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沙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致十二指肠梗阻1例
- 2014年
-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是一种罕见的门静脉发育畸形,门静脉通过十二指肠的前方。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 d,因呕吐5 d入院。孕3产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43 kg,无窒息缺氧史。出生当天予母乳喂养即出现呕吐,初为白色泡沫样液体,随后为黄绿色,量不多,每天4~5次,无腹胀。出生当天排胎便,此后每天均有墨绿色大便。查体:腹不胀,腹壁柔软,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肛诊:肛门外形正常,入指顺利,退指未见大便、血迹和黏液。生化检查示:钠130 mmol/L,氯75 mmol/L,钾2.86 mmol/L。腹部X线片提示:双侧膈下未见游离气体,中上腹可见胃泡及十二指肠球部充气扩张,呈双泡征,余腹部肠管无明显积气,考虑十二指肠梗阻改变: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上消化道造影(图1)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起始段梗阻: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术前诊断:十二指肠梗阻,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胃明显扩张,小肠较细小,无明显狭窄扩张,回盲部位于右下腹,结肠可见胎粪充盈,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交界处前方有一静脉血管横过,该处明显狭窄,胰腺形态良好。术中诊断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跨门静脉行十二指肠侧侧菱形吻合术,术中胃管注水,吻合口通畅,空肠充盈。术后第8天上消化道造影(图2)提示造影剂通过顺畅,无梗阻,随即开始进食,逐渐增量,全奶按需喂养,无呕吐、腹胀,大便顺畅,于术后14天痊愈出院。随访5年,生长发育良好。
- 金龙朱小春洪淳黄白沙
-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闭锁上消化道造影腹部X线片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 小儿胆道闭锁手术日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策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并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可能影响小儿胆道闭锁手术日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广东地区采用腹腔镜治疗诊断胆道闭锁并手术的14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小儿胆道闭锁手术日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职业结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费用支付方式、首次就诊医院级别、转诊次数、首次就诊科室与胆道闭锁手术日龄明显相关(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转诊次数、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胆道闭锁手术日龄的主要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患儿家庭转诊次数、经济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小儿胆道闭锁手术日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确切降低胆道闭锁手术日龄,呼吁政府健全、完善各级医疗保险及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加大胆道闭锁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提高各级儿科医师对胆道闭锁的认知度,以期提高胆道闭锁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 吕成超肖静向义李鹏黄白沙岑龙黄艺文
- 关键词:胆道闭锁
- 儿童阑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 2024年
- 男,1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 d"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患儿开始呈脐周疼痛,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加重。患儿伴恶心、呕吐、发热,无腹泻,无里急后重感。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肠鸣音3次/min。肛诊入指顺利,未触及包块,直肠前壁、右侧壁无触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9.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C反应蛋白为13.44 mg/L。B型超声可探及肿大阑尾回声.
- 黄艺文乐盛麟黄白沙李鹏岑龙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直肠前壁蠕动波胃肠型
- 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灌肠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观察。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儿2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腹腔镜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给予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腹腔炎症控制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围手术期疗效确切,能有效加速恢复胃肠功能,减轻术后腹腔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 刘嘉芬黄白沙潘碧琦何田田陈凤媚
-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急性阑尾炎加速康复大黄牡丹汤腹腔镜围手术期
- 胆道闭锁患儿家属放弃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策略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初步了解广东地区胆道闭锁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拒绝行Kasai手术)临床决策的情况,分析其放弃治疗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确诊的89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放弃治疗组和坚持治疗组之间的相关情况。结果此研究中共有36例患儿放弃治疗,并对其放弃治疗原因进行分析,显示父母教育背景、家庭收入水平及患儿转诊次数可能是胆道闭锁放弃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临床胆道闭锁患儿放弃治疗不少见,呼吁政府健全、完善各级医疗保险及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加大胆道闭锁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提高各级儿科医师对胆道闭锁的认知度,以期提高胆道闭锁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 吕成超杜瑞向义李鹏肖静黄白沙岑龙
