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栋
- 作品数:26 被引量:2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胫骨骨缺损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干骺端截骨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截骨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11例。结果全部病例骨缺损修复,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无一例需行骨折端植骨。改良ASAMI骨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功能评定结果优6例,良4例,中1例。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术后不需作内固定和植骨,是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黄永栋韦冰丹蒋卫平杨晓明冼伟甘坤宁周竖平兰学文
-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外固定架骨延长
- 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自体骨移植是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具有骨生成能力强、愈合快的特点,但来源有限,可能二次手术创伤和增加感染机会。同种异体骨不具有自身成骨能力,其愈合主要靠骨传导作用和骨诱导作用,移植骨的抗原性是影响其与宿主愈合的重要因素。异种骨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是免疫排异反应。人工骨及其替代材料成骨方式单一,缺乏生物活性,修复不彻底,愈合缓慢,与自体骨髓及细胞组成的复合物能克服上述缺点。骨迁移延长术是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
- 黄永栋蒋卫平
- 关键词:骨移植骨缺损
-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9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12诊治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采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预防术后下肢DV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3~12)个月随访。2组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2例发生DVT(5.56%);低分子肝素钙组中2例发生DVT(5.88%),2组DVT发生率(χ~2=0.004,P=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术后1 d、术后10 d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丙转氨酶(ALT)值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 表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的对比研究中,二者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但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 黄永栋蒋卫平赵辉甘坤宁周竖平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钙深静脉血栓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6年2月,应用逆行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均为车祸伤致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其中胫前皮肤缺损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2例,足背部和内踝皮肤缺损各1例。皮肤缺损范围5cm×4cm~14cm×12cm。伤后至手术时间14~30d。皮瓣范围6cm×4cm~15cm×13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期愈合。患者获随访4~24个月,平均7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余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挛缩。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7~13个月,平均9个月。修复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风险小及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韦冰丹蒋卫平冼伟杨晓明兰学文黄永栋甘坤宁周竖平
- 关键词:逆行皮瓣软组织缺损
- 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3
- 2015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采用PFNA内固定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情况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锁定钢板组相比,PFN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例均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12.6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PFNA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锁定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颈干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负重时间早,在治疗不稳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更有优势。
- 黄永栋赵辉张虓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老年
-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被引量:18
- 2008年
- 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高龄髋关节置换术
- 理筋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0例被引量:5
- 2004年
- 林木南黄永栋万宁郭健红
-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分型禁忌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23例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4~63岁,平均36.8岁。再次手术原因:术前定位失误7例,多间隙突出遗漏3例,原间隙再突出4例,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2例,中央管狭窄及神经管狭窄未根除4例,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不稳3例。再次手术方法:开窗法间盘摘除术11例,半椎板切除减压加间盘摘除术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3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4~36个月)。根据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10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3.9%。结论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与入路,术中准确定位,解除椎管狭窄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使再次手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杨晓明甘坤宁兰学文周坚平刘剑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疗效
- 复合髋臼骨折38例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Letournel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T型骨折1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7例,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横断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10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12例,延长髂股入路1例。结果术后随访10~63个月,平均18.9月。髋关节功能按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19例,良12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81.57%。深部感染2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4例。结论手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临床疗效好,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骨折的解剖复位固定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关键。
- 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杨晓明甘坤宁周竖平刘剑伟黄家志
- 关键词:髋臼复合骨折手术
-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模式联合利伐沙班在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模式联合利伐沙班在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09例老年股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给药模式分为A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术中髓腔灌注氨甲环酸+术后利伐沙班口服)28例、B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术后利伐沙班口服)28例、C组(术中髓腔灌注氨甲环酸+术后利伐沙班口服)27例、D组(术后利伐沙班口服)26例。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总失血量、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1 d凝血酶原时间、术后1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术后10 d内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出血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B组、C组、D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量依次增加,且A组术后输血率低于D组(P<0.05)。4组均无患者术后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有患者出现大腿近端皮下瘀斑,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大渗血、皮肤坏死及伤口延迟愈合等情况。结论 采用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术中髓腔灌注氨甲环酸+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情况,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安全性较高。
- 黄永栋韦哲晖
- 关键词:氨甲环酸利伐沙班给药方式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