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16年
-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调查。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0例,治疗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86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84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视力均无提高,67例(79.8%)视力下降,有33例(39.3%)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再次手术;治疗组术后视力无1例下降,89.5%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有36例(42.9%)发生浅前房,前房形成迟缓,治疗组患者仅1例(1.2%)发生浅前房,前房形成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手术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加以推广。
- 陈静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闭角型青光眼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取31~72岁无手术禁忌证的青光眼患者170例(214眼),治疗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86例(106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84例(98眼)。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发生率(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治疗组眼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1型,2型功能性滤过泡与3型,4型非功能性滤过泡之比值,治疗组为50:1,对照组为7:1(χ2检验,P<0.05),治疗组的滤过泡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费用不高,操作灵活,不失为目前临床主要的抗青光眼术式。
- 陈静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眼压滤过泡
- bFGF滴眼液与羟糖甘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滴眼液与羟糖甘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15例11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分为b FGF组、羟糖甘组及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炎治疗,b FGF组、羟糖甘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以b FGF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干眼症状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b FGF组治疗总显效率89.5%比羟糖甘组的70.3%、空白对照组的4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5wk干眼症状评分、CFS评分、SⅠt、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 FGF组术后2、5wk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羟糖甘组及空白对照组,羟糖甘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早期泪膜不稳定,出现干眼症状,b FGF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干预均能有效恢复患者泪膜稳定性,显著改善干眼症状,其中b FGF滴眼液效果更显著。
- 陈静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泪膜稳定性干眼症状
- 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视力改善的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视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分别在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研究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均<0.01),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7%vs 42.86%,P<0.01);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6.43%vs 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厚度、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能否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
- 陈静王继红
- 关键词:黄斑厚度视力改善
- 老年干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干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120例(124只眼)进行黄斑OCT检查,其中湿性型62只眼(湿性型组),干性型62只眼(干性型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检测的60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1 500μm处上、下、鼻、颞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距黄斑区中心凹6 mm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结果湿性型AMD组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和干性型组显著增厚[(324±127)μm比(224±35)μm、(240±40)μm,(375±158)μm比(294±35)μm、(300±42)μm,(304±103)μm比(267±48)μm、(276±50)μm,(350±108)μm比(285±23)、(310±24)μm,(321±80)μm比(274±45)μm、(305±50)μm](P<0.05);干性型组中心凹、鼻侧及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增厚(P<0.05),上方和下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型AMD组的神经纤维层(MNFL)及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E)相较于正常组及干性型组明显增厚[(77.8±10.1)μm比(27.5±7.4)μm、(33.7±9.1)μm,(309±28)μm比(240±13)μm、(237±15)μm](P<0.05);干性型组的MNFL较正常组增厚(P<0.05),干性型组RNE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可区别老年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全层视网膜、黄斑区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能为AMD的诊断提供依据。
- 陈静王继红朱兰芳
-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6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常规糖皮质激素和扩血管药物应用,治疗组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球后注射2ml,隔日1次,共10次。结果: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88.05%,视野平均缺损(MD)下降率为83.58%,视乳头水肿消退平均好转率为89.55%,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分别为73.57%、70.58%、72.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益于提高视力,减小视野损害,改善视乳头水肿情况。
- 陈静
-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