- 关键词:胆道闭锁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胎儿期确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生后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患儿。根据孕期囊肿增大的程度,分为进展型组(≥15 mm,22例)和稳定型组(<15 mm,30例)。分析2组患儿产前产后超声、MRI的特点。比较2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结果,术中囊液淀粉酶水平、胆道造影和探查、肝脏活检,以及术后随访等资料。采用t(或t')或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52例患儿手术年龄为46(7~822)d。囊肿均在孕19~21周首次发现。>34孕周产前检查时,进展型组囊肿最大径明显大于稳定型组[孕31~34、>34周和术前,2组分别为(31.1±8.4)与(23.1±6.6)mm,t=3.911;(36.1±6.8)与(27.1±7.3)mm,t=4.557;(51.8±18.0)与(34.0±15.6)mm,t=3.809;P值均<0.01]。(2)进展型组产前MRI显示囊肿形态不规则,逐步增大,肝总管及肝内胆管可见,至产后逐渐明显扩张,胆总管远端呈逐渐变窄的圆锥样改变,胆总管末端逐渐闭塞,产后囊肿内可见沉淀物形成。稳定型组产前MRI显示囊肿形态不规则,其中5例可见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产后扩张加重,胆总管远端无圆锥样改变,产后囊肿内偶有沉淀物形成,胆总管末端可见。(3)25例开腹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中,7例囊液淀粉酶高于正常水平,其中4例为正常值上限的2~5倍(进展型组1例,稳定型组3例);另3例均为稳定型组患儿,其囊液淀粉酶水平是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进展型组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稳定型组[18.40(2.50~113.30)与8.70(0.00~16.80)μmol/L,u=2.400,P<0.05]。(4)52例患儿中,Ⅰ型囊肿37例(71.1%),Ⅳ型14例(26.9%),Ⅴ型1例(2.0%)。所有病例术后均定期随访半年至1年,肝功能和胆红素可降至正常水平,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儿童�
- 肖静杨洋向义李鹏吕成超黄白沙岑龙韩鹏慧乐盛麟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 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疝内容物疝入先天系膜缺损的裂孔导致的急腹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肠坏死、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的认识。
- 黄艺文黄白沙岑龙李鹏乐盛麟
- 关键词: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肠坏死儿童
- 腹腔镜与开腹Kasai手术对胆道闭锁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腹腔镜Kasai手术与传统开腹Kasai手术对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ehrane图书馆中2017年11月以前收录的腹腔镜Kasai手术与传统开腹Kasai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黄疸清除率、胆管炎率、住院时间、术后肝移植率和2年自体肝生存率。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80例,开腹组3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MD=30.02,95%CI(23.92,36.13)],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MD=-11.15,95%CI(-11.99,-10.32)],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DWD=-2.13,95%CI(-2.92,-1.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黄疸清除率[OR=0.79,95%CI(0.60,1.20)]及胆管炎发生率[OR=0.96,95%CI(0.66,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移植率[OR=0.76,95%CI(0.33,1.77)]及2年自体肝生存率[OR=0.70,95%CI(0.32,1.52)]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开腹Kasai手术相比,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胆道闭锁能达到与开腹Kasai手术相同的黄疸清除率及2年自体肝生存率,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余莉郭勇柯海劲吴婕翎黄白沙
- 关键词:胆道闭锁META分析
- 行气通腑贴对急腹症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行气通腑贴对急腹症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6例急腹症患儿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急腹症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贴敷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月清区惠红罗泳洁黄白沙刘宴伟樊少仪
- 关键词:急腹症小儿肠功能
- 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18例内镜治疗及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病理学特点及胃结肠镜联合治疗效果。方法为18例确诊为PJS患儿行胃镜及结肠镜联合切除消化道息肉,并对息肉的大小、分布部位及病理类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PJS患儿分次共切除98枚息肉,好发部位多在结肠(30/98,30.61%)和直肠(27/98,27.55%)。其中71枚行圈套器套扎切除术,27枚宽蒂、体大息肉行金属钛夹结扎后电切。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98枚息肉中,错构瘤68枚,占69.39%,直径(1.53±0.42)cm,平均年龄(6.5±1.5)岁;腺瘤19枚,占19.39%,直径(1.91±0.31)cm,平均年龄(9.8±2.3)岁;炎性息肉11枚,占11.22%,直径(0.52±0.11)cm,平均年龄(4.3±1.2)岁。各病理类型息肉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21,P<0.001)。各病理类型息肉发病年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3.796,P<0.001)。结论儿童PJS错构瘤性息肉检出率较高,发病年龄比腺瘤性息肉的小,应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内镜下切除可见息肉,防治并发症。胃镜结肠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是治疗小儿PJS的一种有效手段。
- 刘鸿王波赵长安黄白沙林俊红陈文娟
-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镜检查儿童病理学