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国宏

作品数:41 被引量:1,38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土壤
  • 10篇N
  • 7篇CH
  • 4篇稻田
  • 4篇氧化亚氮
  • 4篇植物
  • 4篇通量
  • 4篇农田
  • 4篇温室气体
  • 4篇开放式空气C...
  • 4篇甲烷
  • 4篇阿特拉津
  • 3篇玉米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作物
  • 3篇微生物
  • 3篇减排
  • 3篇旱田
  • 3篇黑土
  • 3篇N2O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根特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林肯大学

作者

  • 41篇黄国宏
  • 15篇史奕
  • 12篇陈冠雄
  • 10篇吴杰
  • 8篇黄斌
  • 8篇岳进
  • 6篇王琛瑞
  • 6篇于克伟
  • 5篇徐慧
  • 5篇梁战备
  • 5篇梁巍
  • 4篇吴劼
  • 4篇李清波
  • 4篇李杨
  • 3篇徐国强
  • 3篇赵天宏
  • 2篇侯爱新
  • 2篇梁文举
  • 2篇焦志华
  • 2篇陈利军

传媒

  • 20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Acta B...
  • 2篇Journa...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4
  • 11篇2003
  • 9篇2002
  • 5篇2001
  • 2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冬小麦VA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利用无锡市安镇的FACE研究平台,在当地正常的栽培及肥料管理条件下,研究CO浓度升高对冬小麦VA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使冬小麦VA菌根侵染率增加,对根系活力的促进作用只在成熟期才表现出来。冬小麦...
李杨黄国宏史奕
关键词: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冬小麦VA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
文献传递
大气甲烷的源和汇与土壤氧化 (吸收 )甲烷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2年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 ,而每分子甲烷温室增温潜力是CO2的 2 1倍 .因此确定全球大气甲烷的源与汇 ,并对其进行估算、预测已成为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及温室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气甲烷源与汇研究的进展情况 ,详述了土壤氧化 (吸收 )大气与内源甲烷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如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甲烷浓度、土壤温度、湿度、pH值、孔隙状况等 ) .最后指出 ,通过在长白山森林垂直分布带开展地带性土壤甲烷氧化 (吸收 )研究 ,对估算我国温带至寒带、高山苔原带土壤吸收甲烷总量 ,乃至全球甲烷汇具有重要意义 .
王琛瑞黄国宏梁战备吴杰徐国强岳进史奕
关键词:大气甲烷
土壤中莠去津对几种农作物安全临界浓度的确定被引量:25
2002年
盆栽实验表明 ,土壤中莠去津对大豆、甜玉米、小麦、水稻和甜瓜的安全临界浓度分别为0.7911,1.5360,0.2932,0.0493和0.0879mg·kg-1,水稻和甜瓜的死亡浓度为0.5mg·kg-1。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 ,可促进上述作物生长 ,而高于安全浓度时 。
王英姿纪明山黄国宏祁之秋谷祖敏
关键词:莠去津土壤农作物盆栽实验
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CH_4)排放研究被引量:94
2001年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 CH4 的观测结果表明 ,其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淹水前 ,土壤为 CH4 汇。淹水期间 ,有大量的 CH4 排放。排水后 ,CH4 排放明显减少。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通量为 -968~2 73 4 μg CH4 l/ (m2· h)。另外 ,土壤中产生的 CH4 主要是通过芦苇植株的传输作用进入到大气中。试验结果还表明 ,有芦苇生长的湿地 CH4 排放是无芦苇生长的 1 5倍。同时 ,建议芦苇田应采用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措施 ,这样既能促进植株生长 ,又能减少 CH4
黄国宏肖笃宁李玉祥陈冠雄杨玉成赵长伟
关键词:芦苇湿地CH4排放温室气体
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及养萍和施肥的影响被引量:120
1995年
用箱法对我国东北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东北稻田的CH4排放通量比南方稻田小,平均日排放通量和生长季节排放总量分别为0.07和7.4g·m-2.稻田淹水期几乎没有N2O的净排放,但在非淹水期内却有大量N2O排放(平均通量59μgN2O·m-2·h-1).稻田养萍和施肥明显促进CH4和N2O排放.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制定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措施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关系.
