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彩虹

作品数:46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生态
  • 5篇城市
  • 4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公园
  • 3篇人工林
  • 3篇粒度
  • 3篇公园
  • 3篇城市生态
  • 3篇城市生态公园
  • 2篇遥感
  • 2篇植被
  • 2篇森林景观
  • 2篇杉木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生态敏感性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数据仓库
  • 2篇苏柳172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机构

  • 38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湖南省第一测...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作者

  • 38篇陈彩虹
  • 11篇佘济云
  • 8篇陆禹
  • 4篇胡焕香
  • 4篇毛旭鹏
  • 4篇常双双
  • 3篇孟伟
  • 3篇张建锋
  • 3篇陈光才
  • 3篇刘治昆
  • 3篇李俊
  • 2篇张敏
  • 2篇郭霞
  • 2篇周丹华
  • 2篇郭旭文
  • 2篇刘照程
  • 2篇贺丹
  • 1篇汪思龙
  • 1篇田大伦
  • 1篇陈隆升

传媒

  • 12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绿色科技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科教导刊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第九次南方森...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设计被引量:3
2013年
从海南荣丰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海南花卉苗木产业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多学科理论,综合考虑产品生产、市场需求、相关政策、自然条件、文化特色等因素,将园区规划为集产品生产、新产品研发、交易物流、观光博览、娱乐休闲、婚庆度假、接待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卉苗木产业园,可为花卉苗木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陆禹陈彩虹周丹华毛旭鹏孟伟
关键词:花卉苗木产业园规划设计
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2025年
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和对区域内碳循环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ASA模型,估算了湖南省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植被NPP,分析了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南省植被NPP先增加后减少,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值为599.03gC/(m^(2)·a);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长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等区域植被NPP的值较低;②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减少;③湖南省林地中的植被NPP总量占比最大;其次是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总量最小,变化不明显;④林地、草地面积增加,促进植被NPP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抑制植被NPP增长。总体上土地利用变化促进湖南省植被NPP的增长。研究结果有利于湖南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湖南省提升固碳能力提供支撑,为保护生态环境与治理提供参考。
曾钲佘济云陈彩虹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土地利用变化
长株潭地区景观格局经营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
2009年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景观格局经营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并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实现方法。
陈彩虹郭旭文
关键词: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
桂花林场南酸枣全林分直径生长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给湖北省国营桂花林场南酸枣林分的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利用SPSS中的逐步回归法对湖北省国营桂花林场南酸枣的全林分直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不论是混交林还是纯林,以林分平均年龄和形状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直径生长模型来拟合南酸枣的全林分直径生长过程效果都比较理想,显著性水平均为0.00,检验结果极显著;在林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林分平均年龄整体上表现为正贡献分别为1.26和0.25,但贡献能力有限,形状参数则整体上表现为负贡献分别为-34.74和-19.97,而且贡献能力较强。
孟伟陈彩虹胡焕香李俊张敏吴疆
关键词:形状参数
基于移动窗口法与ANN模型的澄迈林场森林景观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移动窗口法和ANN模型,对澄迈林场森林景观进行研究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适宜的景观分析粒度为60 m栅格,最佳样方尺度为540 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合森林景观模拟研究,收敛效果理想。将ANN模型分析与移动窗口法结合,精确研究分析森林景观格局,为林场景观格局量化分析提供参考,为林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合理指导。
陈冬洋陈彩虹常双双
关键词:景观指数
长株潭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2009年
本研究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长株潭地区2000年和2007年两期中巴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定量分析和景观格局数量化方法,研究长株潭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2000年-2007年长株潭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在减少,水域和城镇用地面积在增加,在目前各种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稳定性在逐渐减小,人为干扰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未来区域景观结构令人担忧。
曾文斌陈彩虹
关键词:长株潭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城市群
Cu^(2+)胁迫对2种速生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营养溶液中培养的‘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CL J-172)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幼苗为材料,分析它们在不同浓度Cu2+溶液(0、20、40、80、100、200、300μmol.L-1)下的生长以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明确2种速生柳树用于植物修复的潜力。结果显示:2种柳树幼苗的生物量、叶片色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形态的各指标都随Cu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它们叶片SOD和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苏柳172’和垂柳中SOD活性在Cu2+浓度为20μmol.L-1时最大,其POD活性分别在Cu2+浓度为100和40μmol.L-1时达到最大,而其脯氨酸含量在Cu2+浓度为200μmol.L-1时达到最大。可见,2种柳树生长均受到Cu2+胁迫的抑制,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来提高对Cu2+的耐受性,且‘苏柳172’对Cu2+的忍耐力强于垂柳。
刘治昆陈彩虹陈光才张建锋
关键词:CU2+保护酶光合色素根系形态
尖峰岭林区不同海拔的森林景观特征及其适宜粒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对林区森林景观二维和三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适宜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混交林是林区优势森林景观,分布较广,乔木林地斑块数量最多,竹林地和苗圃地是劣势森林景观,苗圃地比竹林地分布集中;数据格式转换对森林景观面积和斑块数量有影响,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变化最大;竹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竹林地和苗圃地的面积却减少,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大;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m,混交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m,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m,苗圃地全部分布在海拔0~300m,无立木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m,宜林地在海拔0~300m分布最多,竹林地在海拔300~500m分布最多;地形对尖峰岭林区景观适宜粒度几乎无影响,尖峰岭林区适宜景观分析粒度为海拔150m。该结果为科学经营管理尖峰岭林区森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佘宇晨陈彩虹常双双
关键词:不同海拔森林景观
宁远河流域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依据海南省2010年二类调查数据,利用蓄积—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iomass Expansion Factor,BEF)估算宁远河流域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远河流域森林资源总碳储量为1350094.78 t,平均碳密度为15.73 t.hm-2;受人为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区域分布不均,响水镇碳密度最大,高达61.18 t.hm-2,新政镇和崖城镇最小,仅3 t.hm-2左右;各森林类型中,竹林碳密度最大,其次是阔叶混交林,经济林碳密度最小;幼、中龄林占森林总碳储量的89.69%,中龄林的碳密度最大;在自然度等级中的分布表现为Ⅱ级>Ⅳ级>Ⅲ级>Ⅰ级>Ⅴ级,碳密度随着自然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减少人为干扰、加强林分管理是提高该流域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孟伟陈彩虹胡焕香毛旭鹏陆禹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应用最大熵模型对水松潜在适生区的预测
2024年
为了预测气候变化下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潜在分布的变化,筛选107个物种分布点和12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当代和2041—2060、2081—2100年SSPs126、SSPs245和SSPs5853种未来气候情景我国水松潜在分布格局,并分析影响水松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模型精度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71。影响物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3月太阳辐射、8月太阳辐射和海拔。(2)当前水松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总适生区面积为170.66万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约7.4万km^(2)。(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水松的适生区相较于当代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有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张趋势,但位于保护地内的适生区较少。水松主要适生区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和光照是影响水松分布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的气候变暖对水松分布有积极影响。可在种群集中地建立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
李涛陈彩虹罗梦萍佘济云
关键词:水松最大熵模型气候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