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涌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 泉州市洛江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被引量:1
- 2012年
- 以泉州市洛江十八坎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工程为例,探索区域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方法.在分析该采石场现状及其所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遵循地域性、可行性和生态性原则,规划设计了该采石场生态恢复与重建方案,对该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采石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 李建成陈大涌丁琳霞况代智康伟锋
- 关键词: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
- 泉州市废弃采石场的景观重建与生态恢复研究——以黄岐山采石场复绿工程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以泉州市晋江黄岐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工程为例,探索区域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方法。分析该废弃采石场现状及其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该采石场景观重建与生态恢复方案,并提出了采石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 况代智李建成康伟峰陈大涌
- 关键词: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
- 高海拔地形区冰缘环境土壤特征的研究——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3
- 2005年
-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表现为极具特色的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特征:地貌类型简单造成土壤类型单一化;成土母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发育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明显,成土年龄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土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 李永春陈大涌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
-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的探讨被引量:6
- 2005年
- 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功能和开设现状入手,探讨了加强地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实践性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陈大涌李建成
- 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
- 福建省典型洪涝年的环流特征被引量:1
- 2003年
- 通过对福建省几个典型洪涝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 ,揭示了与福建省严重洪涝灾害密切联系的几种大气环流系统 ,并进行了典型洪涝年环流分型。
- 陈大涌
- 关键词:洪涝大气环流梅雨
- 泉州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被引量:7
- 2004年
-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矿产开发过程中同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由此而引发的地表塌陷、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文章在分析泉州市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实现泉州市矿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李建成陈大涌
- 关键词:矿产资源环境保护
- 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2年
-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 ,自动气象站的建立愈来愈多 ,由于自动气象站安装在野外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 ,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害 .通过泉州市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防雷设计的实践 ,结合通信系统的防雷措施 。
- 陈大涌
- 关键词: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TVS雷电防护防雷设计
- 泉州市大坪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
- 2012年
- 在分析泉州市大坪采石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遵循地域性、可行性和生态性原则,规划设计了该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方案,并探讨了高边坡石壁的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新途径。
- 李建成陈大涌丁琳霞况代智康伟锋
- 关键词:采石场生态恢复
- “海丝文化”旅游圈标志景区(点)定量评价被引量:10
- 2007年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评价了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圈”标志景区(点)的景观质量与开发潜势,将其划分为特品、优良、普通三个等级,结合“海丝文化”圈和旅游圈规划建设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标志景区(点)”的概念.为“海丝”遗产旅游项目、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促进泉州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转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开发建议.
- 李永春陈大涌
-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
-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的合理利用
- 2006年
-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山地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丘陵山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指出丘陵山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亚热带丘陵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 陈大涌
- 关键词:亚热带丘陵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