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仕伦
- 作品数:56 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的语境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在语境上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新民救国的需要,输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三传束阁,《论语》当薪"的民族虚无主义使清末民初的美学转型失去"背景语境",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受到西学冲击和旧学衰颓的双重挤压;第二是美学概念上受到日本等外来词汇的制约,这些词汇中有些是中国古代传进日本,日本因自身语言的贫乏而借以翻译西方美学术语时又赋予它们新的涵义,当中国学者将这些美学概念从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形成了"双重语境"。无论是外来词还是非外来词的美学概念,惟有把它们放在历史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追问到它们的本源性和特殊性,才能建成中国美学的"意义的逻辑"。
- 钟仕伦
- 关键词:清末民初美学转型语境分析双重语境
- 朱光潜高校美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朱光潜的美育思想主要由社会美育和高校美育思想组成。朱光潜主张美育与民族命运、美育与政治、美育与社会秩序的统一,强调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来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朱光潜的高校美育思想主要形成于抗战时期,体现在他担任武汉大学教务长时提出的办学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校风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等方面。朱光潜高校美育思想融中国古代儒家美育思想和西方美育思想为一体,侧重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强调现实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知行合一"是朱光潜高校美育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他中西美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对当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极富启发性和借鉴价值。
- 钟仕伦
- 关键词:课程设置知行合一
- 论中国诗学的文学地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学地理学"是康德提出的一个地理学概念,20世纪初梁启超将其运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文学地理学在中国诗学批评中长期存在。中国诗学的文学地理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诗证地""以地证诗"和"南北差异"三个方面。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的运用不仅使中国诗学成为史学和地理学的有益补充,而且彰显了中国诗学的"征实"传统,并与"言志""缘情"一道成为中国诗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 钟仕伦
-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
- 论上古时期的方国文化
- 1995年
- 论上古时期的方国文化钟仕伦夏、商、周的民族起源虽非一地,夏在夏水、伊、洛流域,但三代同属华夏民族,因此,夏、商、周三代在文化精神上有着相同之处。政治统治、宗教祭祀、艺术创造三位一体的文化模式为夏、商、周三代所共有,只不过“夏礼”经商、周“损益”和革命...
- 钟仕伦
- 关键词:农耕文化古希腊文化孔雀王朝斯巴达地域文化特征
- 从“维岳降神”到“以舞降神”:先秦自然审美观述略被引量:4
- 2012年
- 先秦时期的自然审美观念是宗教与伦理、巫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混合体。"维岳降神"反映的是自然崇拜的宗教意识,其内在的理念是自然道德律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绝对大的量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后被用于社会伦理崇高人格的写照,将外在自然秩序与人类理性相结合,它的本质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否定。"维岳降神"代表了西周初期试图从自然法则中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愿望和信仰。"以舞降神"比"维岳降神"前进了一步。"以舞降神"的方法是"巧饰"和"式巧",目的是人主动运用审美的手段来认识和试图改变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甚至规律。它的本质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它的"巧饰"和"式巧"的方法,即是用艺术的和宗教的方式来把握自然。"维岳降神"和"以舞降神"代表了先秦时期自然审美观的发展趋势。
- 钟仕伦
- 关键词:自然审美观
- 中国诗学观念与诗学研究范式被引量:8
- 2015年
- 从先秦附庸于文学的"诗文之学"到汉代的"《诗经》之学",再到魏晋以后的"诗歌之学",中国诗学观念在唐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话语体系源于上古诗歌"言志"的特性,"言志"即为"纪事"和"记言",虚构性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中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言志",诗以纪事、诗以言物、诗以合意、诗以记理……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而以诗为教、以诗为交、以诗证史、以诗证地则成了中国诗学的主要意指,从而呈现出"诗本""诗用""诗思""诗式""诗事""诗评""诗史""诗礼""诗乐"等有别于西方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和批评论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我们不能说这九个门类囊括了整个中国诗学的理论体系,但至少可以说,从这九个门类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的诗学观念和诗学理论,特别是唐代之前的中国古代诗学观念,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
- 钟仕伦
- 关键词:诗言志研究范式
- 敦煌写本《文选》诗学文献的价值
- 2018年
-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 钟仕伦
- 关键词:诗学文献
- 《梁书》不载《金楼子》考——兼论《梁书》编撰问题被引量:2
- 2004年
- 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楼子》成书时正遇梁末战乱,姚察撰《梁史》时所据"国史旧文"本无记载;二是江陵亡陷,《金楼子》被西魏于谨大军掠至长安而入秘阁,姚察不得见;三是姚思廉续补时恐因唐太宗之故,而不得载《金楼子》于《梁书》。
- 钟仕伦
- 关键词:《金楼子》
- 论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以《自然地理学》为中心被引量:8
- 2013年
- 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康德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人的种属特征、性格气质、生活习俗等视域考察了18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在孟德斯鸠"人从属于自然和气候"的思想基础上建构起他的地域美学思想。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是他重视审美经验的前批判期美学向重视理性分析的批判期美学的过渡,也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在《自然地理学》中阐释的受地理环境决定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鉴赏的偏离"、鉴赏是"对普遍使感官满意的判断"的思想、山区气候和乡愁悲剧的关系等,为他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实践经验的基础,而《自然地理学》也因此成为康德建构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 钟仕伦
-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山区气候
- 双重挤压与世纪难题: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被引量:3
- 2012年
-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始终受到西方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受到双重的挤压。无论是依据从日本传入的西方"美学"学科规范,还是依据作为对中国艺术审美经验反思的"美学"都无法单方面完成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抓住中国话语权回归的趋势,立足中国美学基本元素、基本范畴和基本研究范式的发挥批判,吸收西方美学的合理成分,才能深刻揭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内部规律,确立当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破解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世纪难题。
- 钟仕伦
- 关键词:中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