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患者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MMSE评分变化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 h、24 h、72 h,腰硬联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1 d,全麻组的患者出现19例POCD,腰硬联合麻醉组出现4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快,缩短了完全阻滞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
- 刘丽刘丽徐冰唐鸣巩文怡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连续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董章利沈泳坚张海东顾国清黄海峰陈晶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治疗DISC
- 吗啡和东莨菪碱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吗啡、东莨菪碱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后不用阿片类镇痛药,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吗啡5 mg、东莨菪碱0.6 mg及布比卡因12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自控镇痛。测定两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术后24、48、72、96 h的神经适应能力评分(NACS)及观察组产妇术后镇痛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均小于1.3±1.43。两组新生儿于以上4个时点的NACS评分均在35分以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东莨菪碱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无明显不良影响,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的。
- 沈泳坚董章利蒋淼顾国清李凡
- 关键词:吗啡刮宫产术神经生理学
- 盐酸吗啡硬膜外镇痛配伍药物的高效液相检测法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盐酸吗啡、盐酸布比卡因、氟哌利多和氢溴酸东莨菪碱配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inertsilODS)(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10nm;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5.7)(50:50);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盐酸吗啡浓度在11.17~83.775μg/ml、盐酸布比卡因浓度在255.97~1919.775μg/ml、氢溴酸东莨菪碱浓度在2.552~19.14μg/ml、氟哌利多浓度在10.28~77.10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盐酸吗啡99.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盐酸布比卡因100.4%(RSD为0.5%)、氢溴酸东莨菪碱99.49%(RSD为1.2%)、氟哌利多100.03%(RSD为0.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吗啡、布比卡因、东莨菪碱和氟哌利多配伍检测的方法。
- 董章利程凯军顾国清黄海峰刘德华宋之贤乐健
- 关键词: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配伍
- 增强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11例报告
- <正>目的:观察增强疗法(Prolotherapy)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下腰痛病人11例,病程6月-2年,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7-70岁,其中腰椎增生症7例,骨质疏松症1例,肌筋膜炎3例。就...
- 张海东董章利顾国清
- 文献传递
- 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因子与SIRS关系及其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SIRS与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IRS组(Ⅰ组,17例),非SIRS组(Ⅱ组,13例)及SIRS治疗组(Ⅲ组,1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PF)、治疗后48h(AF48)及治疗后10d(AF10d)血清内5种促炎细胞因子和2种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观察Ⅰ组、Ⅲ组SIRS状态的变化。结果PF时,7种细胞因子,Ⅰ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Ⅱ组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AF48时,5种促炎细胞因子,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而Ⅱ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2种抗炎细胞因子,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治疗后10d,7种细胞因子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SIRS状态变化,Ⅰ组,AF48时仍为SIRS,于第10天已无SIRS,Ⅲ组,AF48和AF10d都无SIRS存在。结论促炎细胞因子是SIRS形成的前提,而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是决定SIRS的关键;血液滤过是终止SIRS的有效方法。
- 顾国清唐鸣鲍洁沈泳坚张根发王青
- 关键词:血液滤过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16 年1 月—2018 年6 月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共计60 例。ASA 分级Ⅱ~Ⅲ级,BMI 18.5~23.9 kg/m2,使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碎石通道建立完成(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患者出PACU 即刻、术后2 h、术后4h 和术后12 h 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T1~T3 时点MAP、HR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出PACU 即刻、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PONV 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嗜睡、头晕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未见气胸、呼吸困难、神经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等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维持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发挥了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 顾国清唐鸣
- 关键词:超声椎旁神经阻滞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镇痛血流动力学
- 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右美托咪定应用浓度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右美托咪定应用浓度。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0.5μg/ml的右美托咪定联合0.1%的罗哌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1.0μg/ml的右美托咪定联合0.1%的罗哌卡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痛的有效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较好,镇痛有效率高达94.0%远远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基本一致,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降至(2.2±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人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ml的右美托咪定联合0.1%的罗哌卡因,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顾国清张海东唐鸣
- 关键词:麻醉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