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冠群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译本
  • 2篇镜花缘
  • 2篇《镜花缘》
  • 1篇英译
  • 1篇英译本
  • 1篇源语
  • 1篇源语文化
  • 1篇强势
  • 1篇清初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西学
  • 1篇西学翻译
  • 1篇民初
  • 1篇明末
  • 1篇明末清初
  • 1篇科技翻译
  • 1篇个案
  • 1篇翻译

机构

  • 3篇湘南学院
  • 2篇湖南大学

作者

  • 4篇雷冠群
  • 1篇李建中
  • 1篇曾凡贵

传媒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是我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从翻译动机、翻译主体、译作选材和译入语文化背景这四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做一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对中国文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李建中雷冠群
关键词: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西学翻译
《镜花缘》林太乙译本中的杂合现象探究
起源于17世纪的“杂合”一词最先被运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随后逐步扩散至语言学,文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霍米·巴巴将这一术语引入文化研究领域并使其成为后殖民批评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杂合概念也逐渐成为译界的热门话题。与国外相比,...
雷冠群
关键词:《镜花缘》英译本源语文化
文献传递
《镜花缘》林太乙译本中的杂合现象探究
2012年
从霍米·巴巴杂合理论的视角,从语言、文化、文学三方面分析林太乙女士《镜花缘》英译本中的杂合现象,可发现:其译本中的杂合是作为族裔散居者的译者诠释母国文化的重要手段,译者自身与其所代表的华裔族群在杂合形成的第三空间中得以显身,进而在译文中实现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雷冠群曾凡贵
关键词:《镜花缘》
离散译者的强势显身——以林太乙英译《镜花缘》为个案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分析了林太乙女士的英译本《镜花缘》,发现身为离散译者的林太乙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音译,选择性删除与补偿,增补等一系列方法对译文进行操纵,实现自己在译本中的强势显身,从而使其代表的华裔族群在处于霸权地位的宿主文化中发声,显示自身的独特身份。
雷冠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