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悦
-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酵母菌对乳酸菌发酵特性及信号分子AI-2活性的影响
- 以屎肠球菌8-3和酿酒酵母J8为实验对象,分析酿酒酵母J8对屎肠球菌8-3生长的影响,同时结合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生物学方法等探究共培养对屎肠球菌8-3发酵特性及信号分子AI-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酿酒酵母J8可以...
- 顾悦田建军刘敏敏李博张悦贺银凤
- 关键词:食品发酵酵母菌乳酸菌发酵特性
- 高产生物膜乳酸菌抗逆性及其抗氧化特性被引量:9
- 2021年
- 为了揭示乳酸菌生物膜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2株乳酸片球菌RJ2-1-4、TG1-1-10和2株植物乳杆菌RJ1-1-4、RM1-1-11(菌株均高产生物膜)为研究对象,探究浮游态、被膜态菌株对酸、碱、胆盐、模拟人工胃肠液的耐受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极酸条件下,菌株生长受到抑制,但是p H值3.0时,被膜态RM1-1-11生长量显著高于浮游态(P<0.05)。随着p H值递增,菌体密度增加,在p H值7.0-9.0时,碱性环境对除TG1-1-10外其他3株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当胆盐浓度为0~0.03%时,菌株生长有小幅度上升,且被膜态菌株RJ2-1-4、TG1-1-10生长量显著低于浮游态(P<0.05);但随着胆盐浓度继续增加,菌株生长受到抑制,除浮游态菌株TG1-1-10外,其余3株菌被膜态菌株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浮游态;菌株在模拟人工胃肠液中处理3 h后发现,相比于浮游态菌株,被膜态各菌株在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均有所提高。4株菌对于不同种类自由基均有一定清除能力,清除率从高到低分别为HO·、DPPH·、脂质过氧化、超氧阴离子,其中RJ1-1-4浮游态菌悬液对DPPH·清除率为214.12μg/m L,RJ2-1-4被膜态无细胞提取物、TG1-1-10浮游态无细胞提取物对HO·清除率分别为713.81μg/m L和637.01μg/m L,RJ2-1-4浮游态无细胞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93.80μg/m L,RM1-1-11被膜态菌悬液对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率为122.82μg/m L。结果表明:生物被膜状态下的乳酸菌对于酸、碱、胆盐、模拟人工胃肠液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菌株间存在特异性,即使是同一种属也不相同;被膜态菌株的抗氧化能力高于浮游态,但是对于不同种类自由基会有不同的结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在被膜态下抵抗环境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张悦贺银凤顾悦王艳郑砚学
- 关键词:抗氧化生物膜乳酸菌抗逆性
- 高吸附铅乳酸菌的微胶囊化及特性被引量:5
- 2021年
- 乳酸菌作为人体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在肠道内发挥益生作用,然而,其不良的环境耐受能力,使其生长、定植受到影响。研究乳酸菌的微胶囊化对提高其环境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高耐受和吸附铅能力的戊糖片球菌10-a-1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微胶囊,并优化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壳聚糖进行二次包埋,比较两种微胶囊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水油质量比30∶120,酸钙质量比3∶1,转速600 r/min,钙胶质量比1.5∶9条件下的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5.6%。对比两种微胶囊的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放快;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耐胃肠液的效果好,存活率高;两种微胶囊均可增强模拟胃肠液处理中菌吸附铅的能力,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对铅的吸附效果更好。在4°C和20°C条件下分别贮藏28 d,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中菌的存活率最高。微胶囊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戊糖片球菌10-a-1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减小模拟胃肠液处理对戊糖片球菌10-a-1吸附铅能力的影响。
- 董阳贺佳鑫顾悦贺银凤
- 基于OBE理念下高校食品类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被引量:2
- 2021年
- 随机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12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确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困难。依据调查结果,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构建结合OBE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在OBE理念及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下形成正确的、全新的学习方法。
- 李丽杰田建军杨飞芸陈霞顾悦
-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学生自主性学习
- 外源信号分子AI-2对发酵乳杆菌TG4-1-1和乳酸片球菌11-3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 2023年
