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 作品数:65 被引量:554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 国家烟草专卖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6年 为优化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0.0%)相比,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后能一定程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且1.0%添加量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其次为0.5%及2.0%的添加量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2.0%添加量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机氮的矿化及硝化速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较高量的烟秆生物质炭(2.0%)添加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于烟田土壤的增碳固氮效应及废弃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志刚 张继光 申国明 高林 王瑞 孟贵星 张继旭 戴衍晨关键词:土壤 碳矿化 氮矿化 土壤类型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012年 土壤是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环境因素,不同植烟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有较大影响。笔者综述了不同土壤类型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分别从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特性、不同土壤类型对烟草根系生物学特性影响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特性影响研究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植烟土壤类型研究进行了展望。 高林 董建新 武可峰 梁洪波 王世建 管志坤关键词:土壤类型 烟草 生长发育 湖北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研究传统药用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内生真菌的丰富度,揭示其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为烟草内生真菌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烟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以香农多样性指数及相对分离频率反映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从不同组织部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海拔样地的健康烟草中共分离获得539株内生真菌,根据r DNA-ITS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31属73种,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78,曲霉属Aspergillus和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其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22.63%和12.99%。其分布规律表现为茎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叶部和根部;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内生真菌多样性逐步增多;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烟草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分布表现出组织、生长时期、海拔高度专化性。阐明内生真菌在烟草中的分布规律,可以为烟草内生真菌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盼盼 袁晓龙 李金海 申国明 高林 李青诚 高加明 张鹏关键词:烟草 内生真菌 多样性 种群结构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6年 通过2009~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小麦及玉米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及速效养分指标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等量玉米秸秆还田效果优于小麦秸秆。PCR-DGGE的检测结果显示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真菌丰度和香浓多样性指数随着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小麦秸秆在中量还田时(4500 kg hm^(-2))多样性最高,且等量玉米秸秆还田在提高真菌多样性的效果优于小麦秸秆。此外,秸秆还田各处理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真菌多样性相似系数均大于0.73。特异条带的测序显示,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1500 kg hm^(-2)还田处理中,隐囊菌属真菌(Apanoascus)及毛壳属真菌(Chaetomium)出现,玉米秸秆还田7500 kg hm^(-2)处理,两种特异性的真菌类群(Uncultured Eukaryote和Fungal sp.CRS567818T-1)出现。且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钾及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烟田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这有助于烟草土传病害控制、烟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薄国栋 申国明 张继光 刘德虎 张忠峰 高林 于会泳 王毅关键词:秸秆还田 植烟土壤 真菌多样性 PCR-DGGE 不同移栽期对恩施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2011年 为了明确移栽期对恩施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湖北恩施的宣恩、利川和巴东3个县(市)开展了烤烟移栽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当年气候条件特点,以宣恩试验点为代表的相同海拔区域,移栽期较常规移栽期适当提前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4月29日移栽的处理烟株田间长势、烤后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均优于5月6日,5月13日和20日的处理,建议宣恩试验点烟苗在4月底5月初移栽;以利川试验点为代表的相同海拔区域,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5月13日和20日移栽的烟株在各方面表现较好,建议在5月中旬移栽以获得优质烟叶;以巴东试验点为代表的相同海拔区域,5月9日移栽的烟株比提前或推迟移栽的经济效益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比较好,成熟期雨量较少,建议在5月中上旬移栽以保证当地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烟叶产质量。 