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作品数:7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市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东城区科技计划项目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免疫球蛋白E和血栓素B_(2)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栓素B_(2)(TXB_(2))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治疗的MP感染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同时选取无MP感染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ET-1、IgE和TXB_(2)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患者血清TNF-α、ET-1、IgE和TXB_(2)分别为(177.28±34.49)pg/ml、(87.29±30.33)ng/L、(101.10±23.39)IU/ml和(370.40±61.19)ng/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患者FEV_(1)/FVC为(60.03±7.78)%,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重度患者血清TNF-α、ET-1、IgE和TXB_(2)分别为(197.66±31.10)pg/ml、(107.97±32.29)ng/L、(116.19±30.30)IU/ml和(401.65±60.04)ng/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重度患者FEV_(1)/FVC为(55.03±6.80)%,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患者血清TNF-α、ET-1、IgE和TXB_(2)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支气管哮喘重度患者FEV_(1)/FVC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血清ET-1、IgE、TXB_(2)与FEV_(1)/FVC呈负相关(r=-0.403、-0.367和-0.391,P<0.05)。结论:MP感染老年哮喘患者血清TNF-α、ET-1,IgE和TXB_(2)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ET-1、IgE和TXB_(2)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有相关性。 郭静 刘泮力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1 免疫球蛋白E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分层与动脉硬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3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 PWV 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 PW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7)m/s 比(11.9±1.2)m/s,P=0.3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 PWV 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0.4±1.4)m/s 比(11.7±1.4)m/s,P=0.018]。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 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谢圣兰 郭静 宁新惠 周喆 魏宁 赵航 向小平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硬度 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调节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研究右冠状动脉阻塞时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调节功能的影响。在离断自主神经的猫上,剌激双侧迷走神经,在结扎右冠状动脉造成缺血前后,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心腔的心房波,His束波和心室波,并自动测量AA,AH,HV间期。结果:在正常及缺血状态下,剌激迷走神经均可使AA、AH间期增大,HV间期不变,在起搏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在正常供血时,剌激迷走神经使AH间期在未起搏与起搏时分别增加14%±5%和22%±7%;而在缺血时,剌激迷走神经使AH间期在未起搏与起搏时增加18%±7%和38%±14%,后者比前者提高了增加幅度的28%和73%(P<0.05)。结论:在急性右冠状动脉阻塞时,迷走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调节功能增强。 陈士良 张文 郭静 武效宏 王小冬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迷走神经 心肌缺血 房室传导 短时程心电频谱对心电图无改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2006年 张金萍 郭静 陈士良 王小冬 武效宏关键词:频谱心电图 心电描记术 冠心病 综合管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长期综合管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3年综合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及肺功能情况。结果:共163例完成了3年综合管理干预。干预后每日总能量消耗(TDEE)、活动能量消耗(AEE)、运动能力水平系数(PAL)、每天中等活动的分钟数(MMA)、每天的步数(STEPS)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综合管理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肺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郭静 魏丽娟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综合管理 基于诸病源候论的传统调理导引法辅助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诸病源候论》的传统调理导引法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期间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诸病源候论》的传统调理导引法。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TH)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15%(50/52)高于对照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5-T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BDNF、5-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腹泻、疲乏及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诸病源候论》的传统调理导引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调节血清BDNF、5-TH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借鉴及推广。 刘宇 刘宇 郭静 郭静 王睿韬 赵嘉澍 周岩关键词:诸病源候论 失眠症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个体化综合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个体化综合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北京市第六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明确有慢性气道疾病患者119例,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及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联合指南的临床综合评估标准,筛选出ACOS患者43例,给予ICS+LABA治疗(每吸含有160μg布地奈德和4.5μg福莫特罗,2吸/次,每12小时1次,或每吸含有50μg沙美特和250μg罗替卡松,1吸/次,每12小时1次),重症ACOS患者[GOLD级+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0分]给予ICS+LABA+LAMA治疗(每吸含有160μg布地奈德和4.5μg福莫特罗,2吸/次,每12小时1次,或每吸含有50μg沙美特和250μg罗替卡松,1吸/次,每12小时1次,联合噻托溴铵18μg/次,1次/天),同时给予祛痰、戒烟,减少污染环境的暴露,药物使用技巧培训,疫苗接种,康复锻炼维持体能等综合治疗和管理,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AT评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及治疗前后年度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及医疗花费,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气分析PO_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乳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气道阻力各指标治疗前后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年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下降(P<0.05),年住院次数有所下降(P>0.05),年度医疗花费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改善ACOS患者的临床症状、氧合及气流受限程度,降低疾病风险,治疗有效。 郭静 郑平 魏丽娟 庄蝶微 严梅 崔娜关键词:个体化综合治疗 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