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妙芳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预后
  • 2篇急性心肌梗塞
  • 2篇梗塞
  • 2篇冠心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血压
  • 1篇短阵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心电图指标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机构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陈妙芳
  • 4篇施丽芳
  • 3篇黄贵南
  • 2篇申源生
  • 1篇刘锦光
  • 1篇周茁惠
  • 1篇张加奎
  • 1篇侯谨新
  • 1篇马伟东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AD)室性心律失常观察的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DCG对CAD患者出现最多室性早搏及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时间,对CAD频发室早搏及室速发作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利用24hDCG(动态心电图)监测,对190例检查者(诊断为CAD者48例,非CAD者142例)进行DCG分析,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预激综合征、左、右束支传志阻滞、室内传导者。结果:CAD组最多室早多发生在21:00~6:00,占41.7%,非CAD组多发生在6:00~12:00,占35.2%及16:00~21:00,占29.6%。其中62例室速者中34例为CAD者,占55%,非CAD者28例,占45%。结论:对CAD患者常规做DCG检查,以便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发生的昼夜节律性,以便在治疗时可根据室早的分布状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病情加重。
施丽芳陈妙芳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室性早搏
心电图指标在估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观察了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电图(ECG),并对ECG的NQ,∑Q,QRSs,∑ST,Ptfv_1,HR和RV5七项指标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上述七项指标在估计AMI近期预后中的价值。
黄贵南侯谨新张加奎陈妙芳郭志环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电图预后
AMI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评估MIA、心功能、AT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 (TET)评估AMI梗死面积 (MIA)、心功能、心律失常 (AT)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WHOAMI诊断 5 2患者 ,在出院前进行TET ,并分析TET后心电图变化。结果 :显示活动耐量 (ET)与TET的nQ≥ 5、QRSS≥ 5、V1ptf≤ - 0 .0 3、AT发生率负相关 ,r分别为 - 0 .981、- 0 .995、- 0 .978、- 0 .95 3。与心肌缺血 (MIC)无关 ,r =- 0 .5 2 4。结论 :认为AMI出院前TET的nQ≥ 5、QRSS≥ 5、Vlptf≤ - 0 .0 3、出现AT或TETET <3级指标对筛选高危患者 ,指导患者康复 ,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黄贵南刘锦光马伟东施丽芳陈妙芳
关键词:活动耐量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2 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 5 7例CHF患者按心功能的受损程度 (NYHA分级 )分为A组 (17例 ,心功能Ⅱ级 )、B组 (19例、心功能Ⅲ级 )和C组 (2 1例 ,心功能Ⅳ级 ) ;根据病因的不同 ,分为D组 (16例 ,扩张型心肌病 )和E组 (41例 ,非扩张型心肌病 ) ;全部患者行 2 4h动态血压 (2 4hABP)检查 ,比较A ,B ,C三组及D、C两组之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 (nsBPR)及 2 4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 (2 4hsBPV)的差异。结果 C组的平均收缩压较A组和B组略低 ,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D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E组(P <0 0 5 )。A ,B ,C 3组的nsBPR减弱或消失 ,分别占 5 8 8% ,88 3 %和 95 2 % ,A组与B ,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0 0 1)。A ,B ,C 3组的 2 4hsBPV分别为 9 7,8 8和 8 7,A组与B ,C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HF患者的平均收缩压降低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血压变异率减小 ,这些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申源生施丽芳陈妙芳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
9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早期复极综合症(ERS)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心电图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98例病例。并进行运动试验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运动后S...
陈妙芳施丽芳
关键词:心电图早期复极综合症
文献传递
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2005年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冠心病患者和23例 对照组分别用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分组检测。结果 对照组23例,运动心电图阴性19例,阳性4例;1-2 支病变组32例,运动心电网阳性28例,阴性4例;3支病变者18例,运动心电图均呈阳性;活动平板心电图对冠 心病敏感性86.96%,特异性90.48%,准确性90.91%;运动时间、平均最大心率、最大METs等对诊断及病变程度 的判断有一定帮助。结论 活动平板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安全可行,是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方法。
周茁惠黄贵南陈妙芳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QT离散度与QT_(LC)在判断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AMI和UAP的预后不良,本研究对比QTd和QT_(LC)两种方法在预测AMI和UAP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以提供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象为1992年1月~1995年12月收住我院的AMI和UAP患者,对照组为体查证实的健康者.AMI组为发病48小时内,男53例,女16例。
申源生陈妙芳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QT离散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