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乐媛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咬伤
  • 7篇蝮蛇
  • 5篇蛇咬伤
  • 4篇凝血
  • 3篇咬伤中毒
  • 3篇置管
  • 3篇中毒
  • 3篇凝血系统
  • 3篇蝮蛇咬伤
  • 3篇门诊
  • 3篇救治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气分析仪
  • 2篇脏器
  • 2篇脏器功能
  • 2篇伤情
  • 2篇伤情分析
  • 2篇细胞
  • 2篇救治研究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22篇闫乐媛
  • 9篇赵晓东
  • 9篇张建波
  • 8篇苏琴
  • 7篇党伟
  • 7篇张宪
  • 6篇秦宇红
  • 6篇马学华
  • 5篇田京发
  • 4篇孙荣距
  • 3篇于清波
  • 2篇王曼
  • 2篇别晓梅
  • 1篇李忠海
  • 1篇果应菲
  • 1篇刘东昇
  • 1篇高诗博
  • 1篇刘贵福
  • 1篇赵彦涛
  • 1篇于光远

传媒

  • 4篇感染.炎症....
  • 3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七届首都急...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化抑制因子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构建p21启动子介导的报告基因p21-Luc,分别转染Eahy926细胞、Id1抑制(siId1细胞)或诱导表达(pcDNAId1)细胞、E2A抑制或诱导表达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提取Eahy926细胞总蛋白,分别加入Id1抗体、E12抗体和E47抗体,免疫共沉淀,以Eahy926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检测Id1、E12和E47的表达情况。分别转染siId1、pcDNAId1载体于Eahy926细胞,与正常Eahy926细胞同步化培养48h后,行细胞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G1期的DNA含量。结果与Eahy926细胞比较,siId1细胞、pcDNAE2A细胞p21基因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强,p21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pcDNAId1细胞、siE2A细胞p2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21蛋白表达减弱(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Id1免疫共沉淀细胞裂解物中同时检测到E47/E12蛋白,E47/E12沉淀物中也能检测到Id1。与正常Eahy926细胞比较,转染siId1的细胞G1期DNA含量增多,约为Eahy926细胞的3.3倍(P<0.05),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增殖缓慢;而转染pcDNAE2A的细胞G1期DNA含量减少,约占正常的35.4%(P<0.05),细胞周期演进,细胞增殖加快。结论Id1可能通过与转录因子E47/E12作用,调节p21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孙荣距闫乐媛张建波果应菲袁晓玲党伟秦宇红张宪赵晓东
关键词: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PICC置管门诊维护期间各类并发症情况及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PICC护理门诊维护的315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15例患者中出现各类并发症45例(14.3%),导管局部感染20例(6.3%),静脉炎9例(2.9%),导管外露圆盘固定处裂口6例(1.9%),导管堵塞5例(1.6%),导管部分脱出5例(1.6%),经处理后,继续使用34例,拔管11例(3.5%)。结论PICC护理门诊的开展,为带管患者提供规范化导管护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并发症,有助于延长带管时间、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计划外拔管。
王玉玉于清波田东发闫乐媛
关键词:PICC护理并发症处理对策
三棱针穴位针刺结合挤压手法在北方蝮蛇咬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三棱针穴位针刺结合挤压手法在北方蝮蛇咬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9月就诊的60例四肢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抗蝮蛇毒血清及季德胜蛇药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患肢穴位三棱针针刺并从近心端自近及远挤压肿胀部位以利毒液排出。比较患者伤后第0(就诊时)~3天的患肢肿胀评分和疼痛评分的变化,皮肤软组织坏死情况、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凝血功能损害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伤后第1、2、3天患肢肿胀评分和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组织坏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三棱针穴位针刺结合挤压手法辅助治疗北方蝮蛇咬伤患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减轻肿胀、疼痛症状及局部组织坏死,值得推广应用。
张建波马永生赵治国苏琴张宪党伟秦宇红闫乐媛赵晓东
关键词:蝮蛇咬伤三棱针挤压手法
新加坡医院管理特色及启示被引量:2
2014年
新加坡医院管理的卓越性在世界位居前列,其科学严谨、高效节约、配套完善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机制,不断推进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值得国内同行借鉴。本文通过新加坡实地参观考察,对新加坡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服务流程和制度文化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国内医院实际,提出促进医院管理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马学华孙洪敏杜晓丽于光远闫乐媛田京发
关键词:医院管理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接诊的38例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后24小时之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系统指标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
张建波闫乐媛赵晓东孙荣距党伟苏琴张宪刘贵福
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伤情分析及救治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的发病、致伤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1年9月接诊的42例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后均接受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000 U静脉滴注、局部致伤处近心端以...
张建波闫乐媛马永生苏琴张宪党伟秦宇红赵晓东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9-6-2011-06接诊的38例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后24h之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系统指标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共20例进行相应指标的比较。结果:蝮蛇咬伤组中,5例患者出现PLT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延长8例,TT延长11例,D-D升高21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APTT和Fg均正常,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但大多数患者不影响PLT计数;有纤溶增强表现,但较少造成严重脱纤维蛋白血症,较少引起DIC或DIC样综合征,需要继续观察及复查。
张建波闫乐媛苏琴张宪党伟刘贵福赵晓东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蝮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
张建波闫乐媛赵晓东孙荣距党伟苏琴张宪刘贵福
壳聚糖的溶解性能及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
2014年
目的:观察酸溶性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的溶解相关性指标,并对水溶性及酸溶性两种壳聚糖的体内相容性和降解性进行评价,为壳聚糖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1%的醋酸溶液配制质量浓度为1%、2%、3%、4%的酸溶性壳聚糖溶液,利用黏度分析仪器和pH计测定其黏度和pH值;将2%的酸溶性壳聚糖溶液溶解在不同体积分数(1%、1.5%、2%、2.5%、3%)的醋酸溶液中,检测其黏度和pH值的变化。在BALB/c小鼠腿部肌肉内植入酸溶性壳聚糖或水溶性壳聚糖0.1 g,比较组织相容性和体内降解时间。结果:酸溶性壳聚糖溶液的黏度、pH值随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等量的壳聚糖溶解在不同酸度的醋酸中,其黏度和pH值均随酸度的增加而降低。水溶性壳聚糖生物相容性要优于酸溶性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降解时间<7 d,酸溶性壳聚糖降解时间>21 d。结论: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的溶解性能与溶液的酸度有关,溶液的黏度和pH值与壳聚糖质量浓度和酸浓度两个因素均密切相关。水溶性壳聚糖的体内相容性及降解性明显优于酸溶性壳聚糖。
别晓梅李忠海闫乐媛于清波白玉龙韩立伟赵彦涛
关键词:壳聚糖溶解度黏度PH生物相容性降解性
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门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闫乐媛田京发韩惠娟别晓梅马学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