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泪小管吻合手术成功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0引言泪小管断裂是内眦部眼睑断裂伤中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能修复,将会导致终生溢泪、眼睑畸形等[1]。术中如何止血、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术后如何促进伤口愈合、如何防止吻合口阻塞等均是临床医生需面临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正是提高泪小管吻合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院于2009-01/2011-10对78例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成功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 韦敏韩伟罗清文高铁英梁娜
- 关键词:手术成功率泪小管吻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促进伤口愈合眼睑畸形
- 外伤致眼球脱臼的治疗
- 韦敏
- 提高泪小管吻合手术成功率的临床体会
- 目的:泪小管断裂是内眦部眼睑断裂伤中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能修复,将会导致终生溢泪、眼睑畸形等。术中如何止血、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术后如何促进伤口愈合、如何防止吻合口阻塞等均是临床医生需面临的...
- 韦敏
-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手术治疗吻合口阻塞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特发性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 2011年
- 特发性眼睑松弛症常伴有泪腺脱垂或泪腺异位,是发生在中青年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睑疾病。其发病早期,因只表现为“肿眼泡”而不易被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眼睑皮肤松弛变薄,外上眶缘可扪及一滑动的肿块,患者多在此临床表现期就诊。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对12例(23眼)特发性眼睑松弛症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韦敏多丽荣付永姝孙兰萍
- 关键词:眼睑松弛症特发性泪腺脱垂
- 氟哌啶醇致球后视神经炎2例被引量:1
- 2002年
- 武红旗韦敏
- 关键词:氟哌啶醇副作用视神经炎化学诱导病例报告
-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0引言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系因胚胎发育时期胚裂发育不全引起。我院于2003/2010年间诊治的先天性小眼球患者中,有5例为单眼无光感的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 韦敏孙兰萍
- 关键词:先天性小眼球眼眶囊肿义眼台植入术先天发育异常发育时期无光感
- 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
- 目的 探讨快速、简便地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有效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结果 39例39眼均成功吻合。结论 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易行的泪小管吻合方...
- 韦敏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时期及术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手术时期选择及3种不同术式矫正眼窝凹陷畸形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67例(67眼)患者分组,分别行不同种方法,不同时期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其中眼内容挖除联合双层帽状巩膜半包裹覆盖眶内Ⅰ期植入义眼台(A组)18例,异体巩膜前部包裹义眼台眶内Ⅰ期或Ⅱ期植入(B组)22例。无材料包裹Ⅰ期或Ⅱ期眶内直接植入义眼台(C组)27例。手术均为同一人操作,随访3~12个月。对其术后眼窝饱满程度、义眼活动度,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动度Ⅰ期与Ⅱ期植入两者比较在B组,C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植入3种术式义眼台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期植入两种术式义眼台活动度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同术式义眼台暴露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术式结膜切口裂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术后活动度比Ⅱ期植入好;3种术式术后义眼台暴露无显著差异。
- 梁娜宋秀君韦敏吕伟陈宁孟宏江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手术方式
- 异体巩膜联合自体结膜滑行瓣修复眼睑缺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联合自体结膜滑行瓣修复眼睑全层缺损的ll缶床效果。方法对10例因肿瘤切除术或外伤后造成的眼睑全层缺损范围等于或大于1/3眼睑的患者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滑行瓣修复眼睑后层缺损,并随访观察半年至2年。结果全部病例经眼睑重建术后,异体巩膜无溶解或排斥现象,植片生长良好,无巩膜暴露,眼睑形态基本正常,对眼球无刺激,对视功能无影响,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对于因肿瘤切除术或外伤造成的眼睑全层缺损,异体巩膜联合自体结膜滑行瓣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梁娜陈宁韦敏王瑞红闫红青
- 关键词:眼睑缺损巩膜异体结膜瓣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2年
-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可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翼状胬肉的眼部表现是结膜组织向角膜中央呈浸润性生长,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单纯手术切除不易切净,容易复发,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新的研究进展。
- 韦敏多丽荣付永姝李荣花朱振龙
- 关键词:翼状胬肉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