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有霞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在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影像学研究
- 金新安李敬矿曾焕忠黄潮桐蔡淑芳陈小聪颜有霞高明生王斌黄炎标区俊兴
- 在国内首次提出用螺旋CT检查植入人体骨髓腔内的可吸收髓内钉,取得了满意效果,解决了用可吸收髓内钉固定骨折的病例,传统X线平片无法显示植入人体骨髓腔内的可吸收髓内钉,无法观察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现状,同时解决了开发新...
- 关键词:
- 早期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胎盘植入的18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8例中术前16例MRI诊断为胎盘植入,1例诊断为不除外胎盘植入,1例诊断未见明显异常,MRI诊断准确率为89%。MRI上16例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结合带完整性破坏,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壁内出现高信号灶,11例病灶内见混杂信号影。2例仅累及子宫结合带,11例突入肌层或肌层局部明显变薄,5例基本位于肌层内。增强扫描示16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14例病灶内见结节样、花瓣样强化,7例坏死区不强化,16例增强中晚期持续明显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上4例病灶呈明显高信号。结论早期妊娠胎盘植入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及结合带不完整,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内出现高信号灶。
- 颜有霞蔡淑芳黄葵芳陈伟方桂求任晓苏
- 关键词:妊娠初期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结合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应用研究
- 毛泽庆党雅梅黄刚郭青赵雪梅徐香玖崔兰兰颜有霞
- 本研究课题为自选项目,研究内容属于临床应用研究领域。我们将CT后处理技术和三期增强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试图提高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多层螺旋CT更好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该课题对52例进展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进展期胃癌三期增强仿真内窥镜
- 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X线、CT特征。方法:收集11例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为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它们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6例肿块向双侧生长,5例肿块偏一侧生长;11例前纵隔巨大肿...
- 颜有霞陈小聪金新安蔡淑芳张金娥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多模态影像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及CT增强、CT肺部高分辨扫描多模态影像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的28例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42~78岁)的多模态影像资料、TNM分期。以原发灶SUVmax值10为界分为两组,两周期化疗后复查PET/CT,比较化疗前后原发灶大小、SUVmax、TNM分期的变化。治疗前后的SUVmax的变化率用t检验分析。结果 28例小细胞肺癌CT增强扫描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强化多不均匀;PET/CT原发灶SUVmax>10的16例,SUVmax≤10的12例,经两个周期化疗后,与SUVmax>10组比较,SUVmax≤10组患者原发灶明显变小、SUVmax显著降低、转移灶明显减少;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率经t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SUVmax≤10组对化疗更加敏感。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对SCLC的定性诊断、精确分期、疗效判定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SUVmax可作为预测SCLC化疗预后的参数。
- 颜有霞肖立志谭延林王云华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小细胞肺癌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的胃癌分期与病理对照
- 目的:将胃镜证实胃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横断面及多种后处理图像与手术大体标本及病理做对照性研究。旨在探讨MSCT对胃癌分期的准确性,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术后预后的估计。方法:对术前经胃镜活检证实的39例胃...
- 颜有霞
- 关键词:胃癌分期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手术病理病理对照
- 文献传递
- 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特点及高原环境对PF的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平原组海拔(200~600)m及高原组海拔(3 100~4 500)m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各100例,观察两组病例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特征,并对两个地区COPD患者中PF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表现包括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间质改变,肺间质改变主要有小叶间隔增厚、网状影、磨玻璃影及蜂窝状影;平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19例,发病率为19%,高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37例,发病率为3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3,P<0.05)。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F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影像学表现更为严重、更为明显;HRCT对诊断COPD合并PF具有重要的影像学价值。
- 白峻虎颜有霞杨丛珊汪静静李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HRCT
- 海马硬化的MRI及^1H-MRS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颞叶癫痫与海马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磁共振及波谱成像(1H-MRS)在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包括SE T1WI、FSE T2WI、FLAIR T2WI序列)及1H-MRS资料,重点分析FLAIR T2WI征象及1H-MRS的NAA、Cr、Cho波峰特点。结果:FSET2WI发现高信号病灶41例(73%),FLAIR T2WI发现异常45例(80%),1H-MRS发现异常53例(95%),3例在MRI及1H-MRS均未见异常。结论:1H-MRS可在MRI出现改变之前发现海马硬化改变,FLAIR T2WI序列优于FSE T2WI。FLAIR T2WI和1H-MRS检查相结合,可对海马硬化或伴有海马胶质细胞增生者进行早期诊断,提高了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度。
- 颜有霞梁长虹黄飚刘于宝
- 关键词:海马硬化磁共振成像
- PET-C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实性占位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PET-C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影像学对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资料57例,所有患者均做了PET-CT和普通CT,分别观察病灶在PET-CT和CT上的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证实23例肝脏泡型棘球蚴病,18例为胆管细胞型肝癌,7例转移瘤,5例肝脓肿,4例肝脏结核;PET-CT与普通CT对肝泡型棘球蚴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泡型棘球蚴病具有特征性的PET-CT表现,可作为与其他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依据。
- 颜有霞王思云杨燕青李焱路萍
- 关键词:PET-CT
- 肝脾损伤的MSCT及其血管成像与彩色超声对照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MSCT及其血管成像与彩超在肝、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肝、脾损伤病例36例,分析CT征象并与彩色超声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肝损伤17例,其中肝实质损伤9例,肝包膜下血肿6例;肝实质损伤合并包膜下血肿2例。脾损伤19例,其中实质损伤9例,包膜下血肿10例。MSCT与彩色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和89%,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1,P<0.05)。结论MSCT及其血管成像较彩超更立体、直观地显示肝、脾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 颜有霞张金娥陈小聪蔡淑芳
- 关键词:肝脾损伤MSCT彩色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