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
- 作品数:240 被引量:97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中国哲学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优势被引量:2
- 2017年
- 中国哲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而是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会政事、科技发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开展。因此,中国哲学可以弥补现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与宗教、科技、自然的和谐发展。
- 郭齐勇
- 关键词:中国哲学人文精神天人合一
- 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被引量:1
- 2008年
-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 郭齐勇
- 关键词:心理学原理儒释道三教心理学家中国文化儒家文化
- 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兼谈我的开放的儒学观(下)被引量:1
- 2010年
- 现当代新儒学是文化守成主义的一部分。这一思潮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四以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为海外新儒学,改革开放后返输中国大陆。三代四群十六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蔡仁厚、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现当代新儒家反思现代性,反思唯科学主义,重视人类与中华民族的长久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其论域、问题意识有:(1)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二元对峙的模式,并由此反省现代性,重新思考东亚精神文明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2)"文明对话"与"文化中国"。(3)儒家价值与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4)儒学与现代民主、与自由主义的关系。(5)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及"内在超越"。其思想贡献、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当然亦有其思想困局。儒学有草根性,有生命力。开放的新儒家学者,要在中国大陆再植灵根、重建儒学,特别要重视民间教育。当代新儒学是中国健康的、现代化的、重要的、建设性的、辅助性的力量。
- 郭齐勇
- 关键词:文化守成主义文明对话全球伦理
- 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被引量:35
- 2010年
- 从亚里士多德的两种平等观、罗尔斯的两条正义原则来看,儒家在分配上的"应得"和"配得",以及机会公平、对"最不利者"的关爱及其制度建构方面,均可以与之相呼应。此即儒家正义论的最有特色的内涵,乃实质的正义。儒家对政治权力的源头、合法性、权力分配与制衡等,有其系统论说、制度与实践。儒家重视社会力量的培植、社会自治、士大夫参政及言路开放。儒家的"道德的政治"就是要坚守政治的应然与正当性。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中的政治正当性,即认为政治权力之根源在天、天命、天道,之根据、本位在人民、老百姓、农工商,之基础是广阔的民间社会空间、民间力量及其自治,之指导、参与、监督与言责则在士人。由此可得出人民是政治的主体,士大夫是政治的主体。道德仁义系统、仁政学说及以上四方面为中心的儒家的政治哲学在今天还有极高的价值。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中(包含理念、制度、实践、民俗诸层面)的许多遗产,值得人们认真地去思考与创造性转化。
- 郭齐勇
- 关键词:儒家政治哲学正义论民本社会自治
- 从小康到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礼记·礼运》为中心的讨论
- 郭齐勇
- 近二十年中国哲学研究的三大转变
- 1999年
- 20年来,随着社会言论空间的不断扩大,我国大陆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机构与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者的心态更加健康,视域更加宽广,研究方法与成果更加多样,出现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重大学术成果,作为新生代的中青年学者已经崛起。回顾一下,20年来...
- 郭齐勇
-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传统哲学知识分子问题
- 从孔学的“人论”看儒学的现代价值被引量:7
- 1995年
- 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必然是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的现代化才不致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
- 郭齐勇
- 关键词:儒学思想资源终极关怀人论现代社会价值论
-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被引量:11
- 2005年
-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 郭齐勇
- 关键词:爱有差等争鸣秩序建构道德法则公义
-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被引量:7
- 2004年
-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 “恒”、 “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 “恒气”、 “有”、 “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 “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 “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 《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 郭齐勇
- 关键词:恒先
-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被引量:8
- 2014年
- "五伦"有助于传统社会公序良俗的形成,对社会稳定起过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五伦",促进形成现代新型的伦常关系。君臣关系可以改造为同事关系中的上下级关系,增加同事一伦。还应增加群己一伦,以应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大群之间及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乃至调整人类与天地、山河、动植物类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新"六伦"似应为:父(母)子(女)有仁亲、夫妻有爱敬、兄弟(姊妹)有情义、朋友有诚信、同事有礼智、群己有忠恕。
- 郭齐勇
- 关键词:五伦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