表现为吸收,其吸收量为CS>CGS>CK>CM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来看,在20、100年和500年3个时间尺度上,仅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这一环节,GWP均表现为:CS>CGS>CK>CMS,也就是说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其次是玉米秸秆过腹还田方式,而秸秆-菌渣还田则降低了麦田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角度,推荐秸秆-菌渣还田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合理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基础数据。
-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 关键词:秸秆还田麦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 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筛选被引量:17
- 1999年
-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对杂交酸模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时间下的叶片脯氨酸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积累量增大,细胞质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降低,以上3个指标可作为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赵树慧
- 关键词: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脯氨酸细胞质膜透性酸模
-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盐碱土壤改良剂,由以下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膨润土、腐殖酸、石膏、硫磺粉、壳聚糖、硫酸锌、萘乙酸钠;本盐碱土壤改良剂作用于盐碱地土壤后,不仅能显著降低土壤酸...
- 王学君董亮郭洪海孙泽强郑东峰田慎重张峰
- 起垄沟播种植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土壤微生物区系是研究土壤的重要生物指标。针对起垄、堆肥、绿肥对滨海盐碱地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平作、起垄、起垄+堆肥、起垄+绿肥、起垄+堆肥+绿肥5个处理展开试验,研究其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影响效果基本相似,均表现为:起垄+堆肥+绿肥>起垄+堆肥>起垄+绿肥>起垄>平作,且5种处理中细菌的增幅最大,其次是放线菌,真菌的增幅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总菌数与土壤盐分含量呈负相关,与有机质、水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值无显著正关系。本研究为今后滨海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宁郭洪海王梅王学君王振
-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堆肥绿肥微生物区系
-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耕转变为深松前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该研究利用连续12a的旋耕和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连续6 a旋耕-深松和免耕-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转变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0~30 cm有机碳含量、周年累积速率及其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2 a的旋耕和免耕处理(2002-2014),2014年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试验初期(2002年)提高38%,旋耕处理降低了30%,而对照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高约2.6倍(2014年)。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2002~2014年其土壤0~30 cm固碳量为16.69 t/hm2,但长期旋耕导致土壤0~30 cm SOC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土壤有机碳的净损耗,年损耗速率为-0.75 t/hm2。而长期旋耕后进行深松(旋耕-深松处理)6年其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较原旋耕处理提高32%~67%,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量及周年累积速率;免耕-深松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周年累积速率较免耕处理下降了42%。长期旋耕造成有机碳水平下降的条件下,将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处理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将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措施,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和固碳量。
- 田慎重王瑜宁堂原董晓霞董亮郑东峰郭洪海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土壤碳储量
- 一种利用纳米碳胶液制成的抗盐液体肥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纳米碳胶液制成的抗盐液体肥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的抗盐液体肥包括纳米碳胶液、大量元素肥、腐殖酸肥及微量元素肥。其中,纳米碳胶液占抗盐液体肥总量的70%~85%质量百分比;按照配比在纳米碳胶液中加入磷酸二...
- 董亮田慎重王学君张玉凤郭洪海马征李瑞琴刘兆辉岳喜田
- 一种用于盐碱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培肥改良剂,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平菇栽培后的废弃菌渣为主成分而生产的用于盐碱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剂。以废弃平菇菌渣为主配合耐盐植物成分的用于盐碱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及制备方法,且通过对...
- 董亮辛淑荣孙泽强王学君郑东峰马征郭洪海李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