陈冠雄黄国宏黄斌吴杰于克伟徐慧薛晓华王正平
关键词:稻田施肥甲烷氧化亚氮
几种旱地农作物在农田N_2O释放中的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引量:97
1995年
用封闭箱法原位观测几种旱田N2O的排放通量,并与裸地N2O通量比较,评价植物在农田N2O释放中的作用.田间观测与室内模拟实验结合,考察环境因子对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d内大豆田N2O通量有两个释放高峰,而菠菜田和春小麦田只有1个释放高峰.种植大豆较大地提高了农田N2O的排放通量.农田裸地为一较弱的N2O释放源,且在1年的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大气N2O的汇.光照变化对植物N2O通量影响很大,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释放N2O的通量较高.
于克伟陈冠雄杨思河吴杰黄斌黄国宏徐慧
关键词:农田作物氧化亚氮环境因素
东北典型旱作农田N_2O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被引量:109
1995年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黄国宏陈冠雄吴杰黄斌于克伟
关键词:旱作农田氧化亚氮甲烷通量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中国稻田生态系统线虫营养类群产生的影响(英)被引量:23
2002年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 ,尤其是大气CO2 浓度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影响 .土壤线虫是这类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 ,因为它们在大多数土壤中分布是丰富的 ,而且营养类群是多样的 .应用自由空气CO2 浓度增高 (FACE)技术设计 3个处理水稻圈暴露在大气CO2 增高(浓度为 5 70 μmol·mol-1)条件下 ,3个对照水稻圈为环境中的CO2 浓度 (370 μmol·mol-1) .在中国无锡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生长期内 ,本项研究监测了 0~ 5cm和 5~ 10cm土层中线虫营养类群 .研究结果显示 ,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杂食 捕食类线虫在取样深度和取样日期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整个取样日期中 ,FACE处理 5~ 10cm深度中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 ;在 0~ 5cm深度中 ,FACE处理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 ,而杂食 捕食类线虫数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食真菌线虫在FACE处理与对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
梁文举李琪陈立杰黄国宏朱建国
关键词: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稻田生态系统
玉米田N_2O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被引量:74
1998年
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排放进行了全年、系统的原位观测,发现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排放期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另外,玉米植株能通过其根系的作用增加土壤向大气排放N2O.应用长效碳酸氢铵和缓释尿素于玉米田中,在施入等量氮的情况下,定时监测N2O排放量.结果表明,上述二种长效肥料与普通尿素和碳酸氢铵相比,能明显减少土壤中N2O排放,并能提高玉米产量.此外还发现,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它们在土壤中仍然能保持较高含量的硝态氮和铵态氮,说明它们都能使肥料缓慢地释放到土壤中,供作物长期吸收利用,使作物吸收到足够的氮,同时它们的这一特殊作用也减少了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大量产生的N2O.因此,它们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国宏陈冠雄张志明吴杰黄斌OswaldVanCleemput
关键词:玉米田一氧化二氮土壤污染化肥
针阔混交林植物N_2O排放的研究(英文)
2001年
本研究测定了长白山两种阔叶红松林地表以上空气的N2O浓度垂直梯度分布。在进行的 十二次观测中,有六次观测发现了不同高度处的空气N2O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观测结 果中,高N2O浓度比正常浓度高3.03%到64.9%(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且,林冠及其附近 处的高N2O浓度与树干高度处正常N2O浓度的同时存在这一现象表明了树冠向大气排放N2O。 本文为证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除土壤外,植物自身在自然状态下也是一个重要的N2O排放 源提供了证据。
徐慧张秀君黄斌韩士杰黄国宏陈冠雄
关键词:氧化二氮植物森林生态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