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异源细胞质(粗山羊草)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
- 陈孝张文祥杜振华黄惠宇林志珊杨志勇
- 该项目属新材料创造和育种新技术研究领域。100多年来,小麦新品种都是通过细胞核基因重组或突变育成的。70年代始,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核置换的方法获得异源细胞质小麦,利用细胞质和细胞核互作优势创造新品种。从1980年起,我们...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杂交育种异源细胞质
-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乙醇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研究被引量:9
- 1991年
- 对硬—簇双二倍体 TH_1,TH_1W(81086A/簇毛麦),TH_2W(D311/簇毛麦),TH_3,TH_3W(墨75/簇毛麦)及它们的双亲硬粒小麦 D311,重建 AABB 四倍体81086A,墨75和簇毛麦(H.villosa)成熟种子乙醇脱氢酶(ADH)和酯酶(Esterase)的测试结果表明,硬粒小麦 D311和重建 AABB 四倍体都表现三条 ADH 同功酶带,即 ADH-1(αα),ADH-2(2αβ)和ADH-3(ββ).簇毛麦只有一条酶带 ADH-5(vv).。硬—簇双二倍体都显现5条同功酶带ADH-1(αα),ADH-2(2αβ),ADH-3(ββ+2αv),ADH-4(2βv)和 ADH-5(vv)为此,ADH 酶可作为鉴别真假硬—簇双二倍体的生化标志,但不能用来区分硬粒小麦和重建 AABB四倍体。在等电点(pI)pH 7.2—6.2的活性区内的酯酶谱带色深且宽,至少有21条,酶带1,2,3,4(来源于普通小麦)可作为区别 D311和重建 AABB 四倍体的生化标志。硬一簇双二倍体的 EST 酶带来源于双亲,无杂种特异带。酶带14a(来源于簇毛麦)的有、无与双二倍体颖壳蜡粉无、有的特征相一致。根据 C.C.Ainsworth(1984)对六倍体小麦籽粒酯酶结构基因的研究,比较分析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重组 AABB 四倍体的酶带,发现小麦由四倍体种向六倍体种进化的漫长历程中,第3部分同源染色体组发生过酯酶结构基因的交换。
- 陈孝黄惠宇
- 关键词:硬粒小麦ADH酯酶
- 改良ISTA醇溶蛋白电泳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0
- 1994年
- 本文以ISTA醇溶蛋白标准电泳程序为基础,在吸收其简便、快速的优点同时,着重对其分辨率低、应用范围小的缺点进行改良。主要通过改变凝胶组成及关键操作步骤,建立了一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且适用于我国仪器和试剂的电泳程序。并论述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
- 王学路钱曼懋宋春华黄惠宇
-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凝胶
-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单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被引量:8
- 1990年
- 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tllosa)杂种幼胚和 F_1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埋染色体加倍试验,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20、50、100和150mg/l;处理时间为8、10、12,14、16和19天;742块愈伤组织在20-27℃温度和每日10小时荧光灯照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平均加倍率(结实株数/成活株数×100%)为78.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10天的加倍率最高为94.1%。平均处理效果(结实株数/处理愈伤组织数×100%)是15.8%。以秋水仙素浓度150mg/l 处理8天的处理效果最佳为34.1%。试验说明,利用生物技术——幼胚或幼穗培养,使远缘杂种后代快繁和染色体加倍同时进行是可行的。
- 韩彬陈孝徐惠君张文祥辛志勇黄惠宇
- 关键词:小麦双单倍体愈伤组织
- 一种向小麦中导入异属抗白粉病基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向小麦中导入异属抗白粉病基因的方法,本发明向小麦中导入异属抗白粉病基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硬粒小麦与簇毛麦远缘杂交,幼胚或幼穗离体培养,再生得到硬粒小麦一簇毛麦异源双二倍体;2)硬粒小麦一簇毛麦双二...
- 陈孝徐惠君李辉杜丽璞辛志勇尚立明孔繁晶黄惠宇韩彬林志珊马有志叶兴国张增艳张文祥李连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