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凤昌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艾滋病
  • 1篇性传播
  • 1篇异性性传播
  • 1篇中毒
  • 1篇水氟
  • 1篇水氟含量
  • 1篇水污染
  • 1篇疟疾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污染
  • 1篇误解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者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综合...
  • 1篇患病
  • 1篇患病率
  • 1篇患病情况
  • 1篇获得性

机构

  • 4篇蚌埠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马凤昌
  • 2篇陈军
  • 2篇王祥
  • 2篇陆露
  • 1篇陈敏
  • 1篇沈雁

传媒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人民周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蚌埠市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氟水源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为城市改水降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蚌埠市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饮用井水,其取样875份,检测水氟含量。通过Dean氏法调查每个行政村5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蚌埠市地下水平均水氟含量为0.50mg/L,最高1.36mg/L,最低0.05mg/L。高氟水源的井深度在7~18m之间,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结论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高氟水源的分布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儿童氟斑牙患病高度散发,患病率与患病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王祥陆露马凤昌陈军
关键词:水污染氟中毒患病率
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人群时空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2022年蚌埠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的时空特征,为艾滋病针对性防控以及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蚌埠市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8软件构建病例的地理数据库,进行空间描述,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与局部莫兰指数(AnselinLocal Moran's 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10.1进行空间扫描分析,并用ArcGIS 10.8可视化展示空间聚集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2022年蚌埠市共发现438例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男性,大于6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离异或丧偶,性伴侣≥2人分别占78.31%、50.68%、56.39%、73.06%、45.66%和84.47%。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在蚌埠市的分布历年呈现全局空间自相关(Z=2.086,P=0.037;Z=2.111,P=0.035;Z=2.559,P=0.011;Z=2.573,P=0.010;Z=2.113,P=0.033),局部自相关表明应重点关注双忠庙镇、申集镇、小圩镇和城关镇等地区。空间扫描表明2019—2021小圩镇、申集镇等地区出现空间聚集性(RR=13.99,LLR=78.12,P<0.001)。结论2018—2022年蚌埠市病例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应重点关注蚌埠市东部小圩镇、申集镇以及中部治淮街道、东升街道等聚集地区。
韩解潘阳陈敏马凤昌王祥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异性性传播
蚌埠市2000~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及控制措施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蚌埠市疟疾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8年疟疾流行及其控制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蚌埠市疟疾疫情从2001年(发病率4.02/万)快速上升后,2003年和2006年的发病率分别达到10.97/万、10.18/万。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8、9月份。通过采取监测和传染源控治等一系列控制措施,2007年、2008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到6.29/万、4.03/万。结论蚌埠市的疟疾疫情经历了从低发、高发到有效控制3个阶段。控制传染源是控制疟疾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陆露陈军沈雁马凤昌
关键词:疟疾
对艾滋病的误解,你“躺枪”了几条
2017年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1985年6月,在北京协和发现中国首例艾滋病病人,该病人是一位境外旅游者,是美籍阿根廷人。到现在为止,艾滋病经历了传入、扩散和快速增长的过程,在我国已有31年的时间。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老年人已成为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马凤昌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解高危人群旅游者病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