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麻醉方式在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应用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04例在我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与喉头喷雾组,每组52例。雾化吸入组给予雾化吸入麻醉,喉头喷雾组给予喉头喷雾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的优良率为96.2%显著高于喉头喷雾组的82.7%(χ~2=4.981,P=0.026);雾化吸入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喉头喷雾组的19.2%(χ~2=4.308,P=0.038)。结论雾化吸入麻醉效果良好,药物深入气管与支气管,患者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黄俊霞代彭威赵梅珍张秀珍刘晓伟陈辉朱建业
- 关键词:支气管镜麻醉雾化吸入喉头喷雾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患者53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及喉罩置入全凭静脉麻醉,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积极治疗伴发病,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实施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手术顺利,麻醉安全。
- 梁亚霞徐向峰黄俊霞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麻醉
- 咪达唑仑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并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干样特性及AKT磷酸化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干样特性及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用浓度咪达唑仑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活力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剂量;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半胱天冬酶(Caspase)-3、Caspase-9];显微观察干细胞成球;Western印迹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OCT)4、性别决定区γ框蛋白(SOX)2和AKT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AKT的核转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5μmol/L咪达唑仑组对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随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明显减少。CCK8实验结果,筛选4个剂量组(0、75、150、30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除75μmol/L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150、300μmol/L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克隆细胞形成率、干细胞成球数量及直径、OCT4及SOX2表达量、AKT的磷酸化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 咪达唑仑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干样特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OCT4表达,减少癌细胞内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抑制AKT磷酸化水平及AKT核转位。缓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 黄俊霞郭志鹏张秀珍朱建业金道远王旭
- 关键词:咪达唑仑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
- 布托啡诺联合隐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术后剧烈疼痛可持续48 h以上[2],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等。隐神经阻滞(SNB)可为膝关节前方提供充分镇痛,但并不能缓解关节后方疼痛,而关节后方疼痛往往是中重度疼痛[3-4]。
- 信文启黄俊霞闫增杨晴李爱香张义轩
- 关键词:布托啡诺关节功能恢复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和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代彭威黄俊霞张晓光王伟宛磊黄贺军李道选
- 关键词: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髋臼骨折
- 探讨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用最先进的超声技术对组织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以及对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名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健康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将上肢神经缺陷或锁骨上臂丛阻滞禁忌的患者排除。结果 60例病人(男性41名,女性19名)参与了本研究。手术时间为(79.5±38.2)min,15例前臂手术,13例腕部手术,32例手和手指手术。所有患者都获得局麻药均匀扩散图像,在手术的过程只出现了轻微疼痛的患者有6例,芬太尼、盐酸异丙嗪合剂2ml注射后完成手术。结论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准确性的提升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是如今成功的典范。
- 黄俊霞赵梅珍代彭威张秀珍金道远陈辉朱建业
- 关键词:超声检查臂丛神经阻滞
- 严重强直性脊柱炎麻醉方式的选择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2例,麻醉前行心肺功能及气道评定,根据气道是否紧急及喉镜显露分级,选择不同的全麻诱导方式及气管插管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非紧急气道组一次插管成功15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紧急气道组1例患者鼻中隔严重偏曲,无法经鼻插管。非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6/17),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5/15)。两组一次插管总成功率为93.7%。31例患者经过2—3周的住院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麻醉前气道评估和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 赵梅珍梁亚霞黄俊霞陈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麻醉方式
- 一种用于麻醉设备操作实训的气液回路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麻醉设备操作实训的气液回路,用于模拟麻醉气体在人体内循环,麻醉气体包括气态的麻药分子及氧气;气液回路包括:压缩泵,其内置有可压缩的气囊及用于压缩气囊的驱动器;以及,分离组件,其用于将麻醉气体内的麻药收...
- 黄俊霞代彭威郭志鹏朱建业张秀珍金道远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全髋置换组和半髋置换组各33例。全髋置换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置换组给予人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结果全髋置换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年生活自理率分别为93.9%、60.6%,显著高于半髋置换组的75.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代彭威黄俊霞宛磊张晓光王伟黄贺军李道选
-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不同镇痛方式对TKA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探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镇痛泵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行TKA的9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9)和对照组(B组,n=49)两组。B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镇痛方案,A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等时段内镇痛效果差异,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一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 (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等时段内镇痛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镇痛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B组的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分别为10.2%和12.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用于TKA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结论将腰硬联合突出,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 黄俊霞代彭威赵梅珍张秀珍刘晓伟陈辉朱建业
- 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泵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