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水利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NDVI的淄川生态修复区植被盖度动态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淄川生态修复区的植被盖度遥感定量模型,研究了项目区生态修复前后(2000年和2005年)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2005年植被状况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4.06%。第Ⅰ级植被面积基本不变,第Ⅱ级植被面积减少37.59km2,第Ⅲ、Ⅳ、Ⅴ、Ⅵ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120.59km2,占总面积的43.37%,植被退化面积为46.95km2,而植被恢复面积达到110.49km2,是退化面积的2.4倍。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袁利张光灿刘霞郭静
- 关键词:植被盖度生态修复
-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 以泰安市地面饮用水源地——黄前水库为对象,通过对库区水质25项指标的连续监测,分析评价水库水质时空变异规律,揭示水库主要污染物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
- 刘霞张光灿杨涛郭静袁利
- 关键词: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
- 文献传递
- 鲁中山区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时的土壤粒径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27
- 2007年
-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运用分形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含量提高,砂粒含量降低,而土壤分形维数增加,孔隙数量(尤其是毛管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密度减小。2)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3)土壤分形维数与细粒物质含量、孔隙数量、土壤密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作为综合指标定量描述土壤水文物理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 王丽刘霞张光灿刘信儒郭静袁利
-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土壤密度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研究——以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为例
- 本文运用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对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研究,分析了项目区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监测评价了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其效益;探明...
- 郭静
-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土壤侵蚀特征
- 文献传递
-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被引量:12
- 2008年
-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态修复措施前后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霍顿(Horton)入渗模型的结果比通用经验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
- 郭静姚孝友刘霞张光灿袁利禇兴彬
-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土壤结构土壤入渗水土保持
- 淄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山东省水利厅科技探索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资助
- 2006年
- 对山东淄博市淄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不同修复措施类型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的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①有林地封禁型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饱和吸水率和饱和吸水量均较其他修复类型高;与修复前的荒草坡相比,天然林封禁和人工林封禁群落枯落物水容量分别增加25.85 mm和21.51 mm;疏林补植、荒坡造林、荒坡封禁和退耕还林型植物群落修复后枯落物蓄积量和水容量分别比修复前提高了22.74、54.96、22.11、28.70 t/km2和2.84、2.96、0.96、1.47 mm。②对现有森林植被实施封禁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在人工造林时,应尽量引进适生树种混交,以增加林地枯落物的蓄积量。
- 邢先双武春霞张光灿刘霞李雪蕾郭静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枯落物
- 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被引量:2
- 2006年
-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国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17.28%、4.90%和0.998%,其中单种科和极小科(含2-9种)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91.6%,单种属和含2-4种的属有161个,占总属数的96.18%,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内植物科和属的分布是比较均匀和丰富的;2)该区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具有明显优势,热带性质属在该区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渊源,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一热带区系的过渡性;3)该区植物区系的特有性较低。
- 李雪蕾王丽郭静袁利刘霞张光灿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种子植物区系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研究
- 本文运用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对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研究,分析了项目区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监测评价了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其效益;探明...
- 郭静
-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降雨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量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