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然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山地小城镇新城拓展城市设计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
- 山地小城镇在初具规模后会进入人口与产业等要素的快速集聚时期,需要通过城镇扩展来缓解人口压力。然而山地城镇在空间扩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低效率粗放拓展的现象,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给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山...
- 陈力然
- 关键词:紧凑城市山地小城镇
- 文献传递
- 环境史视角下川江流域山地旧城标志性码头空间现代化演进研究——以重庆朝天门片区为例
- 2022年
- 川江流域山地旧城码头是城市山水文化要素富集区域,梳理其空间营造现代化演进历程能为山地旧城码头更新中保护山水风貌提供历史参照。重庆朝天门码头是川江流域山地旧城标志性码头典例,从1927年至1999年间持续现代化,但始终维持了空间营造与山水环境间的平衡。借鉴环境史研究模式,分析1927-1999年间朝天门码头空间营造与山水地形的互动关系演进,指出该过程中片区空间营造追求现代性和纪念性,但处理山水地形时有两个恒定特征:始终保证了码头作为山水风貌富集地带的公共性;始终维持了大众对山水地形敏锐的身体感知。最后结合对当下朝天门码头更新的反思,指出这两个特征是川江流域山地旧城标志性码头在更新中延续其山水文化特征所应遵循的原则。
- 陈力然
- 关键词:环境史码头
- 改革开放前期香港地区“塔楼-裙房”模式传播对中国内地城市景观现代化的影响——以重庆为例
- 2024年
- 以重庆为例,考察香港地区“塔楼-裙房”模式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内地城市景观现代化的影响。“塔楼-裙房”模式受香港地区人多地少的现实和市场化的建设机制影响,具备效率优先的特征,倾向于通过自足、独立于周边城市环境的内部环境来排除外部对其使用效率与商业效率的干扰,体现出孤岛化倾向。在1980年代该模式传播至重庆时,由于重庆没有地产市场,其效率优先及孤岛化倾向一度被弱化。1990年代起,随着重庆地产市场成立,“塔楼-裙房”重新出现效率优先及孤岛化倾向。“塔楼-裙房”一定程度上为重庆城市景观带来具有香港地区特质的现代性(实用主义、重视效率、世俗化、商业化),但同时,其孤岛化特征又导致城市景观现代化发展格局的碎片化与各自为政。
- 陈力然
-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景观城市现代化塔楼裙房
- 开放与短缺: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中的高层住宅——以重庆白象居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层住宅发展因置身于对外开放与资源短缺的双重现实而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本文对1982年启动的重庆白象居高层住宅设计如何回应该现实进行历史考察。研究发现资源短缺对白象居建设有一定限制,但同时也使改革开放初期高层住宅建设模式尚未固化,白象居设计师在引入香港地区高层住宅设计经验并将其与重庆地方现实和个人灵感结合的过程中,得以积极探索高层住宅现代化的在地模式,并有效发挥住宅的社会效益。本文试图揭示“开放与短缺”并存的时代语境对改革开放初期高层住宅建设的复杂影响,为理解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与过渡中的中国建筑的独特性补充一个新视角。
- 陈力然
- 关键词:近现代建筑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高层住宅资源短缺
- 基于资源整合的重庆“十八梯”片区旧城更新策略初探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以重庆市十八梯片区旧城改造为例,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的多层次分析,指出山地旧城更新应从其特色资源出发,将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空间更新相结合,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富有地域特质的、紧凑的、生态的有机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 卢峰陈力然
- 关键词:山地城市地域性旧城更新
- 效率与感知:垂向空间综合效益评价探索——以高层住院楼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基于对层高设计现实意义及内涵的认知,构建垂向空间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空间效率指标与净高感知满意度指标两部分。以高层住院楼为研究对象,发展具体评价指标并实施评估,发现垂向空间使用效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得出协调室内局部高度差异、推导层高从整体入手等优化对策。通过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旨在提升垂向空间设计的科学性。
- 孙宇璇陈力然龙灏
- 关键词:结构系统高层建筑
- 地形与日常生活:重庆旧城码头地带空间演进
- 山地旧城码头地带是城市山水文化要素的富集区域,保护、凸显旧城码头空间的与自然山水相关的地域历史文化特征,是当代山地旧城更新的迫切需要。为了给山地旧城更新中传承码头地带地域文化提供充足的历史依据,以山地城市典例重庆为研究对...
- 陈力然
- 关键词:城市史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