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薇
- 作品数:6 被引量:584H指数:5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污染对华南植物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0年
- 华南植物园水体 80年代前水质较好。进入 80年代后 ,由于水源受污染、厕所排放和枯枝落叶进入水塘腐解等因素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水体的透明度为 0 4m ,pH值为6 86,DO为 3 3mg/L ,BOD为 10 0mg/L ,电导率为 189 9μs/cm ,浮游生物为 2 50 0万个 /L ,总P的质量含量为 0 2 5mg/L ,总N的质量含量为 2 0mg/L ,叶绿素总质量含量为 0 33mg/L ,水体中高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量为 0。上述指标表明水体已由草型变为藻型 ,水体的结构与功能被严重破坏。可采取工程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 郭少聪任海季申芒陈少薇廖利芳陈新辉
- 关键词:污染水生生态系统华南植物园
- 四棱豆营养器官化感潜力的比较
- 2010年
- 以萝卜和菜心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方法,对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的化感潜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增强趋势.根和茎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的根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根的抑制效果高于茎,而叶表现为促进作用.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胚轴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四棱豆叶水浸液对提高萝卜根冠比的效果明显,而茎和根水浸液对其影响较小.经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处理后,均能明显降低菜心的根冠比,其中根水浸液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 赵则海黄燕娜陈少薇郑宋丽黄燕明刘泽稳
- 关键词:营养器官化感潜力四棱豆藤本植物
- 龙须菜对海水氮磷富营养化的响应被引量:33
- 2007年
-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红藻门江蓠属大型海藻,已从山东青岛引种到广东省南澳岛等地栽培多年。深入了解其光合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龙须菜的合理栽培及其在环境生态中的生物学作用和扩大其开发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利用人为配置的不同程度N、P污染海水处理龙须菜,研究其生理生态特性对海水氮磷富营养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6d后,龙须菜叶绿素a及3种藻胆蛋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在轻度P(P0.2mg·L-1)及重度N、P复合污染(P10mg·L-1,N55mg·L-1)情况下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也表明上述处理对叶绿体PSⅡ造成不利影响,而在轻度N(N0.9mg·L-1)和轻度N、P复合污染(P0.2mg·L-1,N0.9mg·L-1)海水中上述参数则变化不大,表现出龙须菜对轻度N及轻度N、P复合污染的耐受性。该实验条件下,轻度污染处理后,藻体中不因环境N、P浓度升高而富集N、P。表明龙须菜可以作为轻度富营养化海水水体的净化藻类。
- 彭长连温学林植芳周厚诚陈少薇林桂珠
- 关键词:龙须菜富营养化磷叶绿素荧光参数藻胆蛋白
- 强光诱导叶片和盐藻在505nm的差示吸收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被引量:6
- 1997年
- 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几种植物叶圆片和单细胞盐藻照强光(1500μmolm-2s-1)前后在505nm(玉米黄质吸收峰)的光一暗差示吸收变化。短期照光的时问进程中,芦荟(Aloevera)、芒果(Mangiferaindica)、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苦卖菜(SonchusOleraceus)的AA505持续增高,达最大值后有所下降。加入抗坏血酸能刺激光下AA505增大。光诱导的AA505可在暗下消失。单细胞盐藻M50,受光诱导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植物叶片相似。研究表明,强光下植物体内出现活跃的与紫黄质去环氧化反应有关的光保护机制的运行,其状况可直接用M505作为检测指标。与白光相比,红色强光只有照射5min时才引·起盐藻AA505上升,在5-90min照光过程中对Fv/Fm的影响比白光小,对AA540的影响比白光大,但两种光反对光合色素的影响没有差异。
- 林植芳彭长连林桂珠陈少薇
- 关键词:强光叶片盐藻光质叶绿素荧光
-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植物抗氧化能力被引量:512
- 2000年
- 几种抗氧化剂的浓度与其清除 1,1 二苯基苦基苯肼 (DPPH)能力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不同抗氧化剂清除DPPH能力差异明显 .抗坏血酸与DPPH反应的灵敏性高于其抑制肾上腺素氧化的能力 .用DPPH法和亚油酸氧化法同时测定了生长在不同光强下植物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两种方法所得结论相一致 .结果表明清除有机自由基法是一种快速、简便。
- 彭长连陈少薇林植芳林桂珠
- 关键词:植物抗氧化能力自由基DPPH法
-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重金属含量年代变化被引量:12
- 2007年
- 采用树木年轮化学分析手段,探讨了肇庆鼎湖山(相对清洁区)和南海西樵山(污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不同时期木质部6种重金属(Cu、Zn、Ni、Cd、Cr和Pb)含量的年代变化。结果表明:西樵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Cu、Zn、Cd和Pb含量均超过其在广东省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鼎湖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除Cd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鼎湖山和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中Cu、Zn、Cr和Pb含量均呈现从心材到边材上升的分布格局,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中可供植物利用的重金属在过去有了增加。Cu、Zn、Ni,特别是Cr和Pb的最大含量出现在1990年后形成的木质部中,两地环境(土壤和大气)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是导致马尾松木质部重金属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相同时期形成的木质部中,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Cu、Cr和Pb的含量大于鼎湖山,Zn、Ni和Cd含量则小于鼎湖山,这与环境重金属含量差异有关,也与马尾松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马尾松年轮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够提供珠三角地区重金属的历史变化信息。
- 旷远文周国逸温达志陈少薇李祥光
- 关键词:马尾松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