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亚景 作品数:13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更多>>
灌溉条件下黑方台黄土湿陷特征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量、增湿-减湿循环交替、渗透溶滤等多个条件下黑方台黄土的湿陷特性.基于微观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黑方台黄土湿陷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黑方台黄土湿陷终止于饱和度52%-65%的非饱和状态;增湿-减湿循环交替4次后,黄土湿陷变形微弱;易溶盐淋滤时黄土湿陷变形持续.湿陷变形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揭示出黑方台黄土湿陷的本质是黄土内架空大孔隙和支架小孔隙塌落.毛细管作用、孔隙压密作用、盐分溶解作用均对黑方台黄土湿陷有所贡献.但是盐分溶解作用的贡献远小于前二者,并且盐分溶解作用以易溶盐溶解为主.毛细管作用和孔隙压密作用的贡献大小取决于黄土中孔隙的分布和湿陷变形的发展阶段. 文宝萍 余志山 黎志恒 冯传煌 徐秀娟 闫亚景关键词:大水漫灌 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电磁波特征参数关系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GPR电磁波属性参数与含水率的内在关系,揭示流域范围内土壤水分赋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美国劳雷工业SIR-3000型地质雷达,对不同含水状态风积沙进行GPR探测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风积沙试样中电磁波传播过程的参数特征,建立了其与含水率的关系模型,并推算介电常数;利用介电常数仪直接测定不同含水率风积沙试样的介电常数,对比基于波速间接所得介电常数,校验了介质含水率与电磁波特征参数关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随介质含水率增加,GPR电磁波的双程走时呈非线性增加趋势,波速呈负线性降低趋势;随含水率增加,基于GPR波速间接推算介电常数与介电常数仪直接测定介电常数呈相似增大趋势,相同条件下两类介电常数最大误差约3.6%。【结论】借助GPR电磁波波速与双程走时可以有效评价风积沙水分赋存特征与介电特性。 赵贵章 闫永帅 闫亚景 郭守斌 郭一博关键词:含水率 探地雷达 介电常数 波速 结构在非饱和黄土抗剪特性中的控制机理 黄土是一类典型的结构性土体,黄土地区的许多工程事故、地质灾害都与黄土的亚稳定结构密切相关。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最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而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受制于黄土的抗剪特性。结构在黄土抗剪强度中的作用一直是工程地质领域... 闫亚景关键词:非饱和黄土 抗剪特性 土体结构 灵敏度 文献传递 隐伏断层高密度电法响应特征与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为探究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类型对不同倾角断层的探测效果,开展了高密度电法温纳alpha、温纳beta、温纳gamma、偶极装置对不同倾角断层探测效果研究。【方法】通过参数设计建立了不同倾角断层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得出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倾角断层模型的正演结果进行反演成像。【结果】比较结果得出高密度电法对探测断层倾角的最优识别装置为温纳alpha,其识别结果与设置值的匹配度高达96.1%。【结论】在试验场地预埋断层并利用温纳alpha装置对其进行探测,结果验证了高密度电法温纳alpha装置对断层响应效果最优,可有效确定断层产状信息,且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 丁力 闫亚景 赵贵章 李志萍 李楠 李楠关键词:断层 反演成像 一种岩体蚀变程度现场快速分带方法 一种岩体蚀变程度现场快速分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范围与测试点确定:(2)选择新鲜完整岩体,确定蚀变指标的基准值:(3)现场测试:(4)岩体蚀变程度分带:本发明是基于岩石蚀变后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而建立的岩体蚀变程... 袁广祥 闫亚景 王洪建 黄志全 董金玉 吴琦 于怀昌 任明浩文献传递 基于阿尔奇定律的双重介质模型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2024年 【目的】由于天然孔隙介质中存在物理化学非均质性,在这种复杂的非均质性含水层中,以往的现场试验数据显示溶质在非均质介质运移过程中无法用菲克扩散定律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来描述。本研究采用高密度电法证实溶质在非均质介质中非菲克运移。