向德恩 时鹏 申国明 梁晓芳 谭军 高林 王正旭 刘光亮 李满良关键词:恩施烟区 移栽期 烤烟 烟草种植起垄高度与移栽深度的交互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2012年 测定了3种垄高(20、30、40 cm)、3种移栽深度(6、10、15 cm)完全组合9种处理烟株团棵期的发病率,团棵期和平顶期的农艺性状、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产值,并检测了各处理上橘二(B2F)、中橘三(C3F)和下橘二(X2F)烟叶中的还原糖、总糖、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结果表明,起垄高度40 cm、移栽深度6 cm的处理团棵期发病率最低,为0.67%;起垄高度40 cm、不同移栽深度的3种处理团棵期发病率低于其他2种垄高;起垄高度40 cm的处理更有利于烟株的早期生长发育;垄高40 cm、移栽深度10 cm的处理上中等烟比例、产量、产值都最高,分别为81.41%、231.69 kg/667m2、3482.94元/667m2,与其他处理呈显著性差异。 于会泳 高林 王毅 张忠锋 石屹关键词:烟草 移栽深度 交互效应 烟草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筛选了烟草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的3种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以透析法测定烟草绿原酸脂质体的包埋率;以包埋率和粒径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结合超声法和逆相蒸发法3种制备方法;考察蛋黄卵磷脂与绿原酸的比例、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及超声时间对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包埋率和有效载量的影响;以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蛋黄卵磷脂与绿原酸质量比9∶1、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实际超声时间5 min所制备的烟草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7.16 nm,分散性良好,包埋率和有效载量最高分别达到88.02%和9.69%;包埋后的脂质体热稳定性和碱性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紫外测试表明绿原酸被成功包覆在脂质体中。上述结果表明乙醇注入结合超声法制备的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粒径小、分散性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碱性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扈瑞瑞 申国明 高林 张晓鸣 夏书芹 程昌合 李力群 王英旗 王树键关键词:脂质体 稳定性 四环素对土壤碳氮矿化及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为明确抗生素残留的烟田生态效应,采用微宇宙试验系统研究四环素添加对土壤碳氮矿化及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量四环素添加(50、5 mg/kg)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无明显影响,但高添加量(500 mg/kg)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后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培养结束时比对照增加13.75%,显示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一定刺激作用。四环素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及硝化速率整体上均高于对照,特别是在培养前期(28 d)的土壤氮素硝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与对照差异不大。低浓度四环素溶液对烟草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四环素溶液(>80 mg/L)则对烟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此外,四环素浓度与烟草种子根长的抑制率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根伸长抑制率的IC10、IC50分别为6.65、110.20 mg/L,而且根伸长抑制率与四环素浓度呈对数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四环素长期暴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烟田土壤的碳氮转化功能,并对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但四环素进入农田后对土壤养分转化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机制及其风险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继旭 张继光 张继光 孔凡玉 申国明 王瑞 高林 窦玉青 窦玉青 王红刚 张忠锋关键词:四环素 烟草 碳矿化 氮矿化 根伸长 种子萌发 氨基酸钙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进一步优化烤烟营养调控技术、提升烟叶品质,采取大田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氨基酸钙对烤烟生长以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钙后烤烟田间长势较好,平顶期烟株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常规对照,烤后烟叶具有较高的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能够增加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施用氨基酸钙对烟叶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提升烤后上部烟叶的两糖含量,并对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分次施用氨基酸钙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酸钙的施用方式以在团棵期或旺长期分次施用较为适宜。 高加明 黄广华 任晓红 霍光 顾俊杰 王晓 刘志宇 师超 陈国权 赵安民 高林关键词:烤烟 烟株生长 烟叶品质 硒对铬-牛血清白蛋白互作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为明确Se(Ⅳ)是否影响Cr(Ⅵ)-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互作体系,进而降低Cr(Ⅵ)对蛋白的毒性效应,联合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从结合特征、作用力类型、结合位点等研究了Se(Ⅳ)对Cr(Ⅵ)-BSA互作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Cr(Ⅵ)-BSA互作使得BSA紫外吸收增加、峰位红移、空间构象改变,表明Cr(Ⅵ)与BSA有明显的结合特征。Se(Ⅳ)与BSA未发生有效的结合,对BSA的构象和光谱特征均无显著影响。Cr(Ⅵ)能够猝灭BSA的特征荧光,是由于生成了不发荧光的1∶1基态配合物,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范特霍夫(Van t Hoff)方程确定了焓变(△H=-53.528 kJ·mol-1)、熵变(△S=-0.110 kJ·mol-1·K-1)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0),进而推断出二者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且Cr(Ⅵ)与BSA体系的相互作用为自发过程。BSA-Cr(Ⅵ)的结合距离是0.14 nm,结合位点为siteⅡ。在Cr(Ⅵ)-BSA互作体系中,Se(Ⅳ)的添加并未改变由Cr(Ⅵ)作用引起的BSA构象和光谱特征改变。 刘康 胡承孝 蔡苗苗 高林 张梦娇 巴蕾 杨丹丹 王旭 赵小虎关键词:硒 铬 牛血清白蛋白 空间构象 光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