- 研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对发酵乳杆菌TG4-1-1和乳酸片球菌11-3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信号分子AI-2对乳酸菌分泌胞外多糖的调控机制。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哈维氏弧菌BB170生物发光法测定菌株不同培养时间胞外多糖产量和AI-2活性,筛选添加最佳浓度的外源信号分子AI-2,测定菌株的生长量、胞外多糖产量、AI-2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冷冻干燥后多糖形态。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TG4-1-1和乳酸片球菌11-3均在10 h时AI-2活性最强,2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95.863±1.643)mg/L和(125.179±1.458)mg/L。100μmol/L外源AI-2为菌株TG4-1-1和11-3的最佳添加浓度,而该浓度对两株菌各阶段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菌株TG4-1-1在16~22 h和菌株11-3在13~22 h的胞外多糖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同时,显著增强试验菌株在10 h时AI-2的活性(P<0.05)。添加100μmol/L外源AI-2培养13 h后菌体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形态饱满,其对胞外多糖形态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I-2可促进菌株TG4-1-1和11-3胞外多糖的产生,为Lux S/AI-2 QS系统调控胞外多糖研究提供参考。
- 王艳顾悦郑砚学张悦贺银凤
- 关键词:发酵乳杆菌乳酸片球菌胞外多糖
- 家畜肌内脂肪沉积过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会影响肉的嫩度及风味等理化性质。文章结合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过程,包括脂肪酸的转运、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阐述了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脂肪酸合成酶(FAS)...
- 顾悦张保军高爱武
- 关键词:肌内脂肪脂肪代谢候选基因
- 环境胁迫对屎肠球菌8-3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以酸马奶酒中分离出的1株高产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8-3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菌株生长环境(p H值、温度、渗透压、营养条件)探究对菌株Lux 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采用生物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信号分子AI-2产量及相关基因lux S和pf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酸性胁迫会诱导E.faecium 8-3信号分子AI-2的产生,碱性条件下菌体生长旺盛,菌体密度主要介导信号分子AI-2产生;在渗透压和低温胁迫时,E.faecium 8-3菌体密度和信号分子AI-2的产生同时受到抑制,菌体密度调控信号分子AI-2的产生;低6-82营养胁迫可以诱导E.faecium 8-3产信号分子AI-2。不同环境胁迫下E.faecium8-3的lux S和pfs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Lux S/AI-2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菌株的抗逆过程。
- 顾悦李博吴荣田建军吴敬贺银凤
- 关键词:环境胁迫基因表达
- 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合成并释放一种叫做信号分子的化学因子,作为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的介质。这种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水平,会对细菌生理性状的表达产生调控作用,即群体感应现象。细菌群体感应现象对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群体感应抑制剂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根据细菌分泌信号分子类型的不同,综述了不同细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 吴荣顾悦张悦钟华晨贺银凤
- 关键词:食品保质期
- 酵母菌对乳酸菌发酵特性及信号分子AI-2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以屎肠球菌8-3和酿酒酵母J8为实验对象,分析酿酒酵母J8对屎肠球菌8-3生长的影响,同时结合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生物学方法等探究共培养对屎肠球菌8-3发酵特性及信号分子AI-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酿酒酵母J8可以促进屎肠球菌8-3的生长,同时共培养可以提高发酵乳中游离氨基氮、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和乙醛的含量,并提高乳酸、丙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甲酸、戊酸和维生素的含量,但对乙酸、丁酸和丁二醛的影响较小;同时,酿酒酵母J8对信号分子AI-2的活性呈极显著抑制作用。
- 顾悦田建军刘敏敏李博张悦贺银凤
- 关键词:共培养发酵特性
- 信号分子AI-2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很多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小分子量的自诱导分子,也称为信号分子,当其随着细胞数量增加而积累到一定阈值时能够调控细菌特定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多数自诱导分子具有物种特异性,但很多种属的细菌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自诱导分子AI-2,AI-2被认为是细菌种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定量检测AI-2对于研究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标准的定量检测AI-2的方法。因此,本文就目前关于AI-2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 燕彩玲李博顾悦贾原博刘亚东贺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