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静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mg/m2与10mg/m2)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
- 齐越吴炜王永庆夏海龙曾庆曙夏瑞祥杨明珍王霖黄震琪刘沁华李庆生鲍静陈小文倪婧
-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率
- 文献传递
- METTL1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TL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诊断及对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会(MMRF)及基因型-组织表达项目(GTEx)数据库中分析参与N6-甲基腺苷(m6A)修饰的各基因在MM中表达水平及预后潜力。分别收集26例初次诊断MM患者及19例标准方案治疗后MM患者骨髓标本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采用qRT-PCR技术测定m6A各基因表达量;同时收集MM初诊患者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肌酐(Scr)、血清钙离子(Ca^(2+))、β-微球蛋白(β-MG)、骨破坏、ISS分期、分型、生存期(OS),对上述指标进行METTL16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检测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8及趋化因子(CCL)2、CCL3、CCL4表达水平,并对其与METTL16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分析提示METTL16在MM患者样本中较正常对照表达显著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qRT-PCR结果显示,MM初诊患者骨髓中METTL1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其表达与血红蛋白、白细胞、骨破坏及分期、生存期等均有相关性,且其表达与CCL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ETTL16在MM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贫血、更严重的骨质破坏及更晚的分期等相关,可能提示不良预后。METTL16与CCL4表达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通过相关通路发挥相应致病作用。METTL16在MM的诊疗中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汪万杰许晗许婷婷鲍静夏瑞祥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炎症因子趋化因子CCL4
-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与临床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ITP组(40例),10例为单一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6例为单一抗GPIbα抗体阳性,20例为双抗体阳性,4例为双抗体阴性。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抗GPⅡbⅢa抗体(b=-0.071,P〈0.01)、抗GPIbot抗体(b=-0.092,P〈0.01)均与采血时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后,双抗体阳性组8例治疗无效,单抗体阳性组(16例)1例治疗无效(Х^2=6.09,P〈0.05)。结论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对鉴别特发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价值,抗体种类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 鲍静倪合宇夏瑞祥曾庆曙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体血小板糖蛋白
- ITP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和GPIbα)与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并探讨特异性自身抗体与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静丙)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针对性,以便得到更经济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ITP提出新的分型依据。方法应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抗GPⅡb/ⅡIa,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双抗体阳性组与单一抗GPIbα抗体阳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995,P>0.05)双抗体阳性组与单一抗GPⅡb/ⅡIa抗体阳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439,P<0.01),后者优于前者;单一抗GPⅡb/ⅡIa抗体阳性组,双抗体阳性组,双抗体阴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静丙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GPⅡb/Ⅲa和GPIbα)及种类数目与ITP的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静丙)有一定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意义。以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为ITP进行新的分型依据尚不足,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陶莉莉鲍静缪华伟杨明珍夏瑞祥倪合宇曾庆曙
-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糖蛋白
-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自身抗体与ITP病情间的关系,评价其在I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40例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19+、CD19+CD5+)水平。结果 ITP组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30例,抗GPIbα抗体阳性26例,其中25%患者仅为单一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15%患者仅为单一抗GPIbα抗体阳性,50%患者为双抗体阳性,10%患者为双抗体阴性。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对照组均为阴性。单抗体阳性组采血时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低于双抗体阴性组(P<0.05);双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亦明显低于单抗体阳性组和双抗体阴性组(P<0.05)。IT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CD4+/CD3+CD8+比例减低,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双抗体阳性组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单抗体阳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对鉴别IT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价值,自身抗体与ITP的病情有一定关系;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T、B淋巴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鲍静倪合宇夏瑞祥曾庆曙杨明珍夏海龙李嘉嘉
- 关键词:自身抗体血小板糖蛋白淋巴细胞亚群
- miR-9-5p靶向TIMP2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miR-9-5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相互作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初诊MM和复发MM各9例患者骨髓样本中miR-9-5p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U266细胞分为miR-对照组、miR-9-5p组、pcDNA3.1组、pcDNA3.1-TIMP2组、miR-9-5p+pcDNA3.1组、miR-9-5p+pcDNA3.1-TIMP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过表达miR-9-5p和TIMP2对U26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9-5p和TIMP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初诊MM患者相比,复发MM患者miR-9-5p表达水平升高,TIMP2表达降低;miR-9-5p和TIMP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miR-对照组相比,miR-9-5p组MAP1LC3B-Ⅱ的表达水平降低,MAP1LC3B-Ⅰ和SQSTM1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IMP2组MAP1LC3B-Ⅱ的表达水平升高,MAP1LC3B-Ⅰ和SQSTM1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TIMP2是miR-9-5p的靶基因。结论miR-9-5p靶向TIMP2抑制MM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从而促进MM的发生发展。
- 方杰黄芮郑红慧贾倩倩鲍静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噬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 mg/m2与10 mg/m2)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
- 齐越杨明珍王霖黄震琪刘沁华李庆生鲍静陈小文倪婧吴炜王永庆夏海龙曾庆曙夏瑞祥
-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 文献传递
- 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内科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证据掌握、分析能力、学习态度4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能提高学生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推广。
- 鲍静王继年周晓余皖婉
- 关键词:循证医学案例教学内科学
-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70例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等.方法 回顾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诊治的ITP患者170例,并按患者的年龄、性别、初始症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相关不良...
- 鲍静夏瑞祥
- 文献传递
- E139.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CD4+CD25+调节T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 鲍静夏瑞祥曾庆曙杨明珍夏海龙李嘉嘉倪合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