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举
- 作品数:134 被引量:4,737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30例HIV阴性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HIV感染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收治的30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100%),2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73.3%);脑脊液葡萄糖(1.827±1.042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脑脊液IgG(128.51±62.42 mg/L)、IgA(15.17±11.51mg/L)和IgM(7.56±10.12mg/L)升高明显。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表现。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24例(80%),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23例(76.7%),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者30例(100%)。培养出的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5.6%、91.3%和100%。20例患者首诊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重要;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较高,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首选方案,早期控制感染及降低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
- 陈中举田磊朱旭慧闫少珍汪玥孙自镛管青
-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 2012年湖北省成人患者血培养分离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成人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2012年1—12月所有成人患者血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统一方案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成人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 833株,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1.8%)、克雷伯菌属(8.1%)和肠球菌属(5.4%)。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7.1%和85.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高(〉80.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80.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25.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1.8%和55.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MRSA对氯霉素耐药率低(〈30.0%),MRCNS对利福平耐药率低(〈15.0%),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50.0%),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的检出率为3.4%。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8.8%和13.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有少量菌株为广泛耐药菌株(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外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是成人血培养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 田磊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简翠闫少珍孙自镛
-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5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建立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流行监测体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5604株,其中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21mm的肠杆菌科细菌100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耐药菌质粒;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及分析同源性;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CRE11株,其中克雷伯菌属细菌7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最低抑菌浓度美罗培南8—64mg/L,亚胺培南4—64mg/L,厄他培南4~64mg/L,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则变化较大。PCR检出IMP-4阳性菌株6株,KPC-2阳性菌株3株,其中1株ST476型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KPG-2。对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lakpc-2基因位于由Tn3转座子和Tn4401部分片段构成转座子上。PFGE显示大多数CRE含有3个或3个以上质粒。MLST分型发现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属于ST476型。SDS—PAGE提示1株产酸克雷伯菌(Kox656)存在外膜孔道蛋白(OmpK35和OmpK36)双缺失。结论本院CRE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IMP-4是其主要酶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出现和传播对治疗和感染控制造成巨大威胁,应重视医院细菌耐药性特点及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汪玥孙自镛陈中举王斌田磊朱旭慧李丽张蓓朱琴
-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质粒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 门诊与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门诊与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466株分离菌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 5.6软件数据分析。结果门诊组分离病原菌144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3.7%、50.7%和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1.5%、16.6%和15.2%;住院组分离病原菌322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6.6%、50.6%和2.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9.6%、15.2%和13.0%;住院组与门诊组MRSA检出率分别为84.1%和29.0%;住院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门诊组(P<0.05);住院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0.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0%。结论临床医师要密切关注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田磊高随闫少珍孙自镛
- 关键词:伤口分泌物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 2012年度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网(CHIF-NET)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目前我国侵袭性酵母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na Hospital Invasive Fungal Surveillance Net,CHIF-NET)2012年流行病学数据。方法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的22家三级医院,共收集到1619株念珠菌。研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合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结果本研究标本类型中来自于外周血液标本的菌株626株,占38.67%,来自其他部位(包括腹水、脓肿、静脉导管、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胆汁、胸水、组织、关节积液和胃液)标本993株,占61.33%,其中分离自腹水的菌株354株占21.87%,分离自脓肿的菌株159株占9.82%,分离自其余标本类型的菌株数量较少(<8%)。1619株念珠菌分离自除血液以外其他部位的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491株占49.4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64株占16.52%),其余种数量较少(<11%)。检出侵袭性酵母菌患者中男性1006株占62.1%,女性612株占37.8%,年龄范围0~94岁,其中≥65岁患者498株占30.76%。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绝大部分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耐药率(R)<1%],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R<6%)及热带念珠菌(R<7%)。另外,不同念珠菌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分布差异。结论中国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部位、地域、年龄等,故仍需持续监测。
- 段思蒙肖盟黄晶晶王贺张戈张戈康巍王瞳肖玉玲王瞳高岚美肖玉玲倪芳高岚美叶丽艳郭鹏豪万喆陈中举杨青岳娜胡庆丰李虹玲岳娜崔兰英李刚范会苏丹虹刘丽文田素飞赵声远
- 关键词:侵袭性念珠菌病氟康唑伏立康唑
- 中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中南地区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重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staphylococcalcassettechromosomemec)和agr(accessorygeneregulator)分型。用MHAST(含有5μg/ml替考拉宁的M—H琼脂)初筛hVISA(heterogeneousvall-comycin—intermediateStapylococcusaarells)菌株,MHAST初筛阳性的菌株用金标准PAP/AUC法(popu—lationanalysisprofile/areaunderthecurve)进行确证。结果3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40.1%)和分泌物标本(24.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8株,检出率为33.5%。MRSA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显著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对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2%和7.4%,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118株MRSA中共检测出hVISA20株,检出率为16.9%。MRSA菌株主要为SCCmecⅢ型,占80.5%;其次是Ⅳ型占8.5%。agr分型主要为agr.1型,占81.4%;其次为agr-2型,占15.3%。结论中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MRSA基因型主要为SCCmecllI型和agr-1型,hVISA流行率极高,达16.9%,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糖肽类药物,以避免VISA和VRSA(vancomycin—resistantStapylococcusattreus)株的产生,致使临床治疗失败。
- 刘彩林陈中举孙自镛曹伟冯羡菊王山梅曾吉邹明祥汪明孙明月侯红艳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SCCMEC
- 深部酵母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部酵母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10-2015年临床分离的764株深部感染的酵母菌,研究不同酵母菌菌种感染部位的分布规律,并使用酵母菌药敏试验试剂盒ATB-fungus 3检测764株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764株酵母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7.0%。764株酵母菌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184株(24.1%),腹水标本151株(19.8%)和纤支镜冲洗液标本146株(19.1%);764株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1.3%、73.4%、96.6%、97.7%和95.4%;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深部感染酵母菌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最高。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3种唑类抗真菌药物较为敏感。
- 熊志刚曹文陈中举孙自镛
- 关键词:酵母菌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CLSI2011/2012和EUCAST2012折点判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差异
- 目的分析CLSI2011、CLSI2012和EUCAST2012折点对临床判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1112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别采用CLSI2...
- 陈中举刘彩林李丽张蓓田磊简翠高随闫少珍孙自镛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肠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同济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的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球菌每年的检出率在7.5%~10.7%之间,其中以粪肠球菌(EFA)和屎肠球菌(EFM)为主,所占比例在66.2%~95.5%之间。肠球菌主要分布在门诊(15%)、肾病内科(8%)、普通外科(8%)、儿科(7%)和ICU(5%)。主要分离于尿液标本(48%)。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株(HLAR)和氨苄西林耐药株(ARE)呈逐年增多趋势。EFA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1.4%~39.3%),对红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35.5%~83.0%)。EFM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以外的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EFM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FA。未发现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主要为EFA和EFM,而且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肠球菌整体耐药率较高,EFM耐药率高于EFA。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田磊李丽张蓓陈中举王斌简翠孙自镛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抗生素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为有效控制危重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变化。结果该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金葡菌(sau),其中泛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耐苯唑西林金葡菌(MRSA)的检出率在77.5%-100%。药敏数据显示,pae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25.5%-95.3%;aba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12.2%,但中敏率较高,为41.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MRSA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苯唑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1%和47.2%,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该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以aba、pae和sau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田磊李丽张蓓陈中举朱旭慧孙自镛
- 关键词:耐药性泛耐药MRSAM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