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秀义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皮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20例。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A组(传统治疗组,n=40)、B组(引导立体定向组,n=40)、C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n=40)。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C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C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4/40)、10.0%(4/40)、0.0%(0/40),C组明显低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残余血肿量明显优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获得较传统治疗、引导立体定向治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肖博王志亮张锋门秀义于书壮孙志学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手术
- HGB、GFR及NT-pro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邢文华房国强董晖徐慧彦潘海净尹英杰门秀义
- 该课题研究收集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394例,分别根据患者入院时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GB)以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昏迷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刷牙+纱布擦拭法在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儿童软毛牙刷刷牙+纱布擦拭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于每次口腔护理前后观察口腔有无异味、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及牙龈红肿症状,并于口腔护理后第3,7天各检查肺部X线片1次,观察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刷牙+纱布擦拭法用于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可增强口腔护理的效果,降低口腔异味、口腔炎的发生率,对预防肺部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 门秀义崔希荣刘静杨秀华赵静
- 关键词:昏迷刷牙口腔护理
- 浅谈实行品绩管理中护士长应具备的品质
- 2008年
- 孙志骏门秀义
- 关键词:医院管理模式护士长品格素质医院员工管理理念道德水准
- 综合口腔护理法用于鼻咽癌放化疗致Ⅲ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总结综合口腔护理法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发生Ⅲ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经验,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8例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发生Ⅲ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疼痛级别,再根据黏膜炎在口腔的位置、疼痛级别选择合适的含漱液和相应的口腔护理方法,分别记录患者黏膜炎愈合的时间和疼痛的缓解时间。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均未发展为Ⅳ度黏膜炎,且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0.64±17.66)d,28例患者中伴有疼痛者27例,缓解时间为(16.67±10.96)d。结论根据患者疼痛级别及口腔黏膜炎发生部位,选择合适的含漱液和剂型,进行相应的综合口腔护理,能较快促进口腔黏膜炎的愈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了放疗及化疗的顺利完成。
- 赵静程云杰景绍武杨鸿芳门秀义支晓平赵晓春王军
- 关键词:鼻咽癌放化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疼痛
- 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对颈动脉脂肪斑块干预研究
- 王焕君高辉门秀义孙秀英于树状王希华杨亚东张敏王丽丽何玲李建霞
- 通过选择头颅CT确诊的脑梗死及TIA发作患者表现的颈动脉脂肪斑块,采用口服他汀类药物联合脑超声波治疗,对颈动脉脂肪斑块干预治疗前后对比,并和对照组对比。结果发现能明显干预脂肪斑块,控制血管狭窄,预防(ICVD)的发生,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超声波治疗
-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HICH患者分为保守组及微创组两组,每组34例。保守组患者接受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接受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死亡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血肿量及NIHS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微创组血肿量及NIHSS均低于保守组(P<0.05)。此外,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显著的降低患者血肿残留量,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
- 王志亮肖博张锋门秀义于书壮孙志学
- 关键词: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