【方法】本研究采用石英砂、沸石两种不同基质构建双重介质物理模型(Models of Dual-Domain Mass Transfer,DDMT),采用高密度电法测定系统ERT21实时检测和采集数据,在实验室利用Nacl溶液开展示踪试验,利用阿尔奇定律分析溶质运移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浓度穿透曲线在后期发生“拖尾”现象;在沸石柱实验中,观察到流体电导率(σ_(f))和体积电导率(σ_(b))之间的滞后现象,这表明流体在不可动领域和可动领域之间的交换。而在沙子柱试验中,未观察到σ_(f)和σ_(b)之间的滞后现象,可以忽略质量传递行为;滞后现象的形状与大小由水动力学特征和基质属性控制,水动力学是影响拖尾时长的因素之一,渗透系数会影响溶质运移的过程。【结论】通过试验观察和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直接量化了实验室尺度下的异常质量传递行为,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测量的导电率(σ_(b))对于移动和不动领域都具有敏感性,从而提供了与标准采样方法相比的独特优势。 江文彬 丁力 闫亚景 江承阳 吕玲君 孙天宇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 可溶盐对兰州非饱和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7年 岩土体抗剪强度是分析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弄清可溶盐在黄土抗剪特性中的作用程度及控制机制,以兰州重塑黄土为对象,基于直剪试验,研究了黄土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在不同溶滤次数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可溶盐对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及黏聚力具有明显非线性弱化作用,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则相对微弱。其中,抗剪强度与黏聚力随可溶盐的变化规律存在临界分段现象,其降低幅度在溶滤1次时达到最大值,在溶滤5次后近似于0;而降低速率以易溶盐含量2 620 mg/100 g干土为分界值,呈先快后慢的变化特征。上述关系的内在机制是,在溶滤初始阶段,黄土抗剪特性弱化主要源于易溶盐与部分难溶盐分解;随溶滤次数增加,则更多依赖于易溶盐分解与基质吸力减弱。 闫亚景 文宝萍 黄志全关键词:非饱和黄土 抗剪强度 可溶盐 非饱和重塑黄土基质吸力变化特征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以兰州重塑黄土为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6组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分段特征值与主要物性指标的统计关系,探讨了非饱和重塑黄土物理性质对其基质吸力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饱和重塑黄土,分段特征含水量、特征饱和度、特征基质吸力与干密度关系密切,与颗粒级配关系较弱。随干密度增加,过渡区特征饱和度、残余饱和度线性增加,饱和含水量、过渡区特征含水量线性降低,残余基质吸力及过渡区特征基质吸力分别为线性及非线性增加。过渡区特征饱和度、残余饱和度与土体中粘粒含量线性正相关,与粉粒含量负相关。饱和含水量与粉粒含量线性正相关,残余基质吸力与其线性负相关。重塑黄土的微观结构显示这些关系受制于土体的孔隙结构和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闫亚景 文宝萍关键词:非饱和重塑黄土 干密度 粘粒含量 粉粒含量 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以兰州黄土为对象,基于三轴试验,探讨了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屈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饱和黄土的剪切破坏性状随饱和度、干密度不同,密度较大黄土具有应变软化行为,反之呈现应变硬化特性;前者在饱和度70%时,其剪切行为显著转变。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随饱和度增加逐渐弱化,其中密度较高和密度较低黄土的结构屈服应力分别呈非线性及线性降低;另一方面,随围压、干密度和粘粒含量增加,不同饱和度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逐渐增强。密度较高和较低黄土的结构屈服应力与围压分别非线性、线性正相关关系,随干密度增大非线性增加。 闫亚景 文宝萍关键词:非饱和黄土 饱和度 围压 粘粒含量 黄土回填土与天然黄土边坡稳定性之比较 2014年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体。黄土地区的许多工程事故、地质灾害都与黄土的亚稳定结构密切相关,而黄土类回填土是最典型的结构破坏黄土。该文结合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开展了填土与天然土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填土边坡与天然黄土边坡的渗流场不同,在等量灌溉下,前类边坡黄土饱和度明显大于后类边坡饱和度;相应地,回填黄土的抗剪强度及粘聚力更低,这是造成填土边坡失稳的内在因素。显然,黄土结构对于黄土边坡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闫亚景 文宝萍 黄志全关键词:黄土 土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