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江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八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非常少见,占所有淋巴瘤的2%[1],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5%[2].Pedersen及Pedersen[3]统计甲状腺淋巴瘤发生率为每年2.06/106.PTL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易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其他疾病,漏诊、误诊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诊治的8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童艳李水平陈阳刘元英陈彤涂梅陈日江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YMPHOMA甲状腺恶性肿瘤误诊误治
- 直接前入路关节置换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 目的 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9月行关节置换72例,其中DAA入路32例,后外侧入路40例。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行...
- 陈日江刘辉廖发科吴福春邱汉民邱永荣胡秀年
- 新型可调角度甲状腺拉钩
- 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可调角度甲状腺拉钩,包括:一号L型拉钩、合页、二号L型拉钩,所述一号L型拉钩通过所述合页铰接所述二号L型拉钩,所述一号L型拉钩、所述二号L型拉钩在平面上相对旋转角度为大于0°小于等于180°。其优点是:...
- 胡秀年刘辉胡秀金刘斌胡日丽熊昌军陈日江
- 文献传递
- 肌腱移位重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总结探讨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伸拇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尺侧屈腕肌腱、旋前圆肌、掌长肌腱移位术重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手功能13例,非手术治疗22例。结果手术组13例经3~36个月随访,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为:优8例,良5例,手功能恢复基本满意;对照组19例获5~64个月的随访,疗效评定:良1例,可2例,差16例。结论肌腱移位术可作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手功能重建的首选方法。
- 陈日江吴福春吴益奇邱永荣邱汉民
- 关键词:桡神经肌腱移位
- 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钛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结果17例获随访1~5年,术后5个月骨折均愈合,4例合并术前股骨头坏死者有明显改善,余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在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较好临床疗效。
- 陈日江吴福春卢照应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瓣移植
- 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3—2013-06诊治的62例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资料,采用单切口单钢板固定28例,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34例。结果 62例术后随访7~9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64~91分,平均81分;其中优38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5.2%。单切口单钢板组HSS评分(77.99±7.03)分,单切口双钢板组HSS评分(83.82±5.7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1)。结论对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后侧柱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术后积极正确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且双钢板固定优于单钢板固定。
- 陈日江童艳吴福春廖发科李瑛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单切口双钢板
-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6—2016-05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2例髋关节疾患,其中采用DAA 32例(DA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40例(后外侧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DAA组手术时间较后外侧组长,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较后外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DAA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A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AA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但手术要求高,学习曲线较长。
- 陈日江刘辉廖发科吴福春邱汉民邱永荣胡秀年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 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分离损伤的稳定性安全性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4
- 2009年
- 自2002年5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分离损伤20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针对该类手术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 吴福春陈日江
- 关键词:骶髂关节钢板
-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与内侧髌旁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行直腿抬高动作及屈曲至90°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手术时间比内侧髌旁入路长,但切口长度比内侧髌旁入路组短,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首次行直腿抬高及屈曲90°均较内侧髌旁入路组早(P<0.05)。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3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患者能够更早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胡秀年廖发科廖元军兰伟斌陈日江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 近关节长节段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对策
- 2006年
- 吴福春陈日江
- 关键词:胫骨粉碎性骨折近关节节段外固定器固定高能量损伤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